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寶寶的11種不正常「臭臭」~如何調理寶寶腸胃?
|
|||||||||||||||||||||
我們都知道,寶寶腸胃是否健康,最好的判斷方法就是觀察便便的情況,便便的形態就表示寶寶的腸胃消化健康情況。 但是很多寶媽是第一次當媽咪,在觀察寶寶便便情況上還是不太懂去看,所以讓新手媽咪快速觀察便便情況就是唯一任務啦。 新生兒 · 胎便 正常的新生寶寶多數於出生後8~24小時開始排便,顏色為墨綠色。一般需要延續2~4天,濃重的墨綠色才能消失。胎便通常沒有臭味、狀態黏稠。
寶媽的乳汁供應充足的話,胎便2~4天排完即逐漸轉變為正常的新生兒大便,顏色就會由墨綠色轉為金黃色。 而早產兒排胎便的時間有時會有所推遲,這主要和早產兒腸蠕動功能較差或寶寶進食延遲有關。 所以媽媽喂奶越早越頻繁,胎便從寶寶腸內清空得就越快。因此一定要在寶寶出生後24小時之內儘量多地給寶寶喂母乳,以便排出胎便。 如果寶寶頭幾天總是睡覺,你可能需要叫醒他吃奶,以保證他能吃到大量的初乳,來幫助他消化道的運轉。
母乳喂養 · 金黃色便便 隨著寶媽的乳汁變化,純母乳喂養寶寶的便便顏色會從黃綠色轉變為黃色,性狀也不再那麼黏稠,更容易從皮膚上擦凈。 一旦母乳喂養形成規律,寶寶的便便就會變得有點像芥末:金黃、糊狀,不成形,沒有難聞的氣味。而且每次喂奶時或喂奶後寶寶都會排便,每日2~5次,甚至6~7次或更多,但每次量不多。 而等到了差不多兩個月左右的時候,一些寶寶的腸道消化功能會發育的非常好,而且母乳又易於消化,所以就不需要每天排空。所以一些母乳喂養寶寶會好幾天甚至一周才便便一次,但排出的大便的性狀是正常的。
也就是我們常常說的「攢肚」現象。 每一個寶寶排便的頻率都不相同,有的寶寶每天大便7次以上,說明他得到了充足的母乳。隨著寶寶的長大,寶寶會逐漸形成自己的便便規律,每天會在大致相同的時間便便。 奶粉喂養 · 淡黃色軟狀便便 奶粉喂養寶寶的便便,顏色呈淡黃色或黃棕色,性狀相對純母乳喂養寶寶的便便而言,較為黏稠,像果醬或者布丁。由於配方奶粉不能像母乳那樣易於消化吸收,所以寶寶排出體外的便便也會比較多,氣味也會比較難聞。
奶粉喂養通常每天便便1~2次或隔2~3天一次。只要寶寶的便便不堅硬,沒有不適表現,就不算便秘,不必作任何處理。而如果寶寶便便時感到疼痛的話,就會越不願意便便,從而延長便便時間,最終形成惡性循環。 所以,相對母乳喂養寶寶而言,奶粉喂養的寶寶更需要留意其便便;一旦發現寶寶便便有困難,就應該向兒科醫生諮詢。 正確給寶寶喝水,減少便便乾燥、硬結幾率 如果寶寶每天攝入的水過少,就會使便便變得乾燥、硬結,難以被順暢地排出體外。
因此,寶寶每天需要攝入足量的水,最好是每次喂完奶都適當喂幾口水,養成習慣。 而母乳喂養的寶寶,只要母乳充足,寶寶一般不會缺水,因為母乳就是水分了。如果大便干,則可以在母乳喂養的同時添加少量的糖水幫助軟化大便,促進排便。 如果母乳不足,也已混合喂養的話,則可以在兩頓奶之間喂一些白開水,多喝一點沒事,這樣就可以避免寶寶的便便乾燥,起到軟化便便、幫助寶寶輕鬆排便的作用。 混合喂養 · 淡鵝黃軟狀便便 混合喂養就是當母乳不足或其他不得已的情況下,也喂奶粉的喂養方式,為保證寶寶正常的生長發育,都可以選擇混合喂養的方式。 