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9個動作天天練,全身經絡都疏通了(附真人示範)
|
|||||||||||||||||||||
這9個動作天天練,全身經絡都疏通了(附真人示範) 彎不下腰、直不起身、邁不開腿?出現身體僵硬,說明你的經絡堵了。根據中醫理論,人體經絡就像一個縱橫交錯的交通網,聯繫臟腑、溝通氣血、抗禦病邪。 然而,久坐不動、缺乏鍛鍊的現代生活方式,卻讓氣血頻繁遭遇「紅燈」,甚至招來病痛。《生命時報》(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採訪權威專家,教你9個簡單實用的保健動作,從頭練到腳。 受訪專家: 國家體育總局健身氣功管理中心副研究員 丁麗玲 梳:常梳發,頭不白俗話說:「千過梳頭,頭不白」,經常梳頭,不僅可以改善頭皮血液循環,疏通經氣,調理血脈,還能解除疲勞,改善神經功能,幫助睡眠。
梳頭時從一側鬢角開始,逐漸過渡到頭頂,再到另一側鬢角。其中,鬢角和額頂是易生白髮之地,要多梳幾次。 注意動作要輕柔,每天200次左右,感覺頭皮發熱即可。 梳子不要太尖利,以木梳和牛角梳最佳;動作力度不要太大,以免刺激頭屑產生。 熨:熨雙眼,能明目很多人時常感覺「累從眼入」。
的確,「精氣皆上注於目」,眼睛周圍有多條臟腑的經脈,它們要是累了,人很容易覺得疲憊不堪。 「熨目法」是流傳了幾千年的眼部保健法,雙手搓熱後,用掌心輕捂眼睛,就像給雙眼蓋上一床溫暖的棉被。 兩眼自然閉合,眼球先順時針慢慢轉動幾周,再相應地逆時針轉動,時間控制在5分鐘左右。 掌心的溫熱,再加上眼球的轉動伸拉,會使眼部代謝加快,氣血充足,視力改善。 但要注意,熨目轉睛時需保證手部和眼部的清潔;且手法要輕柔,按得太緊會使眼球受壓,導致視力突然模糊,就像趴在桌上午休後看不清楚的感覺一樣。
揚:揚脖頸,護頸椎脖子是人體的「交通要道」,督脈、膀胱經、小腸經、膽經及三焦經5條重要經絡都從後頸通過。但是,此處「路窄車多」,氣血很容易淤滯,久坐不動、頻繁低頭看手機等不良習慣也最傷頸椎。 最簡單有效的頸椎保健方法就是多抬頭,這個動作被古人比喻為「仙鶴飲水」:脖頸揚起、挺胸抬頭,下顎向前探出;接著收回下顎、微微低頭,再抬頭挺胸重複上面動作。 這樣做相當於頸椎的向上牽引,有利於伸展頸椎周圍組織,疏鬆黏連在一起的小筋節,刺激督脈等經絡系統。 練習時越慢越好,每次8~10次為宜。
需要注意的是,患頸椎病的人,動作要更輕柔,量力而行。 繞:繞胳膊,活關節「五十肩」、肩周炎等疾病,困擾著越來越多的人。肩部是人體活動範圍最大的關節,顧名思義,「月」字為肉、「戶」表示門,寓意此處為身體的門軸。而所謂「戶樞不蠹,流水不腐」,經常轉動,肩關節才不會僵硬。 導引法中的「龍首鳳翼」是有效的保健方法,「龍首」形容身體昂頭豎頸,「鳳翼」比喻雙臂像鳥兒翅膀一樣開合。
練習時將兩手自然放於肩上,向左轉腰,右臂前擺繞肩關節轉動、左臂後擺轉動,兩肘前後拉開成一字,然後反方向練習。經常鍛鍊還有助於消除背痛。 開始做時動作可能不標準,此時不要心急,應量力而行、循序漸進。 旋:旋手腕,防僵硬鍵盤、滑鼠、方向盤等都被稱為腕管「殺手」,手部長期呈一種姿勢容易積勞成疾,出現手部麻木、灼痛、腕關節腫脹、動作不靈活、無力等症狀。 用電腦工作、娛樂之餘,有意識地做旋轉腕關節的動作是簡單有效的緩解辦法。 通過充分旋腕,可刺激心經的神門穴,肺經的太淵穴等重要穴位,在舒筋活血的同時還能保健心肺。 擴:擴胸膛,強呼吸胸部是人體的保健重地,心窩處有個重要穴位叫膻中穴,又稱「氣會穴」,是指凡和「氣」有關的疾病,如氣滯、氣虛等都可以在這個部位調製。膻中如果氣機瘀滯,很容易產生憋悶、酸痛等感覺。 保健胸部講究「擴」,雙手握拳,直臂合於胸前,再向兩側打開。整個過程手臂不要彎曲,這樣一開一合擴展20~30次,讓整個胸腔隨之開合。 經常練習不僅保健膻中穴,還可以刺激任脈,間接調節人體脾經、心包經等陰經,緩解虛勞體弱。 擺:擺尾閭,下盤穩擺髖又叫「擺尾閭」,尾閭就是人類退化了的「尾巴骨」,藏在髖部。尾骨尖和肛門連線的中點是尾閭穴,別名長強穴,人體陽氣就是從這裡開始生髮的。 現代醫學證明,久坐會導致人早衰,原因之一就是久坐會導致尾閭處勞損,損傷奇神經節,從而引起臟腑功能失調。 擺動髖部很簡單,開步輕鬆站立,先向左擺動髖關節,再向右擺動,然後逆時針繞一圈,再順時針繞動。 如此循環十幾次,不僅可以保護髖關節和股骨頭,還可通調氣血。 老年人初練時可以減低次數,動作儘量緩慢。另外,不要在剛吃飽飯後馬上練習。 抬:抬小腿,血流暢忙碌的工作和生活,使得很多人並沒有大段的時間用於體育鍛鍊,對這樣的人來說,辦公、乘車、休閒聊天、看電視時利用好「碎片時間」,對日常保健也功不可沒。 抬腿就是值得推薦的一個動作,身體抬頭挺胸坐直,收緊小腹,慢慢抬起一條腿,使之與端坐著的身體儘可能地保持直角,堅持5~10秒後換另一條腿。 也可以雙腳腳跟同時抬起,堅持一會兒再放下,並重複這一動作。 每天堅持做一會兒抬腿動作,一方面,可以緩解久坐的肌肉鬆弛和酸軟症狀,鍛鍊腹肌和下肢肌肉的力量;另一方面,可以促進下肢的氣血運行,改善血液循環,預防血栓等疾病。 踮:踮腳跟,練平衡腳被稱作「第二心臟」,在傳統醫學中被譽為「精氣之根」。腳部保健有很多種,比如足浴、足療等。 最簡便易行又效果顯著的方法莫過於「提踵顛足」:全身放鬆,雙腳併攏站立,兩腳跟慢慢向上提起,注意腳趾抓地、腳跟盡力上抬;頭部自然上頂,肩臂松沉;然後輕輕地顛動足部。 「踮腳顛足」可以直接刺激足跟,鍛鍊足底和小腿肌群,改善足跟痛等不適。長期鍛鍊還有助於提高身體的平衡性,加強小腦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練習時最好選擇土地、木地板、塑膠等有彈性的地面,以免受傷。(生命時報記者 李沛珅) |
|
轉發 分享 是一種境界 |
你有什麼想法嗎?? 快留言!! |
Facebook 粉絲 留言版 |
12828人都推薦這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