|
|
夫妻共同抗糖20多年!就靠「3件事」不用再吃藥!這秘訣快分 觀看數:8838 人
剛確診糖尿病:迷茫、走了極端
確診初期只知道:醫生說得了糖尿病,血糖控制好,老伴剛得糖尿病時,血糖不穩沒吃一口水果,只吃黃瓜和西紅柿,看到別人吃水果馬上離開。
當初想把糖尿病治好,到處求醫,用了一些所謂根治偏方,不但沒有根治還出現了併發症,浪費了大量錢財。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後來,經常參加健康大課堂,系統學習糖尿病知識,明白很多道理、學會了自我管理方法,血糖也穩定了。
領悟一句話:控制好血糖是關鍵
糖尿病仍是一種伴隨終身的慢性病,治療將伴隨自己一生。
通過學習明白了治療和自我管理核心是:飲食控制,適量運動,藥物治療,疾病監測,健康教育。
一句話:控制好血糖是關鍵。
俗話說,血糖控制不好是吃出來的,呆出來的。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我們買了台秤,使用了鹽勺,油壺,所有食物按要求過秤。
幾年來我們一直堅持把調整飲食放在第一位。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左上第一位,馬學剛為了激勵自己,參加糖來糖往主辦的了「曬健康餐」活動)
我們在飲食上清楚認識到平穩血糖要做到以下幾點:
1,保證三餐和加餐的均衡能量,其它時間不再進食
2,多食綠葉和瓜果蔬菜,有一定比例的粗糧,每天主食不低於200克。
3,減少脂肪食物的攝入量,儘量不食油炸食品,以蒸,煮,燉,拌為主,減少用油量。
但是,合理的健康飲食要每天堅持,不能放鬆,才有效果。
學會一種方法:合理運動,我不用吃藥了
(上圖:下雪天,馬學剛在爬山)
俗話說:生命在於運。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運動是糖尿病基礎治療方法之一。
保持有規律的運動,不但強身健體,心情愉悅,還能提高生活質量,減少和推遲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和發展。
合理的運動,對於糖尿病的治療價值非常高。
能保持理想體重,改善胰島素的敏感性,改善各項代謝指標(如:甘油三脂,膽固醇等),改善機體各系統的功能(如:肺活量,消化功能,心臟功能等),改善心理狀態,消除對糖尿病的焦慮及精神壓力,增強信心。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我們訂出各自的運動計劃:我沒有併發症,運動量大,參加各種山地徒步走,登山運動,跑步及快步走。
老伴有併發症,採取散步,慢走,做家務。
1.運動過度,會出現低血糖
我在運動初期,吃二甲雙胍和亞莫利。
每頓飯各一片。
幾年下來,經常出現低血糖,因此,就和我的醫生說了這種情況,他對我說運動量大的時候,可以減藥量或增加食物,我摸索著逐步減藥,並用中藥調理一段時間以後,把藥全部停了。
運動給我的生活帶來了快樂和改變,體重減輕了,從82公斤降到63公斤。
腰圍從98公分降到83公分。
2.帶動老伴運動,預防其他併發症
老伴有併發症,不適運動,在我的帶動下,散步,慢走。
每天三個時段走,早餐一小時後走4O分鐘,午餐一小時後走2O分鐘,晚餐一小時後走4O分鐘。
鍛鍊地點不限制,在小區內走,在公園走,在二環河邊走 ,,,,天氣不好出不去在屋裡也堅持走,每天達到一萬步以上,老闆心肺功能有了很大改變。
除此之外,每年我和老伴經常去郊區去遊玩延慶,密雲,平谷,房山,門頭溝,懷柔,昌平等都留下我們的足跡。
做好一事:監測血糖,身體檢查必做
有了飲食的健康,適當的運動,也不能忘了監測血糖、針對性的做身體檢查。
目前,我停藥以後,用生活方式干預。
如爬山出發前要測血糖,根據血糖指標進食多少,以調整食物和運動量,效果不錯。
老伴己有併發症,每天堅持測血糖2次以上,以便調整飲食和運動量。
我們基本三個月一次糖化血紅蛋白檢查,半年肝腎脂全生化檢查,一年心,腦,肝,血管的B超檢查,以便發現新問題及時就醫。
我們夫妻一起生活了近四十年,糖尿病伴隨著我們20多年,也是我們的親密夥伴,帶著它步入老年,手拉手互相關心,互相體貼互相愛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