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警惕!如果身體出現這6個症狀,這是在向你傳達將要中風的信號
|
|||||||||||||||||||||
要警惕!如果身體出現這6個症狀,這是在向你傳達將要中風的信號 導讀:隨著近年來腦卒中的發病率越來越高,人們對腦卒中也越來越重視,對中風的發生前的一些早期信號或信息症狀和徵象都有了一些了解和認識, 如頭痛、頭暈、嘔吐、肢體麻木等。可以說關於腦卒中的先兆大家在網絡上看到不止一次,小編也不止一次看到,但這些文章只是羅列一些可能的中風早期信號或信息症狀和徵象,可是這些早期信號是非特異性的,還有其他疾病也可以誘發,並沒有詳細告訴大家如何才算是中風的早期症狀或先兆。下面小編就老生常談的分享一些中風的早期信號,希望可以幫助大家了解和掌握中風的先兆,做到早期發現、診斷、治療及預防。 在分享中風先兆之前,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中風的先兆的概念。中風先兆是指中風發病前表現出的各種症狀或症候群,即中風發生前的徵象,也稱為中風先兆徵象。
這些症狀或症候群是預示中風可能發生的或可能即將來臨的先兆,其特點是介於中風的後明顯症狀與潛隱症之間的症狀。 中風先兆可以分為近期先兆及遠期先兆兩種。中風的近期先兆是指發病前數分鐘、數小時或數日內(個別症狀可達到數月內)出現的先兆症狀,如頭痛、頭暈、嘔吐、肢體無力等。中風的遠期先兆是指中風發生之前較長時間出現的一些與中風相關。非特異性的症狀表現,如肢體麻木,特別是手指麻木、記憶力減退等。
另外,短暫性腦缺血發作,若是偶爾發作且症狀較輕、恢復較快則為遠期先兆,若是頻繁發作則為近期先兆,警告近期可能發生中風。好了,不說那麼多了,小編下面就來說說中風的早期信號吧! 一、短暫性腦缺血發作 可以說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是中風的最危險的信號,一旦出現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就說明腦血管的病損程度(如腦動脈硬化)已經達到危險的邊緣,頸內動脈系統或椎-基底動脈系統的狹窄已達到難以代償的程度而且影響了腦血液循環,發生了腦供血不足,所以才會出現相應的神經功能障礙。如不及時治療,病變將繼續發展,乃至血管腔完全閉塞或堵塞,使血流中斷,就會發生腦梗死。所以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是公認的缺血性腦卒中的最重要的危險因素,近期較頻繁發作的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是腦梗死的特級警報。 二、突然頭痛加劇或頭痛伴發嘔吐 這個信號要綜合考慮,不必杯弓蛇影,一說頭痛是中風的先兆就大為驚慌。
因為頭痛是臨床上最常見的,且引起頭痛的病因也極為複雜,許多不同疾病都可以頭痛症狀。另外,頭痛也是一種主觀症狀,也是一種比較含糊的症狀,有些患者頭痛數十年也不會引起嚴重的後果,而有些患者的頭痛卻可在數小時或幾天內引起死亡。就中風而言,頭痛作為早期先兆,是對有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史的患者來說的,這些患者長期存在慢性頭痛或頭暈的症狀,若是高血壓、動脈硬化患者突然出現頭痛或頭痛加劇,或頭痛伴嘔吐,多表明血壓的急劇升高,預示著中風的前期信號和預兆。值得注意的是,這裡說的頭痛是指突然出現劇烈的頭痛或頭暈,甚至噁心嘔吐,且頭痛頭暈的形式和感覺與往日不同,程度有所加重,或間斷變成持續性的,是一種症狀群,不是單一出現頭痛症狀。但是對於所有的頭痛患者來說都應該查明頭痛的原因,及時治療。
