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ve分享

 

想改善脾胃功能嗎?這幾種方法你一定要記起來!

 

 


小編導讀

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胃為太倉,水穀氣血之海。有道是,脾胃不好百病生,脾功能的強弱,直接關係到人體生命的盛衰,脾胃功能良好,則氣血旺、體格壯;脾胃虛弱,百病從生。很多時候,調理脾胃或許才是關鍵!然,該如何調理脾胃?正文中的八大方法且學且記好!

1.健脾法

(1)益氣:用於脾氣虛弱,運化無力,能食不能化,以致少氣懶言、四肢乏力、面色不華、肌肉消瘦、腹脹痞悶。方如四君子湯、參苓白朮散、資生丸等。

(2)溫陽:用於脾陽不足,寒從內生,畏寒肢冷,脘腹冷痛,下利清穀。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方如理中湯,甚則附子理中湯。

(3)昇陽:用於脾胃虛弱,清陽不能上升,反被溼困,以氣輕味薄者升舉下陷的清陽,藉以達到健脾的目的,或輔以健脾益氣之品,其效益彰。凡大便溏瀉,溼困脾土,或陽氣抑遏於中焦,皆可用昇陽法。方如昇陽除溼防風湯、昇陽益胃湯、昇陽除溼湯、昇陽湯、昇陽散火湯等。昇陽與益氣藥同用,並用升提作用,可用於中氣下陷、大便滑脫及脫肛等症。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2.養胃法

(1)生津:熱病傷津,口乾喜飲,不思飲食,可用甘寒生津之劑,如雪梨漿、五汁飲。

(2)養陰:胃陰不足,舌質乾紅,甚則舌光如鏡,心煩不寐,大便乾結等,可用益胃湯、沙蔘麥冬湯、玉竹麥門冬湯。

3.祛溼法

(1)燥溼:用於溼困脾土,口淡納減,脘悶腹脹,大便溏洩,舌苔白膩,脈象濡軟等症。方如平胃散。

(2)芳化用於溼困脾土,升降失司,脘腹脹悶,大便溏洩,腹痛嘔吐,或有寒熱身痛。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方如藿香正氣散、藿樸夏苓湯。

(3)滲利:溼聚為水,溢於肌膚而腫,水走腸間而腹瀉,口淡不渴,小便不利,皆可用滲利之劑。辛淡滲利如五苓散,苦溫辛淡如三仁湯、胃苓湯,如溼鬱化熱,苔黃而膩,則宜苦寒辛淡,方如杏仁滑石湯、黃芩滑石湯。

(4)滌飲:脾陽不足而痰飲內停,腸鳴便溏,納食減少,或兼心悸短氣,嘔吐涎沫,方如苓桂術甘湯。

(5)化痰:脾溼生痰,咳嗽痰多,痰呈泡沫清稀,可用二陳湯,或與平胃散合用,名平陳湯。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亦可用導痰湯、香砂二陳湯。

4.消導法

(1)消食:用於飲食停滯,不思飲食,吞酸噯腐,或兼發熱,或兼便瀉。方如保和丸、山楂丸、枳實導滯丸等。

(2)消瘀:用於血瘀成積,脅下痞塊,脾之積名曰痞氣,肝之積名曰肥氣,即於左右肋下痞塊,可用鱉甲煎丸、血府逐瘀湯、膈下逐瘀湯。

5.攻下法

(1)溫通:脾陽不足,陰寒內結,大便不通,或腹中冷痛,宜半硫丸、溫脾湯。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2)寒下:邪熱犯胃,熱甚化燥,燥結腸間,大便不通,腹痛拒按,宜三承氣湯。如兼胃陰不足,津液失潤,虛實夾雜,可用增液承氣湯、玉燭散。

6.清胃法

(1)瀉火:胃火上攻,牙齦腫痛,面頰發熱,或牙齦出血,或牙齦紅腫潰爛,或口腔潰瘍,或口臭便祕,宜清胃散、玉女煎。甚則亦可用寒下法以洩胃火。

(2)清熱:陽明胃熱,大渴,大汗,大熱,大煩,脈大,或消穀善飢,渴而無熱,宜用白虎湯,或張錫純涼解湯(薄荷、蟬蛻、生石膏、甘草)、寒解湯(連翹、蟬蛻、生石膏、知母)等。

7.苦辛法

脾胃俱病,脾溼胃熱,溼熱蘊結中焦,以致心下痞滿,不思飲食,口黏嘔惡,飲水不多,大便黏滯不爽。因溼為陰邪,非辛溫不能宣通其溼,熱為陽邪,非苦寒不能清解其熱,故宜苦辛法,亦稱辛開苦降法,方如小陷胸湯、王孟英的蘇葉黃連湯等。如果虛實夾雜,可用半夏瀉心湯、生薑瀉心湯、甘草瀉心湯、幹薑黃芩黃連人蔘湯等。

8.理氣法

(1)溫通:脾胃氣滯,胃脘寒痛,喜熱喜按,或氣滯不通,矢氣全無,腹痛且脹,可用良附丸、天臺烏藥散、沉香降氣散。

(2)涼散:氣滯熱痛,喜涼畏熱。方如金鈴子散。

(3)降逆:胃有熱邪,不降反升,胃氣上逆而嘔吐酸苦,或見嘔逆,可用橘皮竹茹湯。胃有寒邪,或夾痰氣上逆,嘔吐噯氣,口淡不渴,可用小半夏湯、旋覆代赭湯、丁香柿蒂湯、吳茱萸湯等。






調理脾胃,八大方法需謹記!


轉發 分享 是一種境界

  熱門推薦

你有什麼想法嗎?? 快留言!!

 

 Facebook 粉絲 留言版

   1058人都推薦這個。




 





Love分享
 

 

 

 若有文章侵犯到您的權益 請瑱 侵權通知書 本站將會刪除或修正

| 隱私條款 | 侵權舉報 | 著作權保護 | 聯絡我們 | 廣告合作 | 模具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