混合喂養跟奶粉喂養的便便差不多,但會稍多且較黃、較軟,有臭味,每日1~3次。不管混合喂養寶寶每天便便幾次,只要寶寶吃奶好,精神好,體重增長正常,就可以放心。 混合喂養有技巧,應該要這樣做! 每次先喂母乳,吸空乳房中的乳汁後再喂配方奶,而且每天母乳喂哺不少於3次,這樣可以讓寶寶吃到儘可能多的母乳;要不然奶水分泌會少,所以為什麼要多讓寶寶吸允就是這樣。 剛開始混合喂養時,一定要慢慢來,這樣可以讓寶寶的消化系統有一個適應過程,這樣可以避免寶寶發生便秘或腹瀉,過程一般持續兩周左右。 喂水的話,可以在兩頓奶之間給寶寶喂水,防止便便乾燥硬結。 吃輔食後 · 黃褐色成形便便 寶寶在4個月左右的時候,寶媽也會開始給寶寶添加輔食,所以便便也會更接近成人,會變稠、顏色加深、產生臭味;而且隨著輔食添加的品種越來越豐富、攝入量越來越大,便便會成形,顏色也會更深,氣味則更難聞。 這個時候的寶寶便便次數會減少,並且會固定的時間便便,量也會增多。等到寶寶1歲之後,便便就會逐漸形成每天一次。 輔食得要階段來,不能操之過急 一般給寶寶添加輔食的時間不早於4個月,也不能超過7個月。如果過早、過快或過量添加輔食,都會給寶寶帶來負擔,引起腹瀉、便秘等不適症狀,因為這個月齡的寶寶腸胃尚未成熟。 如果出現腹瀉或便便里有較多黏液的情況,那麼就要立即暫停下來,待寶寶恢復正常後再從之前已添加的量的一半量開始重新添加。 正確使用調理腸胃的藥 因為寶寶的腸胃消化系統還很脆弱,所以我們要在寶寶便便不規律的情況下,備好調理腸胃的藥,這樣可以幫助寶寶減少腹瀉和便秘的發生幾率。 益生菌 可以通過增加體內益生菌的比例,抑制有害菌的過度繁殖,就可清潔腸道,促進腸胃道系統的健康。 益生元 益生元是能夠被腸道內有益菌分解吸收,促進有益菌的生長繁殖,抑制有害菌的過度繁殖,從而改善腸胃道系統功能。 能調理腸胃的食物: 酸奶、胡蘿蔔、洋蔥、大蒜、香蕉、蜂蜜和大豆。 不正常的便便情況 1、蛋花湯的便便 寶寶每天大便5~10次,且大便中含有較多未消化的奶塊,一般無黏液,呈蛋花湯樣,該症狀多見於病毒性腸炎和致病性大腸桿菌性腸炎。 應對措施:如果是母乳喂養則應繼續,不必改變喂養方式,也不必減少奶量及次數,就能自然恢復正常; 如果是混合或奶粉喂養,則可以在沖調奶粉時多加一些水,或適當減少每次的喂奶量而增加喂奶的次數。如果2~3天後大便仍不正常,需要及時就醫。 2、豆腐渣的便便 寶寶大便呈黃綠色的豆腐渣樣,稀薄且帶有黏液,該症狀常常見於黴菌引起的腸炎。 應對措施:患有黴菌性腸炎的寶寶同時還會患有鵝口瘡,寶寶一旦發生這些症狀,需要及時就醫。 3、綠色、稀薄的便便 寶寶大便量少,次數多,且均呈綠色黏液狀,這種便便是由喂養不足引起。 應對措施:只要充分喂飽寶寶,給予足夠營養,不久之後就能恢復正常的大便。 4、大量泡沫的便便 寶寶每天大便5~8次,大便呈黃棕色或深棕色水樣狀並伴有大量泡沫,且發出明顯酸味,說明澱粉或糖類食物的攝取過多,導致這樣的便便。 應對措施: 適當調整飲食結構,減少或停止澱粉或糖類食物的攝取,就能恢復正常的大便。 未添加輔食的寶寶會出現黃色泡沫大便,表明奶中的糖量過多,應適當減少糖量,增加奶量; 已經添加輔食的寶寶會出現深棕色泡沫大便,則是食物中澱粉類過多所致,如米糊等。 5、灰白色的便便 雖然寶寶的小便是正常的,呈黃色,但是每天大便3次以上的寶寶從出生開始就一直排出灰白色或陶土色、含有較硬的粒狀並伴有臭味的大便。