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睡覺時出汗叫「盜汗」,它是病嗎?
|
|||||||||||||||||||||
睡眠中出汗稱之為「盜汗」,汗液如同盜賊一樣「溜」出去了。 醫學上將不因勞累活動、天氣熱、穿衣過暖、 服用發散藥物等所致的出汗稱為「自汗」;將睡眠中出汗稱之為「盜汗」。 盜汗 盜汗是中醫特用的病症名,是以入睡後汗出異常, 醒後汗泄即止為特徵的一種病徵。 「盜」有偷盜的意思,古代醫家習慣用盜形容身體夜晚鬼祟的行為, 來形容該病證具有每當人們入睡或剛一閉眼而將入睡之時,汗液如同盜賊一樣「溜」出去了。 中醫對盜汗的認識已經有非常悠久的歷史,在《黃帝內經》中稱其為「寢汗」。
「寢」是指睡覺,有個成語叫「廢寢忘食」,就是不僅顧不上睡覺,也忘記了吃飯。很顯然, 「寢汗」就是在睡覺的時候出汗。到了漢代 ,醫聖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一書中,形象地用「盜汗」來命名人們在睡夢中出汗的病症。 不過,並非是所有情況的盜汗都屬於疾病,也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兩種。 我們怎麼來區分呢?比如說嬰兒的皮膚非常的幼嫩,所含水分較多, 毛細血管豐富,新陳代謝旺盛,自主神經調節功能並不健全,活動後就容易出汗, 這是屬於生理性出汗。
有的小孩入睡之後,出汗以上半夜為主,這種情況通常是血鈣偏低引起的 ,這就要家長警惕孩子患上佝僂病。還有的小孩子以整夜出汗為特點, 另外還伴有面色潮紅、低熱消瘦、食欲不振、情緒發生改變等症狀, 出現了這些症狀極可能是患上了結核病。 當然,盜汗的情況並非只是發生在小孩子的身上,大人也會有盜汗的現象,而且表現各不相同。 有的人是一入睡即盜汗出,有的人入睡之後後半夜盜汗,有的人是剛閉上眼睛一會兒即盜汗出。 分為輕型、中型和重型盜汗三種: 一般來說,輕型與中型盜汗,不會對身體構成太大的損傷, 但重型盜汗病人,時間一長容易導致病情惡化, 向「脫症」發展, 更有甚者會威脅到人的生命健康, 務必去醫院做進一步的診斷。
輕型盜汗 在清晨5時許或在睡醒前一兩個小時汗液易出。 盜汗不太明顯的人大多數是已經睡熟, 或在清晨5時許或在睡醒前一兩個小時汗液易出, 出汗量較少,僅在醒後覺得全身或是某個部位稍微感到汗濕, 醒後則無汗液再度泄出,通常這種情況不會讓人感到不適。 中型盜汗 中型盜汗的病人,多數入睡後不久汗液就很快地瀉出了,甚至會使睡衣濕透,醒後汗即止, 將身上的汗液全部擦拭乾凈,再入睡即不再出汗。 這種類型的盜汗,病人常有烘熱感,熱作汗出,醒覺之後就會感覺咽部發乾。 重型盜汗 經常會伴有明顯的供熱感,心情煩躁,汗後口乾舌燥,非常喜歡喝涼水。
嚴重的盜汗病人,汗液非常容易流出來。出汗量大,汗液常帶有淡鹹味, 或汗出同時混有汗臭,一夜數次替換睡裝則不能進入睡眠狀態, 有個別重證病人能使被褥濕透,被褥較薄或用蓆子時,汗液甚至可在床板上留下印記。 非常喜歡喝涼水 剛閉上眼或入睡不久後,就會出現大量的汗液,汗出後即可驚醒,醒後汗液就有所收斂。 再入睡可再次汗出。這類病人經常會伴有明顯的供熱感,心情煩躁,汗後口乾舌燥,非常喜歡喝涼水 。
平時可伴有低熱或潮熱,顴紅,五心煩熱,消瘦,頭暈,尿色深,疲乏不堪,尿量少,大便乾燥。 需要大家了解的是,「汗為心液」,若盜汗長期不止,心陰耗傷是很嚴重的, 應積極治療。嚴重的盜汗病人在治療的同時,還應該注意自我養護。 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採用藥物治療期間,應加強必要的體育鍛鍊,培養良好的作息習慣,注意勞逸結合。 在飲食方面,要從中找出與病有關的飲食宜忌規律,進行符合自身的飲食調養。 枇杷養陰清熱。 2、如屬陰虛、血熱及陰虛火旺的病人,應禁食辛辣動火食物,千萬不可飲酒, 並多食一些養陰清熱的食品,比如香瓜、枇杷、白芍、木耳、銀耳等 ,以使汗腺的分泌功能在機體健康的基礎上得到恢復。 3、適當調節一下居住環境的溫度與濕度 如陰虛血熱者的居住環境就應稍偏涼一些等。 4、被褥、鋪板、睡衣等,應該經常進行拆洗晾曬,以保持乾燥,並應經常洗澡, 這樣可以將汗液對皮膚的刺激降到最低。 5、一重症盜汗且長期臥床的病人,家屬應該增加護理的關注度,避免發生褥瘡。 還應該仔細觀察病人的面色、神志、出汗量大小,如有特殊情況應該及時告知醫生。 6、食療進補。在這裡,我建議這一類人群服用桑葚茶,其配比是:桑葚子20克 、糯稻根45克、五味子15克,煎水代茶。這款茶的主要作用是養陰止汗。 |
|
轉發 分享 是一種境界 |
你有什麼想法嗎?? 快留言!! |
Facebook 粉絲 留言版 |
3596人都推薦這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