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謀事之術,領悟這句話,你離成功就近了
|
||||||||||||||||||
中國古代帶兵打仗,靠的就是謀略與技能,沒有顧全大局的戰略,最後只能是被他人收服。現代社會,商場如戰場,也是需要很多足智多謀的人才,孫子兵法就是許多商場大佬們收藏、解讀的一本良書!
有人說中國文化很大程度是一種兵法文化, 中國人對於謀略家的崇拜要遠遠超過對科學家等其他類型的傑出人群的崇拜。 那為什麼中國人很崇拜謀略呢?恐怕大多數人就回答不出來了。 那是因為學習某項專業技能等或許一轉行一換工作就再也用不上了, 而學習兵法謀略,具有高度的實用性,對人們提供自身社會競爭力尤為重要。 譬如我們只需要將下面這句話理解透徹,做事成功概率就會大大增加!
「故用兵之法,十而圍之,五而攻之,倍而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能避之。
」 這句話讀起來平淡無奇,很好理解,但是其包含的信息量極其豐富, 不但直接可以應用於商業競爭戰略的制定,而且對於平時的為人處事也頗具參考價值! 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理解:
(高射砲打蚊子) 第一,大材小用是提高做事成功概率的重要砝碼。 雖然由兵法可以衍生出來的計謀千差萬別, 但有一條萬變不離其宗的元規則,就是「以強勝弱」。 那怎樣才能實現這一點呢? 最好的辦法就是大材小用,即犧牲效率而追求結果。 孫子提出「十而圍之,五而攻之「就是以此為依據的。 毛主席也將這一點概括為「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
」
第二,不自我設限是避免受制於人的重要因素。 很多人一生少用成就,其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自我設限。 腦子裡有太多條條框框,「這也不能,那也不能「,從而錯失機會貽誤終生。 戰場上也是一樣,國民黨在抗戰初期就是思想上背了包袱, 只以呆板的方式死守大城市,反而被日本人一鍋端,從而既失地又失人。 反之,主席則將孫子的「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 不若能避之」發展成「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的遊擊戰爭理論, 從而建立廣大的抗日根據地。
第三,「一顆紅心,兩手準備」是立於不敗之地的重要保障。 凡是成熟的戰略家都隨時準備好了第二套方案的,他們絕不可以「孤注一擲」。 因為每多一個選擇,就是多一個勝利的機會。 古人講「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在現實生活中也確實如此,很多書我們雖然看了, 但並不一定懂了,更別說會用,以及能用好。
《孫子兵法》就是這樣的書,值得我們反復讀,每次閱讀都能夠從中獲得新的東西。 |
|
轉發 分享 是一種境界 |
你有什麼想法嗎?? 快留言!! |
Facebook 粉絲 留言版 |
313人都推薦這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