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張衛星對比圖告訴你30 年來地球變了多少!

人類早就成為地球上生物的主宰了。
我們開墾雨林,用壩攔住河流,在草原鋪開道路,攜帶各種物種穿越世界各地。
科學家說,未來大多數生物的命運都掌握在人類手中。
但被我們主宰的地球現在到底是什麼樣?下面這組NASA 衛星最近幾十年的對比圖會給我們一些答案。
1. 巴西,消失的雨林。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圖裡是巴西的隆多尼亞省,亞馬遜河流域植被破壞最嚴重的地區。
1978 年時,只有2% 的雨林被利用,但到了2008 年,已經有34% 的雨林被破壞了。
2. 墨西哥,高速擴張的坎昆。

坎昆是墨西哥著名的旅遊城市,但上世紀70s 時,這裡除了少量漁民,還沒有什麼人居住。
自從政府決定大力推廣這裡的旅遊產業起,坎昆今天已經有72 萬人口。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經濟發展和高速城鎮化,讓這裡的生物多樣性消失了,還帶來了顯著的水汙染。
3. 阿聯酋,沿海造島的迪拜。

在城鎮化的進程裡,迪拜算有創意了,他們從海裡找土地,還把兩個島嶼做成了棕櫚樹的樣子。
這一切只用了 10 年左右的時間。
4. 烏克蘭,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後。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是在1986 年,4 月26 號爆炸發生前,這裡的農田、小鎮、森林都很寧靜。
但爆炸以及之後的核洩漏,這裡成為了無人區,區域內的動物和植物都因為核輻射變得畸形。
5. 納米比亞,一場超級火災之後。

人們總是高估自己應對自然的能力,比如我們以為阻止一切野火燃燒就好。
但其實野火是大自然生態係統中是一種重要且正常的現象,壓製所有規模的野火會醞釀更大的危險。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這幅圖是納米比亞的埃托沙國家公園,在人類來這裏之前,野火大概每十年會燒一次。
1907 年人們把這變成國家公園後,阻止了一切火苗的燃燒,終於導致在2012 年6 月9 號和10 號超級大火連燒兩天。
從衛星上看,一片漆黑。
6. 中亞,消失的鹹海。

鹹海在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之間,曾經是世界第四大湖泊,現在幾乎已經要消失了。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發生了什麼?
1960s 為了灌溉附近的棉花地和其他農田,蘇聯利用大壩和運河,改變了為鹹海提供水源的錫爾河和阿姆河的流向,因此鹹海周圍急劇荒漠化,最終導致了災難。
鹹海的整個生態係統都崩塌了,水土汙染加重、漁業消失,大部分人都失業了。
如今的死海只有當初的 10%。
7. 巴拉圭,變成水庫的巴拉納河。

建大壩以前這裡是交錯的河流,1985 年大壩遷置了1 萬5 千居民,開閘後這裡變成了一片汪洋。
8. 阿拉斯加,褪去的哥倫比亞冰河。

另外一種人類改變地球的方式是通過全球變暖,上面這幅圖就是證明。
從1986 年到2014 年,阿拉斯加哥倫比亞冰河向北後退了將近20 公裏。
9. 南極,融化的拉森冰架。

另一個全球變暖的證明,比上一個更嚴重。
2002 年,南極將近3240 平方公裏的拉森冰架消失在海水中。
雖然本來就漂浮在水面上的冰架並不會直接導致海平面上升,但是後面的冰架失去了保護,加速了融化。
10. 美國,空氣汙染治理效果。

並不是所有的人類活動都是負面的,我們的有些努力是有效的,比如美國的空氣治理。
美國的空氣汙染沒有天朝嚴重,但是也有,圖中顯示的是2005 年到2011 年間美國二氧化氮的排放量趨勢。
讓這一改變發生貢獻最大的,是從傳統煤炭能源向新的清潔能源的轉向。
11. 地球,稀薄的臭氧層。

臭氧層是保護我們免受紫外線輻射的一層大氣,1970s 科學家們第一次意識到了臭氧層空洞的問題,常用於冰箱、空調的氟利昂和其他氟氯化合物正在侵蝕它。
圖中顯示的是1979 到2013 年間南極上空臭氧層空洞的擴大,更多的人暴露在紫外線的照射下,人們得皮膚癌的機率更大了。
好在這一趨勢已經在改變, 1987 年蒙特利爾協議後,各國限製了氟氯化合物的使用,現在臭氧層正在緩慢地自我恢復。
科學家預計到2050 年,地球上空的臭氧層會恢復到1980 年的水平。
人們在進步的同時,不要忘了提供我們生存空間的環境...我一直不覺得人定勝天,因為大自然的反撲渺小人類完全無法抵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