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挑選米?擇米守則解析
民眾挑選米時往往有無法抉擇產品的情況,台灣的米分級制度依照中華民國國家標準CNS進行分類,進口米同樣適用此分級標準,購買米時如何看懂包裝標示,作為挑選基準?
2016/05/27 出處:財訊趨勢特刊 第 0 期 作者:食力
|
|
如何挑選米?擇米守則解析 觀看數:1146 人
2016/05/27 出處:財訊趨勢特刊 第 0 期 作者:食力
「你吃飯了嗎?」一句日常的簡單問候道出米食對於國人的重要性,台灣人以米作為主食,農委會農糧署2013年統計,台灣人每人每年平均消耗44.96公斤的米,顯示國人對於米的食用需求可觀。
然而米類種類多樣化,台灣國產米依照產地區分便有不下數十種,另外亦有國外引進的進口米種,到底如何挑選最適切,而選米時如何辨識包裝以確保安全性亦是民眾選購時最多的疑問。
針對這些疑問,《食力》採訪中華穀類食品工業技術研究所化驗組組長林玫欣,有多年米食產品開發與檢驗經驗的林玫欣建議,通過台灣優良農產品CAS標章認證之米產品最有保障,與其挑選產地不如挑選米質,瞭解包裝完整性、標示規範、觀看價格並對照等級便是良好的挑選守則。
台灣分米制度依CNS作分類
各國皆有屬於國家的米類分類制度,台灣米類依照CNS標準作為分類依據,白米在CNS的規格分類上分為梗型、秈型、圓糯以及長糯主要四種,其中梗型及秈型分成為一等至三等共三個等級,一等為等級中最優者,依序則為二等及三等,分級之判定依據為內含的水分、夾雜物、稻穀、糙米以及碎粒之百分比例,米類包裝袋上所標示的幾等米,即為民眾可採行的挑選根據。
一般來說一等米的品質上相對較優,但品質優同時也反映於價格上,而二等及三等米雖然在夾雜物及碎粒等方面相對於一等米有些許差異,但在價格上相對較有優勢,相比之下不同等級對消費者來說各有優缺點。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進口米也適用CNS
國外進口白米較無法準確判斷屬於梗米或是秈米,因此主要差異在於米外型有短粒、中粒以及長粒,在進口至台灣的白米同樣依照CNS進行分類,短粒及中粒型的白米適用梗型米等級規格,而長粒型米則適用於秈型米的等級規格。因此民眾購買進口米時,亦可透過CNS標示來進行等級判定。
選產地不如選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