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不會祛濕的女人,老的快,但你的方法對了嗎? 觀看數:536 人
不會祛濕的女人,老的快,但你的方法對了嗎?
雲南中醫 2017-12-12 23:07:45
雖說不會祛濕的女人老的快
但你的方法對了嗎?
吃了很多紅豆薏米粉
為什麼你卻越祛越濕?
濕 氣 體 質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你發現早上起來時特別沒精神,刷牙的時候嗓子不舒服,照照鏡子發現自己容顏憔悴,黑眼圈嚴重,眼袋明顯,皮膚油膩,暗談無光,惱人的痘痘也此起彼伏....
如果你伸出自己的舌頭,十有八九會發現:舌頭邊緣有鋸齒狀,白白的舌苔鋪滿了整個舌頭,舌頭中間還可能有裂紋....
上廁所時,會發現自己大便溏稀不成形,需要很多手紙才能擦乾淨,還可能便秘,感覺整個人十分不清爽....
這時,我們用一些基礎的中醫知識判斷:
「我濕氣重,要祛濕!」
自測一下,你的濕氣可以得多少分了呢?
大便不成形,溏稀或者便秘
口乾,口苦,口臭
痰多,咳嗽,嗓子不清爽
頭髮油膩,脫髮,白髮
肥胖,減肥後容易反彈
浮腫,眼袋下垂
腰酸關節疼痛
胸口悶
黑眼圈
睡覺打呼嚕
頭暈沒精神,特別疲勞
陰部潮濕
陰囊潮濕
對房事不感興趣
臉上長斑,起痘,滿臉油光
白帶有異味,瘙癢
皮膚油膩,起濕疹等等
對照上面的測試,你有哪些情況是相符合呢?
符合越多,說明體內濕氣越重。
濕邪侵入體內,引起皮膚暗沉、皮膚鬆弛、長色斑、長皺紋、脫髮、生痤瘡、面部枯黃;還會導致脾胃功能虛弱,運化水的能力差,引起「胃火」,形成口臭,使腸道蠕動變緩,便秘加重,惡性循環下,造成脂肪堆積,大肚腩,發胖。
提起祛濕,相信大部分人想到的方法就是:「我要喝紅豆薏米粉祛濕!」
可是,普通的紅豆薏米粉真的有效嗎?
了 解 濕 氣
什麼是濕氣?
濕氣,為水液代謝的產物,在中醫上,分為水、濕、飲、痰。
濕氣遇寒則成為寒濕,遇熱則成為濕熱,遇風則成為風濕,濕氣在皮下就形成肥胖。
濕邪不去,吃再多的補品、藥品都如同隔靴搔癢,隔山打牛。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濕氣有哪些分類?
有外濕和內濕的區分。
外濕是由於氣候潮濕或涉水淋雨或居室潮濕,使外來水濕入侵人體而引起,因此沿海城市多濕重者,是由於居住外界環境所致。
內濕主要來源於脾虛。中醫認為脾有「運化水濕」的功能,若體虛消化不良或暴飲暴食,吃過多油膩、甜食,則脾就不能正常運化而使「水濕內停」;且脾虛的人也易招來外濕的入侵,外濕也常因阻脾胃使濕從內生,所以兩者是既獨立又關聯的。
如 何 祛 濕
如何正確祛濕?
【溫法】濕氣性屬陰寒。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古文《內經》說:寒者溫之;另外,《傷寒雜病論》說:痰飲當以溫藥和之。所以,溫法是治療濕氣的最根本大法。
【理氣法】如果體內之氣走得不順,也容易生濕氣。
濕氣會阻礙氣的運行,久坐不動之人易生濕。因此祛濕,要理氣,就是要讓全身氣血通暢。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發汗法】我們人體的皮膚是面積最大的器官。
所以濕氣也可以通過出汗的方式,從體表的每一個毛孔散布出去,進而也就擴大濕氣去除的通路和面積。
你吃的紅豆薏米粉真的能祛濕嗎?
祛濕要用溫法,理氣法,發汗法,紅豆薏米都屬微寒性,會影響氣的運行,也不能助人體發汗;
另外,祛濕還需健脾,只有炒過的薏米才能健脾,經過熱炒用,寒性就會消除。
赤小豆、炒薏米搭配芡實和懷山,祛濕健脾!
有些人看完之後會有疑問,「我一直喝薏米紅豆,祛濕效果感覺挺好的」。
當然,如果是濕熱,喝了寒涼的薏米紅豆,就會把濕熱壓下去,感官上症狀減輕了,但實際上,卻傷了脾,這樣我們對抗濕氣的能力會越來越弱。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不過,如果我們巧搭配,也能改善薏米紅豆祛濕健脾功能的不足。紅豆和薏米,倘若真要祛濕,則須跟健脾益氣溫中理氣的食材,搭配起來才可以,搭配什麼呢?芡實和懷山!
芡實屬性平,具有益腎固精,補脾止瀉以及除濕止帶之功效,臨床常用於遺精滑精,遺尿尿頻,脾虛久瀉,白濁,帶下等。
懷山,滋陰補腎,健脾養胃,益精消渴,當屬懷慶府壚土懷山藥效最強,經麩炒後則加強健脾功效。
當然中醫的「紅豆」主要指的是赤小豆,赤小豆能夠健脾利濕,消腫解毒,功效相對較強,而紅豆主要供食用。
(圖為紅豆)
(圖為赤小豆)
正安「赤小豆薏米懷山粉」配方即為麩炒後的赤小豆,薏米,芡實,懷山,四者搭配,君臣佐使,各司其職,健脾祛濕,真正幫助我們走出祛濕誤區,告別越祛越濕。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不寒涼的正安赤小豆薏米粉+艾灸4大祛濕穴位,內養外調助祛濕。
中醫專家指出,艾灸是一種很好的祛濕方法,常灸身體4大祛濕穴位,具有很好的祛濕效果。
【豐隆穴】功效:通調脾胃氣機、祛濕化痰。
【足三里】功效:足三里除具有調理脾胃、疏風化濕功能,還能補中益氣、扶正祛邪,有利於增強機體免疫力。
【中脘穴】功效:有和胃健脾、降逆利水之功效,適用於濕滯、胃脘飽脹、噯氣者。
【曲池穴】功效:可泄大腸濕熱,用於肛門灼熱、大便黃爛、排不盡者,亦可治療濕疹等皮膚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