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初臨,是儘快手術,還是等等看?
|
|||||||||||||||||||||
昨天,我的一個朋友告訴我,她的表哥走了。這事在我的意料之中。 這位表哥曾找我先生學過氣功,那時他的臉色就很不好看,滿臉的青灰色。表哥給我講了他的患病經歷和治療過程。我聽的時候就替他惋惜——他是自己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間啊!只是我不能這麼跟他說。
表哥是上海人,患病那年69歲,剛剛投奔女兒移民來到加拿大。2012年10月,因為便血求醫,被診斷為腸癌,一期。醫生說,表哥應該馬上手術,但是在加國,手術需要排隊,排這個隊可能需要些時間。 表哥的家人當時也考慮是不是乾脆回國治療,儘管國內掛號也不容易,但是托託人還是可以儘快看上的。但是,表哥表嫂想,回國看病就要託人,到哪都要送禮,而且還要給醫生送紅包,心裡覺得怵頭;加上加國先進的醫療條件和技術,最終讓表哥下決心原地等待。
誰知,這一等,就等到了來年的2月! 待上了手術台,大家才知道,腫瘤已經長大,遠不是一期那麼個尺寸了,他成了腸癌3期患者!儘管如此,醫生說,手術十分成功,切得很乾凈,應該沒問題了。 手術後的表哥自我感覺也不錯,長好傷口他就到在美國生活的小女兒家去住。待5月份回到溫哥華再複查——肝上有了很多像芝麻一樣的占位——肝轉移! 接下來的治療之路表哥是在焦躁和恐懼中走過的。他前後化療過很多次,每次都是醫生認為沒有效果時他尋找氣功和中醫,稍微有點力氣,他又去化療。就是在2014年11月,他回國做了造血幹細胞移植,一個月後,他走了。
他前後堅持了三年。也很不容易。 其實,對這事,我認為他在最開始的時候,因為沒有馬上手術,沒能在癌症一期時把腫瘤消滅在「搖籃」里,就是在大局上失去了「先手」,把自己擺在了非常被動的位置上,這以後的棋就不好下了。 所以,對癌症患者來說,在癌症初期,我從來建議:能手術就手術! 但是,近來,我對這條建議,持謹慎態度。我會對患者說:病與病不同,當你聽到自己可能是癌症時,要經過慎重的思考再決定是不是手術。
比如,我在去年年底,遇到一位姑娘,她是肺上出現占位,初步診斷為肺腺癌。醫生建議手術。我問姑娘最近發生了什麼,她說,她有好幾年的肺結核病史,一直在吃抗結核藥。前段時間,結核已成陰性。這次發現占位,很可能是肺上出現病變。
我問她,最近,有沒有感冒發燒的事情,她說有。我就建議她可以觀察一下,花些時間把這次的感冒發燒咳嗽「消化消化」,如果能好,她就可以免了一刀。這個姑娘還真的接受了我的建議,就在今年一月份,她給我回信,說她吃了兩個月的消炎藥和抗結核藥,現在肺的問題已經好轉,醫生也不認為那是肺腺癌了。她十分高興——她不用手術了! 類似情況我又遇到過兩例,都是等一等,治一治,觀察一段時間,其結果大不相同。 那麼,在醫生告訴我們身體某處可能有占位時,我們應該怎麼辦?是等,還是馬上手術?哪種選擇對患者更有利? 總結過往經驗,我認為:正確的分析是決斷的先導。每一次的抉擇都要建立在對自己身體全面分析的基礎之上,絕不盲從,也絕不恐慌。 如:第一位患者,表哥,已經出現便血,這時,不論是腸息肉,還是腸腫瘤,拿下去絕沒壞處,手術本身對身體的傷害也不大,這就不該等,不該拖。拖的結果是腫瘤對腸壁的侵害,對周圍器官的侵蝕。而第二位患者,肺上的占位不是空穴來風,找得到直接的根源,那麼患者就可以在剷除這些病因的基礎上等等看。如果沒有近期的感冒咳嗽,沒有一直以來的肺結核,就要想到那可能是很長一段時間醞釀出的癌腫,這種癌腫不會輕易消除,只有手術是儘快取出的好辦法。 總之,癌症因人而異,正確的治療辦法也是因人而異,因病而異,因程度而異,因時機而異。我們要想活命,就要當聰明的患者,要善於思索。只有思索,才能把握住治療的方法、時機和程度,才能為自己找到正確的救治方法。 |
|
轉發 分享 是一種境界 |
你有什麼想法嗎?? 快留言!! |
Facebook 粉絲 留言版 |
9654人都推薦這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