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菜53年,捐了1000多萬,她上了美國《時代》雜志封面,還被評為「時代最具有影響力」第八名,連奧巴馬、蘋果總裁都要排在她後面
|
|||||||||||||||||||||
2010年,美國《時代》評選出 「最具影響力時代百大人物」, 台灣一位普通的66歲阿嬤竟然排名第八, 排她後面的是奧巴馬、 克林頓、蘋果總裁等大咖。
更意外的是, 當對方邀請她去美國領獎的時候, 她頭也不抬,一口回絕了: 「不去,去了我的菜攤怎麼辦?」
阿嬤叫陳樹菊, 是台東中央市場的一名菜販。 靠著「50塊錢三把菜」的小生意, 53年裡她救助孤兒、給學校蓋圖書館...... 捐款高達1000多萬台幣。
李安親自幫她寫推薦信, 才小學畢業的她還被評為「亞洲慈善英雄」、 「年度公益人物」...... 阿嬤放下手中的青菜, 費勁地撥開擋著她家攤位的媒體記者, 無奈地說:「我不是什麼英雄, 我就是一個賣菜的。」
因為家裡窮,湊不齊五千塊的保證金,最後母親難產去世。
凌晨2、3點,在同學還在睡夢中的時候,她已經起床去市場批菜、擺攤。那一年,她才13歲,是市場最年輕的一個攤販。
年輕時候的陳樹菊 不會用秤?——學; 認不出所有的蔬菜?——學; 不知道怎麼做生意?——還是學。 沒人知道這個13歲的小丫頭,背後付出了多少,只知道為了湊足弟妹的學費,她特意拉長營業時間。
從凌晨到半夜十二點,市場裡最後一盞亮著的燈,永遠是她的攤位。別說刮風下雨了,就連台風天她都堅持不收工。
僅有這麼一張,舊時在菜場忙碌的照片 然而接踵而來的噩耗,差點擊垮了她。二弟生了重病,一下子湊不出轉院去台北治療的費用,雖然學校知道後,捐了一些錢,但還是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 不久後父親被查出癌症晚期,而三弟不幸出車禍去世了。
多年後回憶起往事,陳樹菊依舊很傷心:「因為我們太窮了,如果我們有錢的話,家人就不會因為湊不齊醫藥費而離開。」 從那以後,她更加努力的經營自己的菜攤生意。
每天凌晨2、3點, 她要趕去進貨,挑選出最新鮮的蔬菜, 五點前必須要回到自己的攤位前撿菜、打包...... 趕在第一波客人來之前收拾整理完;
50塊錢三把菜, 可能只賺得到2塊、3塊, 但她從不討好客人,也不缺斤少兩, 她只賺自己應該賺的辛苦錢。
等到了下午, 很多攤販開始收攤的時候, 她才開始吃午飯, 一碗白米飯拌醬油,偶爾加一點面筋, 最奢侈的也不過是攤位上 那瓶一直舍不得開封的腐乳。
她一天只給自己20塊的生活費: 「我一個人花不了多少錢,能省一點就省一點。
因為每天只能睡3、4個小時, 實在累壞了,就這樣眯一會;
晚上客人很少的時候, 只有小學畢業的她也會看看書,
然後等夜深了,只剩她家的燈還亮著, 陳樹菊再將剩下的蔬菜冷藏起來,收攤准備回家, 第二天依舊是來得最早的那個菜販......
就這樣靠著勤勞和節省,她拉扯大幾個弟妹,讓他們都讀完書,也成了家。她也攢了一點錢,就在大家以為陳樹菊可以過點好日子了,她卻一口氣把存款都捐了出去; 收到她支票的福利院校長,嚇了一大跳,本來只要5000千塊就可以度過難關,陳樹菊卻直接捐了整整100萬。 ——「你給我這麼多,我該怎麼辦?」 ——「就按照你計劃的去做,我相信你會幫助到孩子們的。」
所有人都不理解她,包括她自己的家人。「以前那麼苦,現在有錢了自己花多好,干嘛要全捐出去?」 陳樹菊卻說,她始終都記得是因為沒有錢,才眼睜睜看著媽媽和弟弟去世,但她也記得,當年弟弟學校的老師和學生們,將愛心捐款放在她手心裡的重量。
「錢,要給需要的人才有用。」
後來她又省吃儉捐了100萬給母校仁愛國小, 當作「急難救助基金」。 不久後,聽說母校正在到處籌錢蓋圖書館, 「450萬全部我來付!」 她拍著胸膛保證,果然第二天就打給了學校。 沒人知道她提前取出了自己投保的保費, 就為了讓學生有干淨的書本、 明亮的教室可以安心地讀書。
台東的的阿尼色弗兒童之家, 也是她長期捐贈的對象, 她認養了40多個孩子, 每年都捐款好幾萬幫助他們上學、治病.......
