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孩子變得膽小、自卑!都是你這5種行為造成的!家長別再錯下去了
 

觀看數:260 人

孩子變得膽小、自卑!都是你這5種行為造成的!家長別再錯下去了

 


孩子變得膽小、自卑!都是你這5種行為造成的!家長別再錯下去了 觀看數:260 人

 

教育和受教育,都應該是一件愉快的事。但糟糕的是,許多家長自己擁有很高的學歷、很棒的學識,卻因為望子成龍心切,抱著“我為你選的路一定比你自己選的好”的心態,用命令式育兒的方式,漸漸毀掉孩子的自主性。有的父母可能覺得「毀掉孩子」是危言聳聽,他們會想:我怎麼可能害孩子呢?但很多父母都是在以愛的名義無意中做著傷害孩子的事。

孩子缺乏自信的表現

❶ 怯場、怕生

在外走路很慢,低著頭,排隊從來不敢站最前面;

人多的時候盡量不動、不說話、不笑;說話聲音很小,不敢正視對方。

❷ 不敢拒絕別人

隨和,偶爾吃虧也總是默默接受;分東西時每次都拿少的那份,有人要東西直接給,很少拒絕別人。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❸ 害怕被人注意到

害怕別人看到自己優秀,也害怕別人看到自己出醜;被人誇和關注永遠受寵若驚,然後就會焦慮,覺得自己根本不配。害怕被人反問,喜歡一個人待著。

❹ 不敢嘗試

害怕失敗,所以不敢嘗試與努力,怕努力後依舊失敗;遇事悲觀,先想到失敗的可能。

❺ 凡事看父母臉色

別人說句什麼話,不敢直接回答,回答前都要瞥父母的眼色。

從這5大表現,我們彷彿可以看到一個小心翼翼、不斷退縮的缺乏自信的孩子,讓人覺得可憐又心疼,相信沒有家長會希望自己的孩子變成這樣。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孩子把水、牛奶等撒了一桌子。

錯誤做法:訓孩子:“你怎麼這麼笨?連個杯子都拿不住。”更有甚者順手給孩子一巴掌。 結果:大人和孩子都很生氣,事情一團糟,孩子學會通過發脾氣、打人解決問題。

正確做法:安慰孩子:“孩子,沒事,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下次注意啊。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你把桌子擦乾淨好嗎?” 結果:孩子得到的諒解,馬上向大人道歉,並高興的把桌子擦乾淨。孩子學會寬容。

孩子考試不及格。

錯誤做法: 訓孩子: “你看你, 考這麼點分, 你也不嫌丟人?你看誰誰, 人家怎麼就能考一百?你笨死了! 氣死我了。 ” 更有甚者使勁踢孩子幾腳。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結果:孩子心情壞到了極點,心裡想:“我完了,我這麼笨,學不好了,再怎麼學也學不好。”

正確做法: 安慰孩子:“孩子,我知道你心裡也不好受,一次沒考好不代表什麼,關鍵是我們要找出沒考好的原因, 然後解決它,好不好,我和你一起分析一下。我相信你,下次一定會有進步。” 結果:孩子認真地找原因去了,心裡想:“我要努力,不辜負爸爸媽媽的期望,我一定行。”

孩子寫作業磨,該睡覺了,作業沒寫完。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孩子作業多,孩子沒磨,不在此列)

錯誤做法:訓孩子:“你氣死我了,怎麼又沒寫完,我一會兒不看著都不行,快點寫!我看著你。” 結果:孩子並不著急,依然慢慢悠悠,心裡想:“寫不完有我媽呢。”

正確做法:嚴肅地、平靜地對孩子說:“孩子,寫作業是你的事,你要對自己的事負責,沒寫完不準寫了,該睡覺了, 明天自己去學校跟老師解釋吧。” 結果: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很後悔,心裡想:“這下完了,怎麼跟老師說呀,看來明天寫作業得快點了,不然還 得挨批。”

大多數父母其實都知道這樣做不好,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家長習慣性地命令吆喝孩子,一般是由幾個方面造成的:

缺乏耐心,太過焦慮,控制欲太強。

自己眼界不寬,處事不夠靈活,認為只有自己的辦法最好。

不擅言辭,不會溝通,只會簡單地發出指令。

有的家長小的時候就是被命令長大的,習慣了這樣的方式。

家長不能理解孩子。

還有的家長是因為自己太敏感,自尊、自信不夠,孩子的不同意見,被他誤讀為反抗和頂撞。這種家長需要向心理工作者尋求幫助。


這些命令性的話,或許你也每天都在對孩子說

當孩子不聽話時,我們可能說出許多強硬的話:

不準哭!住嘴!

說不行就不行!

照我說的去做,沒有為什麼!

洗澡去!關電視!