醫學上稱「陶土色大便」,很可能是先天性膽道梗阻所致。 應對措施:鑒於極有可能是先天性膽道梗阻所致,需要立即就醫;延誤診斷和治療會導致永久性肝臟損傷。 6、黑色柏油樣的便便 由於上消化道或小腸出血並在腸內停留時間較長,因紅細胞破壞後,致使血紅蛋白在腸道內與硫化物結合形成硫化亞鐵,故大便呈黑色; 應對措施:多見於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寶寶一旦發生該症狀,需要及時就醫。 7、帶血的便便 寶寶大便中帶血,稱為血便。通常大便呈紅色或黑褐色,或夾帶有血絲、血塊、血黏膜等。 如果大便呈鮮紅色,大多表明血液來源於直腸或肛門; 如果大便呈暗紅色,如赤豆湯樣或如洗肉水樣,並伴有惡臭,可能是急性壞死性腸炎; 如果大便呈果醬色,同時伴有因腹痛所致的陣發性哭鬧、嘔吐,可能是腸套疊; 如果大便呈膿血便,量少但黏液多,次數頻繁,則可能是細菌性痢疾或其他病原菌引起的感染性腹瀉。 應對措施:排除寶寶是由於服用鐵劑或大量含鐵食物而引起的假性便血之後,不容忽視任何血便,需要及時就醫。 8、水便分離的便便 寶寶每天大便8次以上,大便中的水分增多,呈湯樣,且水與大便分離,該症狀多見於腸炎、秋季腹瀉等疾病。 應對措施:由於丟失大量的水分和電解質會引起寶寶脫水或電解質紊亂,因此需要立刻就醫。 9、油油的便便 寶寶每天大便5次以上,大便呈淡黃色,液狀,量多,像油一樣發亮,如油珠一般可以滑動,說明寶寶攝取的食物中所含的脂肪過多。 應對措施:適當增加糖分或暫時改服低脂奶。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低脂奶不能作為正常飲食長期食用。 10、惡臭難聞的便便 寶寶大便聞起來像臭雞蛋一樣難聞,說明蛋白質的攝入過量,或蛋白質消化不良。 應對措施:需要注意是否按照標準進行沖調配方奶粉,可適當稀釋奶液或限制奶量1~2天。 如果已經給寶寶添加了蛋黃、魚肉等輔食,可以等寶寶大便恢復正常後再逐步添加;同時,還可以給寶寶用點健胃消食片,以幫助消化。 11、乾燥、硬結的便便 寶寶每隔3~7天排一次大便,排便時間長且排便困難;排出的大便乾燥、硬結而量少,且呈顆粒狀。這樣的症狀屬於便秘。 應對措施:便秘要視情況處理。 如果是母乳喂養的便秘寶寶,可以喂點糖水或橘子汁; 如果是奶粉喂養的便秘寶寶,可以在兩頓奶之間適當地多喂些溫開水; 如果是6個月大的便秘寶寶可以為他們添加一些菜泥、果泥; 對那些年齡更大些的便秘寶寶,則應該鼓勵他們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蔬菜、穀類食品。 可以通過按摩、助便操等方法促進腸蠕動,讓大便通暢。如果上述處理均無效,就需要帶寶寶去醫院檢查和治療了。 不管寶寶的便便屬於哪種異常情況,需要去醫院就診的時候,記得一定要帶上寶寶最近一次的大便,便於醫生化驗、診斷。 當然,還需要仔細告訴醫生寶寶平時的進食情況和目前的狀況,讓醫生有所參照,便於病情診斷。 |
|
轉發 分享 是一種境界 |
你有什麼想法嗎?? 快留言!! |
Facebook 粉絲 留言版 |
9067人都推薦這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