每次她一瘸一拐,拿著錢走進辦公室,老師、護工們都震驚了。菜販賺的都是一塊、二塊的小錢,要攢多久才能攢到這麼多錢? 大家都勸她:「年紀都這麼大了,留點錢給自己養老吧。」陳樹菊卻擺擺手:「我捐了錢,我很快樂,覺得自己做了對的事情,這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感受。」 「真的,我連睡覺都會笑出來。」
她捐錢這麼大方,對自己卻很狠。 每天背數趟上百斤的蔬菜, 讓她的脊柱和雙腳都受到了嚴重的影響;
因為沒有時間好好去照顧, 最後演變成蜂窩性組織炎, 雙腳幾乎成了一只空殼, 她只能駝著背,一拐一瘸地去搬貨物, 她卻說:「比起賺錢,我不會很在乎。」
幾十年來,她一直默默地賣菜、捐款, 她的床底下放著七八個紙袋, 每天只留20塊錢,其余的都裝進去, 一旦裝滿了,就都拿出來捐出去。 有好事者幫她算過,她總共捐了1000多萬台幣。
直到有一天, 記者報道了這個每天只吃醬油拌飯, 卻熱衷捐款的菜販阿嬤, 一時間,震驚了整個台灣, 連BBC都專門跑來采訪, 稱她是:「世界上最不像,也最朴實的慈善家。」
當幾十家記者圍著她的菜攤,告訴她美國《時代》雜志邀請她去領獎時,幾乎一輩子都沒離開過台東的陳樹菊一口回絕了。 「我去了,我的這些蔬菜怎麼辦?」直到部長、馬英九親自打電話,上門「拜托」她,她才勉強答應了下來。
據部長回憶,辦簽證的那天,陳樹菊的雙手因為幾十年來的辛苦勞作,已經彎曲到根本伸不直,甚至連指紋都識別不出來了。 在場的人無不為她動容,陳樹菊卻不以為然:「當初我受過大家的捐助,賺錢了自然也要幫助別人。」
領獎的當天, 她穿著一雙布鞋就去走紅地毯, 她有一點不好意思: 「發現大家穿戴的都是好幾萬的衣服、包包, 不過這件衣服是我三十歲那年買的,從沒穿過。」 但因為拉鏈壞了, 她就這樣上台拿回了屬於自己的獎杯。
官方安排她去各大城市游覽景點, 她倒好,每次都一頭扎進超市,研究起了當地蔬菜。 她說:「自從我13歲做生意開始, 我從沒有休息這麼多天, 我以前一年也只休息一天。」
這不,回到台灣的第一天, 顧不上倒時差, 凌晨三點,打著哈欠出現在了想念的菜市場。
她彎著腰,一瘸一拐的在市場裡忙碌著, 難得態度特別強硬地拒絕了很多媒體記者的采訪,她說自己不喜歡處在鎂光燈之下。 「慢慢存錢做善事,才是本來的我啊!」、「只有好好照顧菜攤生意,才能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2011年,有人幫她出了自傳, 她直接把版稅捐給了紅十字會, 2012年,有亞洲諾貝爾之稱的「麥格塞塞獎」, 頒給她5萬美元的獎金, 她收到後轉身就捐給了醫院。 很多人希望她借此機會鼓動全社會捐款, 她卻板著臉:「不要,人家如果要捐,自己會捐。」
李安為她在《TIME》寫的文章, 司馬最喜歡的是這段話: 陳樹菊最令人津津樂道之處, 是在她的單純與慷慨。 單純,使她的慷慨令人驚豔; 慷慨,使她的單純發人深省。
感動全世界,並不是她的本意, 她只是幾十年如一日,做著自己最想做的事情, 她也不覺得自己的日子很苦, 因為幫助別人後,對方真心的笑容, 就讓她感到心滿意足。
「生活最好的方式, 就是完成想要完成的事情, 然後在工作中倒下來。 活一天,做一天, 做到最後一天,這樣我才活得最自在。」 THE END |
|
轉發 分享 是一種境界 |
你有什麼想法嗎?? 快留言!! |
Facebook 粉絲 留言版 |
1171人都推薦這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