大人說話,小孩別插嘴!等等……

本來我們想告訴孩子,應該做我們認為對的事情,試過幾次後漸漸失去了耐心,感覺孩子在挑戰自己的權威,於是用命令來強制孩子執行。

其實這些命令背後隱含了我們對孩子不滿情緒的發洩,甚至有點懲罰孩子的心態。

這樣做對孩子的長久傷害

1. 扼殺孩子的創造力

我們常常將乖孩子跟好孩子劃等號。因為家長要求孩子做什麼,一定是為了孩子好。但家長並不清楚孩子自己的想法。孩子小的時候不會表達自己的想法,父母就對孩子吼,命令,他就越不會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願,長此以往,孩子會越來越封閉。

很多時候也許父母覺得孩子某些想法太天真,不聽他講完就一口否定,經常這樣會讓孩子有很強的挫敗感,我做什麼都不被父母認可,就會越來越自卑,父母應該多去鼓勵孩子,幫助孩子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千萬不要用「你必須聽我的」來扼殺孩子的創造力。

2. 最終讓孩子失去自尊

如果我們把自己置於被命令的處境,體會一下自己的情緒,就可以了解孩子的感受了。當你聽到一連串「不準」開頭的話時,你是否感到被限制、被壓制的惱火和無奈?

對於士兵來說,接受命令是義務,但對孩子來說就是操縱、控制,是對孩子的不尊重。長期被呼來喝去,慢慢地孩子自己也喪失了自尊,自我價值低,將來容易被別人利用和控制。

3. 讓孩子或反抗或軟弱

總是被命令的孩子,長大以後大體分為兩類,一類是反抗型,一類是軟弱型。

反抗型的:這種人對命令、規則等「管制」性的事情特別敏感,常常表現為不服從。

他們脾氣大,一句話不順耳就會爆發,但有時服從起來又死心塌地。這樣的人是走極端的,只有「聽令」和「違抗」兩個選項,不會綜合考慮、與人商量。

軟弱型的:唯唯諾諾的老實人,總是聽命於他人,執行著別人交給的任務。

我們有時會非常同情他們,然而,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這類人表面順從,心裡卻有太多的不滿沒有發洩。

現在很多獨生子女的表現就是這樣。你說他服從、聽話,其實他只是沒有公然反抗。現在公司裡有不少這樣的員工,表面沒有意見,心裡想法卻很多,讓共事的人摸不著頭腦。

監控孩子的一切,扼殺孩子最後的生命力

還有一種命令讓孩子更難受,那就是溫柔的命令,不給孩子任何的自由,監控孩子的一切,只會對孩子說聽大人的是為了你好。

粗暴的命令常常使孩子產生反抗之心,但不給孩子任何自由的命令會讓孩子覺得,父母是為了我好,但父母不能滿足自己的想法又很憋屈。

有個 16 歲的女孩子,說:零花錢不能隨便花,出去玩必須先請示,跟誰在一起玩,剪什麼頭,穿什麼衣服……都要聽爸爸媽媽的。問孩子為什麼不去和父母溝通,孩子只是很委屈的說,無論我說什麼,他們都能有理由,我常無言以對,,恨自己無能,只能氣得自己大哭。

很多獨生子女應該都過相似的經歷。大人把孩子捧在手心裡,一切都給你安排好,為了你好,你別無選擇。就是這種溫柔式的命令把孩子的生命力都給扼殺了。

如何正確與孩子溝通

過多的命令會給孩子造成各種長久傷害,但並不是說我們就不管孩子了。如果你注意到自己有時候太獨斷,常常用命令的口吻說話,那就需要給自己喊「停」,試一試改變方法,用下面的方式與孩子溝通:

1. 制定規則

人活在社會中,不能為所欲為,總要受到各類規范的限制。小時候家庭對他在遵守規則方面的行為訓練有助於他長大後認同社會秩序。

家裡對哪些事情該做,哪些行為不允許,要有明晰的規定,還要告訴孩子制定這些規范的原因。即便孩子還小,不理解,家長也要盡量用孩子能聽懂的話去解釋說明。

這些規范全家人都遵守,不是對孩子一人的要求。

2. 有時「無聲勝有聲」

如果孩子已經足夠大了,那麼,不是非得吆喝、命令,你的一個眼神或者悄悄的耳語,或者自己帶頭做,都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3. 注意場合

越是人多的時候,孩子越興奮,越難管束自己,很多家長這時候就想管孩子。

孩子的自尊強烈又脆弱,家長一定要保護好。如果你真的很想管,盡量用暗示,或者把孩子先領到沒人的地方,切忌大庭廣眾之下訓斥孩子。

4. 給孩子犯錯的機會

我們命令孩子往往是因為自己沒耐心,又希望立刻看到結果。這是為自己,不是為孩子。如果真的是為了孩子,就必須讓孩子自己嘗試,允許犯錯。

教育孩子,要根據孩子的能力和狀態,從手把手地教導、到提醒、到與孩子協商規則再到放手讓孩子自己負責。

參考來源

文章來源: https://www.toutiao.com/a6644773858916172295/
 


 
 
   

 

 


 

 

熱門推薦

 

 




 

 


 

大家都在看



這裡滾動定格
首頁
孩子變得膽小、自卑!都是你這5種行為造成的!家長別再錯下去了
  

 

 

聲明:Love分享 生活網,網站內容均從網路上收集或網友提供,內容的完整性正確性本站不負任何法律責任,本站嚴禁使用者發表侵害版權或智慧財產之內容,

由於本站是受到「即時發表」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即時文章。

若有任何文章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瑱妥右方 著作權侵害通知書 ,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或修正。

若文章或是內容有問題請 | 聯絡我們 | ,我們將會第一時間優先處理。

 |  使用注意事項 使用規則   | Facebook隱私權條款   | 隱私條款 | 侵權舉報 | 著作權保護 |   聯絡我們 |   廣告合作 | 模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