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前一口湯,少吃咸鹽,這些飲食俗語有道理嗎?
|
|||||||||||||||||||||
從小到大,我們的上一代總是在耳邊念叨一些飲食俗語,我們聽得耳朵都起繭了,並不以為然,總認為其中的很多經驗「沒道理、不科學」,真的是這樣嗎?其實這些俗語裡不乏一些健康金句!今天我們就來一起扒一扒,哪些靠譜的飲食俗語,值得我們念叨給下一代聽。 飯前一口湯,賽過良藥方 飯前喝湯,和吃飯喝水一樣,曾經被人質疑——是否會「稀釋胃酸,影響消化」?其實進食時攝入一定的水分,不僅不會有礙胃酸濃度,還能促進消化,防止食物刺激消化道黏膜。喝湯還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和腸胃的蠕動。 湯的「健康」的一面,其實就是它營養濃度低,減少了總能量攝入。湯中有大量的水,它能將能量稀釋,讓我們在較少的整體能量攝入的前提下,增加飽腹感。
美國一項以兩萬人為基礎的研究也發現,喝湯多的人更容易減重,腰圍也更容易減小。而且,喝湯多的人通常有更好的飲食習慣;相比於不喝湯的人,他們攝入更多的蛋白質、纖維和礦物質,攝入更少的能量和脂肪。 說到這裡,難免有小朋友跳出來說:「湯能減肥!我們快去喝湯!」,但往往事與願違。
但湯也有不健康的一面——很多湯的營養成分不怎麼樣。換句話說,你用湯來抵掉一部分別的食品,這是好事兒;你要把湯當主食,那就有問題了。很多湯品,之所以被稱為「有營養」,大多是因為其中的食材,而並不是湯水本身。那麼,如果我們刨去食材,單獨看湯水,裡面除了水,還剩下什麼呢? 很多又膩又咸還晶瑩剔透的湯品,經過這麼一番篩選,基本只剩下3種物質:澱粉、脂肪和鹽。這些湯品,基本沒什麼減肥優勢,喝下去不長肉就不錯了。
所以,喝湯到底該注意什麼? 湯最好在吃飯之前喝,而不是飯後「喝湯遛縫兒」;外食的油膩湯品:多挑肉菜、少喝湯水;在家燉湯,就可以通過少放油、少放鹽、少放澱粉,來充分發揮「湯能減肥」的優勢;溫度也挺重要,過於冰涼的湯容易刺激腸胃,導致胃腸痙攣;溫度過高則要小心灼傷消化道。或者更乾脆地概括:飯前喝清湯。 多吃咸鹽,少活十年 這個說法雖然嚇人,但也很有道理。中國膳食指南建議每天攝入不超過6g的鹽,過高的鹽攝入會大大增加患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及其併發症的風險。
為什麼多吃鹽就不利於健康呢?簡單來說,如果吃多了鹽,身體里滲透壓升高,我們的身體為了維持滲透壓穩定,就會提醒我們喝更多的水,這就是所謂「吃咸了叫渴」。水分攝入過多會導致血壓升高,一次兩次沒有大礙,但時間長了,會對我們的身體維持血壓平穩的機製造成負擔甚至損傷,對血管、心臟和腎臟等臟器的負擔都會增加。 那麼口重、又經常外食的小夥伴們該怎麼辦呢? 出門點菜,強調清淡少鹽(雖然有時並沒什麼用),服務員或許會滿足你的要求。 慢慢減少鹽的攝入量,對清淡口味的適應需要一個過程:做菜放醬油不放鹽,放鹽不放醬油鹽少時,我們可能會覺得「菜不香不好吃」。這時怎麼辦呢?可以嘗試用其他調料:大蒜粉、黑胡椒粉、洋蔥粉、五香粉等增加香味,用其他辦法安撫你的味覺。
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很多人吃完飯喜歡靠在辦公椅上打飽嗝,或者歪在沙發上看電視看手機。其實,與其飯後讓身體休息,飯後散步對身體更加有益。「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這句話說得其實很有道理。 飯後如果立即劇烈運動,食物在工作繁忙的胃裡左右上下來回顛簸,容易造成胃痛或嘔吐,但散步就另當別論了。和劇烈運動時的強烈顛簸不同,飯後舒緩地走路可以輔助胃部蠕動消化食物,還能幫你更有效地控制血糖,緩衝血糖升高和脂肪與能量的積累。 德國研究者安德里亞·弗蘭克等人發現,飯後散步雖然不能緩解病理性的消化不良,但能夠幫助胃排空和消化,比咖啡等飯後飲料更加有效。除了促進血液循環和提高睡眠質量,飯後散步還能有效幫助中老年人控制飯後的血糖水平,對於糖尿病人也是個不錯的建議。 那麼什麼時間散步,散步多久呢?有研究表示,飯後立即開始散步,比飯後等一個小時再散步更能幫助卡路里消化和脂肪代謝,最佳時間只需要15分鐘。大家千萬不要為了看電視,浪費了飯後健身的最佳時間段喲! 食不言,寢不語 為什麼吃飯不能說話?最傳統的說法是:容易被噎著或嗆著。 如果被嗆到根本嚇不到你,也許下一個事實會讓你避免邊吃邊說話:一邊吃一邊說會讓你吞下大量的氣體,導致胃部脹氣,更容易放屁。 這還沒完,當你和朋友們一起開心地邊吃邊聊時,是否特別容易吃撐?在一邊吃飯一邊聊天的過程中,你通常會毫無知覺地吃下過多的食物,有一項研究發現,被試者在和朋友吃飯時,能量攝入比單獨吃飯增加36-40%。這個現象怎麼破?我們需要養成一個習慣:吃飯要專注。吃飯的時候少說話,說話的時候就放下餐具或者慢點吃,減緩節奏,細嚼慢咽。 |
|
轉發 分享 是一種境界 |
你有什麼想法嗎?? 快留言!! |
Facebook 粉絲 留言版 |
527人都推薦這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