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人類社會基本上就是這麼一點事……
|
|||||||||||||||||||||
多少人都在假裝活著。 在這個時代,資訊空前發達的結果之一就是, 讓人們關心別人的事更甚於關心自己的事。 大街上人群熙熙攘攘,飯桌上人們熱熱鬧鬧, 公開裡應酬寒暄,私下裡張家長李家短,人人似乎都在忙著活,人人似乎都在忙著死。 我們活得似乎永遠都不會死,我們死得也好像從沒活過。 這就是社會的現狀。
幸好我們還有看得明白的人,而且幸運的是他和我們同處於一個時代。 作家阿城說,莫言的小說裡光感,嗅覺, 觸覺都非常強烈,景觀奇異,這些是莫言最敏感的東西。 真正的文學家大概都是對現實非常敏感的清醒者。 對於社會的虛偽和荒誕,他們早已有了洞察, 可是他們的發聲又很快淹沒在社會的喧囂當中。 偶爾有幾個人聽到了他們的只言片語,但很快又迷醉在隨波逐流當中...... 我們都是一群在時代洪流中無力掙扎的可憐人兒。
「人類社會鬧鬧哄哄,亂七八糟,燈紅酒綠,聲色犬馬, 看上去無比的複雜,但認真一想,也不過是貧困者追求富貴, 富貴者追求享樂和刺激——基本上就是這麼一點事兒。」 難道還有別的什麼嗎? 反正我沒法反駁莫言的這句話,富貴, 享樂和刺激,確確實實地主宰了我們的生活日常。 這句話是莫言在一次演講中說過的話,他還說到,人們為什麼厭惡貧困? 「因為貧困者不能盡情地滿足自己的慾望。 無論是食慾還是性慾,無論是虛榮心還是愛美之心, 無論是去醫院看病不排隊,還是坐飛機頭等艙, 都必須用金錢來滿足,用金錢來實現, 當然,如果出生在皇室,或者擔任了高官,要滿足上述慾望,大概也不需要金錢。 富是因為有錢,貴是因為出身、門第和權力。
當然,有了錢,也就不愁貴,而有了權力似乎也不愁沒錢。 因為富與貴是密不可分的,可以合併為一個範疇。」 我們的行為邏輯看似錯綜複雜,我們的人際關係看似糾纏不清, 但如果仔細梳理,驅使我們所言所行背後的肇因全在莫言的這兩句話裡。 了解了這點,世界再如何紛紛擾擾,我們也可以清晰地辨別出其中的脈絡。
可惜的是,真話往往是沒有人愛聽的, 看所欲,視所欲,我們喜歡的是那些我們願意喜歡的東西。
而整個商業社會也在無所不用其極地討好、助長我們的慾望。 想法設法地去賺更多的錢,然後去買更多更好的東西, 再然後,繼續去賺更多的錢——我們就陷在這樣的循環裡,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消費至上,享樂主義,有無數人、無數理由, 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你,讓你認為,這就是人活著的所有意義。 人在什麼樣的環境,就容易變成什麼樣的人。 於是,我們沉浸在忙碌、攀比和爭鬥當中, 以虛榮心為奮鬥,以功利心為正確、理所當然, 這樣的價值觀牽引、左右著我們的生命時間。
沒有人會覺得這樣有什麼不對。
現在,莫言的存在感非常低,人們知道這個名字, 不過是因為他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完全符合人們功利化的價值觀。 諾貝爾文學獎是一個符號和標籤,證明了莫言的成功,莫言也由此得到了社會商業化的尊重。 儘管他需要得一百多次諾貝爾獎的獎金才夠得上一個女明星的罰款。 所以,還是戲子和她的事更受人們的歡迎。 人們寧願關心一個戲子的雞毛蒜皮和八卦內幕、 為之興奮和狂躁,也不願對莫言的書多看一眼。 究竟是誰對這個社會更重要?究竟是誰對於我們更有益處? 答案不言而喻,但現實依舊。 這個世界怎麼了?
娛樂至死的年代,媒體資源被最價值的東西霸佔著,人 們對此習以為常,人們在消費和利益的圈套裡心甘情願地活著。 整個世界處處都是廣告位,自從有了互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算法, 廣告、消費正在讓每一個人變成消費者的同時也成為一個被消費者。 莫言說, 「 有了網絡後,人們的頭腦裡並沒有比從前 儲存更多的有用信息;沒有網絡前,傻瓜似乎比現在少。」 這句話正是基於對現代人被物化現狀的深刻洞察。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金錢似乎就是人們的信仰,但人們又似乎沒有什麼信仰。 竇唯在《高級動物》裡唱: 矛盾、虛偽、貪婪、欺騙、幻想、疑惑、簡單、善變、好強、 無奈、孤獨、脆弱、忍讓、氣憤、複雜、討厭、嫉妒、陰險、 爭奪、埋怨、自私、無聊、變態、冒險、好色、善良、博愛、 詭辯、能說、空虛、真誠、金錢...... 我的天,高級動物!地獄,天堂,皆在人間! 人是最複雜最聰明的高級動物,但誰知道幸福在哪裡?
你在網路上是找不到的幸福的,在明星八卦裡、流言蜚語中也是找不到的。 金錢財富、物質的慾望好像是海水,我們喝到的越多,就越飢渴。 只有在追逐慾望的過程當中,我們似乎才可以安定下來。 我們就像在無邊無際的大海當中, 不停地奮力掙扎,需要一根稻草的安慰...... 生死事大,無常迅速。 我們看似擁有了很多,我們貌似無比強大, 這是因為你沒有真正體驗過生命的無常和脆弱。 最近在醫院,我曾親身體會到了什麼叫忐忑不安, 什麼叫身不由己,什麼叫彩雲易散琉璃脆。 一個疾病就可以讓你明了過往都是過眼煙雲, 就可以讓你懂得生死之事,究竟操於誰手。 根本沒有什麼稻草,在無常和死亡面前, 生命的軀殼不過是一場暫借的旅行,可以被隨時地終止。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經歷過生死的人有兩種選擇: 一是從此洗心革面,真正做人;一是繼續渾渾噩噩,苟延殘喘。 就我所見,還是後者居多,慾望之強烈,更甚於從前。 但這也沒什麼不對,生命不過是一段時間, 從前往後看,時間無時無刻不在消散; 從後往前看,我們一直在獲取時間。 全看自己的選擇。 不到最後,誰知道誰是誰呢? 參考來源:https://www.toutiao.com/a6612149662851793415/ 文章來源: https://www.toutiao.com/a6612149662851793415/
|
|
轉發 分享 是一種境界 |
你有什麼想法嗎?? 快留言!! |
Facebook 粉絲 留言版 |
394人都推薦這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