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吃了這種魚,一放屁就漏一床的“血”太可怕了!臺灣人最容易中招,千萬要學會分辨,要不太危險! 觀看數:28958 人
男子吃魚後不停放屁,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吃魚也會不停的放屁,而且拉出來的都是油,這也太可怕了吧!男子吃完“怪魚”屁股不停流油,肛門冒油連放個屁都有“血“,後來才確定是橘紅色的油冒出。尤先生有些鬱悶,陪朋友去吃魚,沒想到隨後兩人都拉肚子,一天拉了四五次不說,拉的還全都是“油”。
男子吃魚後不停放屁
油魚屬深海魚,油魚的重量中,有40%以上的蠟酯,由於蠟酯熔點高達1000℃,人體無法分解及吸收,腸道受刺激後會出現肚瀉現象,排出橙黃色的油酯,但不會中毒。據瞭解,油魚在外國多作工業用途,很多國家均不建議市民吃油魚。
油魚內含的蠟酯,雖然並非有毒,但人體難以消化,並累積於直腸,故部分人進食後,會導致腹瀉、腸胃痙攣等不適,油份可能會不斷從肛門流出。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吃完“大馬哈魚”開始拉油
2月13日中午,市民尤先生帶著朋友前往勞動路上的一家大魚坊吃飯。為了招呼好朋友,他專門點了2斤多價格較貴的大馬哈魚,“每斤128元,加上幾個蔬菜和餅,一共花了300多元。”尤先生說,當時點菜後,店家從冰櫃裡拿出去了頭的魚,讓他看了一眼,就切了2斤多的量,拿著加工製作了。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當晚,尤先生就感覺肚子脹脹的,忍不住放了個屁,結果褲子上都是橘紅色的油,這可把他嚇壞了。到昨日上午,他還在拉肚子,“用廁紙一擦,全是油。”
尤先生說,他打電話一問朋友,對方也出現了相同情況,“一個上午共拉了四五次,每次廁紙上都是油,還不停放屁,放出來的也是油。”尤先生說。
尤先生回憶,13日下午,自己並沒有吃過其他特別的東西,於是懷疑吃的魚有問題。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食藥監部門介入調查
昨日中午,記者聯繫了西安市蓮湖區西關食品藥品監督管理所的執法人員,一起前往尤先生消費的大魚坊店。店內出售的魚類很多,有懷頭魚、大白魚、鼇花魚等,店裡的負責人說,他們的魚都是野生的,貨源是黑龍江的,但並沒有進貨憑證。
“肯定不是用油魚冒充的,我們就沒賣過油魚。”店家說,此前也出現過顧客吃過量的大馬哈魚後拉油的情況,“大馬哈魚也是高油脂魚類,吃得多了,沒搭配蔬菜吃,也會出現不適。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西關食藥監管理所執法人員隨後對這家大魚坊店的手續和人員資質進行了檢查,暫未發現問題,“油魚和大馬哈魚在外形上很接近,憑肉眼還無法確定是否用油魚冒充大馬哈魚,我們將調查供貨管道,從源頭進行把控,並對該大魚坊銷售的魚肉進一步調查。”
執法人員說,油魚在歐美多個國家被列入禁止食用名單,日本對油魚的態度最嚴格,將其列為“有毒魚”,但中國還沒有這樣的規定,“如果真是食用了油魚,攝入者最快30分鐘就會出現症狀,大多兩天內痊癒,“但這兩種魚都是高脂肪高油量,建議市民在食用的時候不要過量,也要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選擇食用。”
為啥吃油魚會“漏油”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油魚是個很陌生的名字,吃了它為什麼會屁股“漏油”呢?
油魚是棘鱗蛇鯖和異鱗蛇鯖的通稱。公開資料顯示,油魚屬深海魚,油魚的重量中,有40%以上的蠟酯,由於蠟酯熔點高達1000℃,人體無法分解及吸收,腸道受刺激後會出現腹瀉現象,排出橙黃色的油酯。
咋辨別“大馬哈魚”和“油魚”
執法人員說,大馬哈魚屬鮭科魚類,是鮭魚的一種,是著名的冷水性溯河產卵洄游魚類,在我國黑龍江、烏蘇裡江和圖們江可以見到這些大馬哈魚。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油魚與大馬哈魚、鱈魚形貌相似。那麼,市民該如何區分呢?
昨日,西安一水產經營戶介紹說,油魚的肉質發白,大馬哈魚肉質有點粉,另外,將魚入鍋中別放油,高溫烹煮,如果有大量油溢出,可能就是油魚,大馬哈魚和鱈魚烹煮時不會有太多油溢出。
而鱈魚現在賣的基本都是冷凍切片,橫切面大的是真鱈魚,橫切面小的則可能是油魚,油魚的中間會有一條淡黃或淡紅的線條,而鱈魚是沒有的。鱈魚的皮發白或灰白,色淡,肉質細膩,油魚的皮為灰黑色,色深,有網格狀,肉質較硬且粗糙。
文章來源: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