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不是認同自己的錯誤,而是「允許缺點的存在」。
|
|||||||||||||||||||||
最近,我們常聽到「接受自己」這個概念--接受自己的完美與不完美,以及發生在自己身上好的或壞的所有事情。
另一方面,許多人從小在家庭中沒有被善待,長大後對自己的父母充滿怨恨,總是無法接受父母。然而,我們的生命是通過父母而來的,不接受父母,等於不接受自己的生命,當然不會欣賞或肯定自己的生命,也不會過好自己的人生,總是有意無意地搞砸自己人生追求成功快樂的機會。 為什麼,有時候「接受」這檔事是如此困難?因為我們常常誤以為「接受」就是「認同」,當錯把接受當認同時,人生就會卡關。 「認同」是帶有評價的,有是非、對錯、好壞之別,符合我們信念/價值觀的便容易認同,格格不入者便敬而遠之。 「接受」,則是不帶評價,如實承認某些事物的存在。
這樣的存在,沒有好壞的區隔、沒有高尚與低劣的差異。接受,是我們給出了一個空間,「允許」某些狀態的發生,無論好壞。 你可以不認同與你意見相左的人的觀點,但你卻可以接受這樣的觀點確實存在;你可以不認同某些法律的精神,但你卻可以接受這些法律在你身上確實發生了影響。所以,認同和接受是有著不一樣的意涵的。 當我們明白了這點,便會發現接受的力量。
許多人都有這樣的經驗:長期為失眠所苦,想方設法要自己一夜好眠,總是不得其門而入;越是想著如何能睡著,越是清醒得很。往往在放棄了設法入睡的企圖,同時承認自己就是難以睡著時,失眠的困擾卻奇蹟似地被擺脫了。 面對情緒,也是一樣的道理。 我們的內在有無限的智慧,許多身體上或心理上的痛苦,其實是一些訊號,想對我們傳達某種訊息。
這也是這本書所要傳遞的核心概念--允許你的情緒存在,把用在對抗負面情緒的力量拿回來,放在理解情緒所帶來的訊息上,從而獲得學習與成長。 我們討厭負面情緒,不論是愧疚、自卑、憤怒、憂鬱、恐懼⋯⋯等,總是令我們避之唯恐不及。然而,負面情緒從來不是問題,造成問題的常是我們因應負面情緒的方式。 例如,我們害怕後悔,於是我們總是不願意冒險,總是在做決定時猶豫不決,最後做出最保守的選擇。我們卻錯過了許多機會,難以自我突破--我們仍然活在後悔之中。
而當我們能夠理解,「後悔」這份情緒其實只是要告訴我們,現階段的選擇行不通,該轉個彎,做點不同的決定,就又有了新的開始。你會知道,後悔並不是壞事,只是個提醒,要我們做出新的選擇。 不過,唯有靜下心來,允許這些情緒存在,讓不斷對抗情緒而故障受損的心靈「暫時停機」,進廠審視檢修一下,我們才能真正聽懂情緒傳達出來的訊息,同時更清楚地看到,自己是如何一再重複那無效卻帶來更多麻煩的「情緒因應模式」。 這是一本探討情緒的書,列舉了十個生活中常見的負面情緒。在探討每一個負向情緒時,同時也帶入一些與特定情緒相關連的生活議題,各項議題其實都圍繞著「關係」,包括與父母的關係、與子女的關係、與親密伴侶的關係、與朋友的關係、與大千萬物的關係,以及最重要的--與自己的關係。 提醒自己,情緒沒有好壞之分,只是要向我們傳遞某些重要訊息。 愧疚──疏忽了人際相處時的互惠與公平,需要做點事情去彌補。 委屈──處於沒有被合理對待的情境中,需要主動去爭取更多資源。 嫉妒──擁有的比他人少,需要更加努力提升自我。 後悔──原有的決定行不通,該轉向了! 孤單──需要為目前的生活建立起有意義的人際連結。 恐懼──危機當前,該換個方式去因應威脅。 憤怒──面對威脅、冒犯與傷害,給我們強大的力量去抵禦、反擊。 憂鬱──讓疲倦的身心好好休息,讓內心的傷痛自我修復。 失落──學會更加珍惜身邊的人、事、物。 自卑──尚有不足之處,帶給我們突破的力量,保護我們免於挫敗。 |
|
轉發 分享 是一種境界 |
你有什麼想法嗎?? 快留言!! |
Facebook 粉絲 留言版 |
1613人都推薦這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