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ve分享

 

「彎腰」24次只需不到5分鐘,勝過漫步3小時易筋,經幾天,他變得好強

 

現在的所有拳種門派,仍在不約而同地默許和尊崇「未曾學藝先學禮,未曾習武先習德」的思想,把武德作為習...

 


現在的所有拳種門派,仍在不約而同地默許和尊崇「未曾學藝先學禮,未曾習武先習德」的思想,把武德作為習武的前提條件。

新時期的武德內容,從歷史中吸取營養,並在當代加以豐富,極富民族情懷和時代責任感。

少林易筋經更是如此,它不僅僅是一個強身健體的秘法,更是我國古老文化的傳承!

彎腰24次,只需不到5分鐘,勝過漫步3小時

低頭攀足頻

低頭攀足頻,屈伸專致柔。

起伏固腎腰,返老還童求。

以兩手向所伸兩腳底作力扳之,頭低如禮拜狀12次,收足盤坐,收手握固。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1、兩掌按於大腿近膝處,低頭,上身前俯,緩緩向前壓動,使兩膝部韌帶有酸脹感即可,練習12次。

2、兩手向前伸,手指攀住兩足掌,用力後扳,同時,傾身俯腰,

使頭緩緩向前伸俯,直至頭抵貼住手背;繼緩緩還原。反復做12次。

3、練完後,收腿盤膝而坐,兩手握固於小腹(丹田)前。

1、一動一呼吸,動作和呼吸要巧妙結合。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開始時可以自然呼吸,

練至熟練後,上身前俯時可配合呼氣,直立時吸氣,整個動作配合呼吸緩慢柔和。

4、本勢動作越慢越好,最好能體會到脊柱一節一節慢慢卷的感覺,一分鐘6次為妙。質量比數量重要得多。

5、收功很重要,上體直立,氣沉丹田,兩手抱住小腹,靜養片刻。

多踮腳,人不老

都說生命在於運動,從來沒有聽說過有人吃完睡或者睡完吃能夠健康長壽的,

在很多長壽的實踐告訴我們,長壽必須有運動的參與。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具有800年悠久歷史的導引養生術——八段錦,最後一勢動作名為「背後七顛百病消」。

正是通過踮腳跟的方式,刺激腎經系統,誘發全身震蕩,柔和地按摩五髒六腑,從而起到消除百病的神奇功效。

這就是我們中醫傳統健身方法,所謂:多踮腳,人不老。

踮腳有哪些功效?

踮腳可以刺激到經以及足三陰經,包括經、脾經、肝經,足三陰氣一足,可以宣通氣於上,讓更多的氣血上達頭面。

從而具有補助氣、緩解壓力、抗抑鬱、改善腰痛、頸椎病、後頭痛等功效。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踮腳走能改善全身血液循環,能鍛煉腎經,有強腎作用,還能有助於改善老年人的氣色。

它不僅能使人的心率保持在每分鐘150次左右,讓血液可以供給心肌足夠的氧氣,

有益於人的心髒、心血管健康,還能鍛煉小腿肌肉和腳踝,防止靜脈曲張,增強踝關節的穩定性。

最重要的是,它可以避免損傷膝蓋,這對很多膝關節不是很好的老年人來說,是個不錯的鍛煉方法。

常見的方法是:雙足並攏著地,用力抬起腳跟,然後放鬆,重復20~30次。別看方法簡單,可健身效果不錯。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踮起腳時,雙側小腿後部肌肉每次收縮時擠壓出的血液量,大致相當於心髒脈搏排血量。

下棋、打牌、玩電腦或久立不動時,最好做做踮腳運動,可使下肢血液迴流順暢。

1、踮腳跟

保持身體立正的姿勢,兩腳並攏,雙手放在身體兩側;

然後慢慢踮起腳尖,用腳趾緊緊抓住地面,然後將重心從腳尖落到前腳掌,放鬆身體,

最後做自由落體運動,讓腳跟輕撞地面,引發柔和的震蕩,沿兩腿上傳到上半身。

當你顛過幾次後,就會感覺全身舒暢,回味無窮。

2、踮腳尖走路

每次走30~50步,稍稍休息一下,然後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再重復幾組,速度以感覺舒適輕松為宜。

初始練習者可扶牆,熟練後就不用藉助外物了。

3、坐著踮腳尖

膝蓋與大腿保持水準,可將兩個礦泉水瓶或寵物放在大腿上,進行負重練習,每次踮腳尖30~50次,速度可自我調節。

4、躺著勾腳尖

臥床休息時,兩腿並攏伸直,將腳尖一勾一放,可兩腳一起做,也可進行單腳練習。

如果感覺小腿不舒服,就停下來休息。每次做20~30次,速度也是自我調節。

踮腳跟要循序漸進,千萬不要用力過猛,否則易導致足跟疼痛。

如果導致了疼痛,休息幾天,用熱水泡泡腳,很快就沒事了。

下棋、打牌、玩電腦或久立不動時,最好每過1小時左右做一次踮腳運動,可使下肢血液迴流順暢,避免因坐得過久而下肢麻木。






現在的所有拳種門派,仍在不約而同地默許和尊崇「未曾學藝先學禮,未曾習武先習德」的思想,把武德作為習...


轉發 分享 是一種境界

  熱門推薦

你有什麼想法嗎?? 快留言!!

 

 Facebook 粉絲 留言版

   12831人都推薦這個。




 





Love分享
 

 

 

 若有文章侵犯到您的權益 請瑱 侵權通知書 本站將會刪除或修正

| 隱私條款 | 侵權舉報 | 著作權保護 | 聯絡我們 | 廣告合作 | 模具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