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說話可以直,但對孩子請三思!》 觀看數:499 人
《說話可以直,但對孩子請三思!》
晚上外出玩耍歸來,孩子嘴巴咀嚼不停,問她嘴裡啥東西?說是泡泡糖,老爸聽了,臉色大變,趕緊從床上爬起來,嚷嚷著讓孩子快吐掉,有毒的東西,萬一咽肚子里就完蛋了。
可是孩子卻一邊脫衣服,一邊不慌不忙的解釋說,沒關係,這個是水果泡泡糖,可以咽肚子里。
言語中的淡定,讓老爸更緊張了,提高嗓門,大叫著水果的也不行,也有毒,快點,趕緊吐出來 !
老爸連叫帶吼,並沒有達到目的。孩子卻不依不撓,反而更加快速的把泡泡糖連吞帶咽送到肚裡。咽下去後,嘴裡還嘀咕埋怨老爸:我的口香糖味道還沒嚼完呢,被你叫的一下子全咽了…絲毫沒意識到危險所在和她老爸為她擔心、捏一把汗的情況。
於是,老爸開始恐嚇孩子,說這個泡泡糖在肚子會粘住你的小腸子,讓你吃不下飯,時間長了會生小蟲子,咬你。又埋怨孩子一點也不聽話,太任性了。
孩子卻振振有詞,說沒關係,我可以多喝水呀…
父女倆一整晚,為此事爭執不休,不歡而散、相背而睡。我在一旁靜觀眼前一戰,親眼目睹了這場“父權專政”是如何失敗的,心裡卻暗笑極了:老爸牛呀,專制獨裁呀,哈,卻怎麼連一個泡泡糖事件都擺平不了?
其實,你應該這樣說—
問:丫頭,你口中吃的什麼東西?
丫頭:泡泡糖。
問:誰給的?(心裡雖然驚訝,卻保持鎮定),泡泡糖可不能咽肚子里哦。
丫頭:沒關係媽媽,這個泡泡糖是水果味的,可以咽下去的。
我說:啊?水果味的,真的?吐出來給媽媽看看,媽媽都不知道,還沒見過呢(一驚一乍顯無知)。
孩子都有表現慾望,這種情況下,她肯定會乖乖把泡泡糖吐出來顯擺、顯擺的。然後我就可以拿過泡泡糖,假裝欣賞,瞧瞧看看。
先肯定孩子說的沒錯,確實是水果味的。然後十分肯定的說,據媽媽觀察和了解,即使是水果味的泡泡糖,若咽到肚子里也是有很大危害的哦,嚴重的情況下,會危及性命,所以,這個泡泡糖只能嚼嚼,嚼完後千萬要吐掉。
語氣堅定,面部威嚴,不給孩子留任何商量的餘地,讓她自己感受危險的後果,主動願意吐掉。
經過這樣確認、查看、比較後,得出的結論不獨斷專行,讓孩子確信我是經過思考後下的結論。
憑我對孩子的了解,以及這樣冷靜、不慌不忙、不強詞奪理、的處理方式,相信孩子肯定會樂意接受,並乖乖聽話的。
教育孩子也需要換位思考
這可不是馬後炮,而是處事的方法和思考的角度。有時繞一點彎,卻有意外的收穫。教育孩子光憑愛不行,還要有同理心,能夠理解她的心情,站在她的角度考慮問題。
一個斤斤計較的家庭,走不出心胸寬廣的孩子;同樣,一個咄咄逼人的家長,不管是父親還是母親,也教育不出光明坦蕩的子女。
因為權威和專制,會讓她感到可怕和沒有安全感,她只會苦苦尋求更佳的隱藏、逃避辦法,不敢跟你坦誠布公的說出內心隱情。
我們以為權威可以壓倒一切,我們認為武力可以征服一切,但卻征服不了人心,哪怕對小孩...一味這樣去做的後果,只會適得其反。
孩子就是小大人,跟他說道理、擺事實,他懂的。對待孩子也要平等交流,不去一意孤行,僅憑我都是為你好,就可以包攬他成長中發生的一切,為他做主、為他設計人生之路,這才是真正的不負責任。
不給他成長的自由和選擇的權利,不給他摔跟頭的機會,這不是愛,這是嚴重的自我、自私掌控行為。
父母動不動就說我都是為你好,你必須按我說的做…其實,這也是一種變相的家庭暴力!用武斷專行的言語去控制孩子時,可曾想過他的感受?
良好的態度是溝通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