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中學生給父母的十二條建議
|
|||||||||||||||||||||
一位中學生在對父母的十二條建議中這樣寫道: 2、不要對我大喊大叫。你對我喊叫只會減少我對你的尊敬,同時也教會了我喊叫。 3、不要總是發號施令。
假如你向我提出請求,而非發出命令,我會更心甘情願地去做事。 4、請履行諾言。 5、不要拿我和任何人比較,如果你認為我好於他人,有人會難過;如果你覺得我不如他人,難過的會是我。 6、不要一會兒讓我做這,一會兒讓我做那,使我無所適從。 7、請讓我自力更生,如果萬事皆由你替我完成,那麼我將來永遠也學不會做事。
8、不要在我面前說謊,也別要我為了你而說謊,這樣會使我不再相信你的話。 9、當你犯了錯,請承認錯誤。你的行為也會教導我承認自己的錯誤。 10、當我向你講述我的問題時,請試著理解並幫助我,愛我就要告訴我。 11、請像對待朋友一樣對待我,雖然我們是一家人,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不能成為朋友。
12、不要讓我去做你自己不做的事。我永遠不會做你讓我做而自己卻不做的事情。 其實處在中學時代的孩子期望父母能夠像他們的朋友一樣,家長朋友如果看到了這些建議又會怎麼做呢? 很多父母對於如何孩子進行情感交流感到陌生,或有一些似是而非的看法,直到完全搞不懂孩子的時候才留意到,與孩子的溝通發生了問題。很多家長以為孩子聽我的話不就是情感的溝通嗎?其實並非這麼簡單,情感溝通是需要看到對方的心理需求,要懂對方。 父母和孩子情感交流時應注意以下五點:
如果正在做十分緊急的事,不妨跟孩子打個招呼,取得孩子諒解。 二、即使一開始就不同意孩子的意見,也要耐心聽完,充分了解他們的看法。要以交換意見的方式發表自己的看法,不要嘮叨說教而不考慮孩子的意見。 三、用尊重的語氣而不是教訓的語氣發言。尊重孩子會使孩子尊重自己,教訓常常帶來反感和對立,只會產生相反的效果。
四、父母要正視孩子自我意識的增長和認識能力的提高,指導、幫助他們正確認識自己所處年齡階段的生理心理特點,明確指出他們自身尚存的幼稚性、依賴性和認識上的片面性。 五、家裡的事也可以徵求孩子的意見,如果他的意見合理或與大人的意見一致,就以他的意見作出決定,這樣可以增加他的“參政(家政)感”和責任感,從而促進家庭關係的協調。 (但要分清楚,屬於父母自己的事情不要去征求孩子的意見,孩子不是父母的“父母”。) 做到了以上五點,相信孩子與父母的情感交流會越來越好,從而真正成為知心朋友。 |
|
轉發 分享 是一種境界 |
你有什麼想法嗎?? 快留言!! |
Facebook 粉絲 留言版 |
2172人都推薦這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