三、肢體麻木等感覺異常 很多疾病都可以引起肢體麻木,如上肢肢體勞損引起肢體麻木等。作為中風先兆的肢體麻木症狀,是指五任何刺激情況下,主觀感覺肢體麻木的感覺異常表現,是因患有高血壓、腦動脈硬化時,發展到一定程度,產生腦血液循環障礙,或供血不足。若病變程度較輕形成刺激性病灶,影響了大腦皮質的感覺中樞,便產生對側肢體感覺異常性陣陣發麻,或有螞蟻在行走的感覺、燒灼感等;隨著高血壓、腦動脈硬化病變持續發展,腦血液循環障礙更加嚴重,或造成腦出血、腦組織缺血、缺氧等破壞性病灶時,便會嚴重影響感覺中樞,發生對側肢體、面部等感覺減退,甚至對刺激沒有感覺。從肢體發麻到肢體感覺障礙功能減退,反映了高血壓、腦動脈硬化病理改變由輕到重的過程。因此一旦高血壓、腦動脈硬化患者,一旦出現肢體發麻,或同時出現面部麻木、舌麻、口唇發麻等感覺異常,則預示這高血壓、腦動脈硬化的存在和已發展到一定的嚴重程度,成為中風的先兆。
另外,面、舌、唇或肢體麻木,也有的表現為眼前發朦或一時看不清東西、耳鳴或聽力改變,這是由於腦血管供血不足而影響腦的感覺功能的緣故。 四、眩暈、嘔吐、站立不穩 引起眩暈原因有很多,如心血管病、動脈硬化、高血壓、貧血、發熱、神經衰弱綜合徵等,是一種很常見的症狀,而且發作時往往伴有嘔吐、站立不穩,但有輕重之別。由於高血壓、腦動脈硬化以及頸椎病引起的眩暈,多是頸部轉動時,壓迫椎動脈,或因頸椎關節的病變如頸椎骨質增生,骨刺刺激頸部交感神經叢,引起椎動脈痙攣,均可致椎動脈血流量減少而減少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和腦供血不足,從而造成前庭系統及小腦、腦幹功能障礙,便發生眩暈、嘔吐、站立不穩等症狀。因此,一旦突然發生眩暈、嘔吐、站立不穩時,特別是中老年人,或者是表明其高血壓、腦動脈硬化病變已發展到一定的嚴重程度,或者表明患者有頸椎病引起了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無論從哪一方面來講,均預示這中風發生的可能,應給予高度的警惕,及時到醫院進行系統檢查,明確診斷,尋找病因,及時治療。 五、血壓忽高忽低 高血壓病、動脈粥樣硬化是中風發生的病理基礎。無論是出血性腦卒中還是缺血性腦卒中,高血壓都是重要的危險因素。中風患者在發病前有高血壓病史者占60%~70%,中風是高血壓病最主要的併發症,特別是出血性腦卒中,常因各種原因如精神緊張和過度勞累等引起在發病前出現的血壓急劇或持續升高,甚至常常是先發生高血壓危象、高血壓腦病等,然後突然發生中風,說明血壓的急劇變化是誘發中風的關鍵。另外,血壓急驟升高可是微小動脈瘤破裂發生出血性腦卒中,血壓過低,血管內壓過低不能擴張,甚至發生痙攣,不能驅使血液流過痙攣狹窄的病變血管時,便造成腦供血不足或梗死,或由於血壓過低,循環中的血流變緩慢,則容易發生血小板聚集及血液粘稠度增高,形成血栓。所以,血壓不穩,忽高忽低,對於已經硬化的腦動脈來說,既可造成出血,又可造成缺血,兩種危險性都存在。因此,一旦出現血壓急劇波動、忽高忽低的不穩狀態變化,應當心發生中風。 六、血液流變學指標異常 血液流變學指標有全血比黏度、全血還原黏度、血漿黏度、血細胞比容、纖維蛋白原測定、紅細胞電泳時間、血小板電泳時間等,主要反映由於血液成分變化而帶來的血液流動性、凝滯性和血黏度的變化。很多臨床試驗和實驗室研究證明,血液流變學的異常,是中風的前驅症狀及中風患者的共同特點和表現,血液流變學各項指標異常增高,標誌著血液黏度增高,是缺血性中風的危險因素之一,當然出血性腦卒中也會有血粘稠度增高。據研究,中風患者約有70%在發病前出現血粘稠度明顯異常,特別是無症狀時,血液流變學指標便會出現明顯的濃、黏、凝、聚集等異常改變。 最後,中風的先兆還有如頻繁打哈欠、鼻出血、出現嗜睡、突然失語等,還需要說明的是,約有30%的患者在中風前,幾乎沒有任何先兆,這可能是因為先兆是否發現,一方面與病變性質和程度有關,另一方面與患者的感覺或敏感性等因素有關。但是如果出現以上症狀最好及時進行治療,避免中風的發生。 |
|
轉發 分享 是一種境界 |
你有什麼想法嗎?? 快留言!! |
Facebook 粉絲 留言版 |
820人都推薦這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