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裡的15大心理戰術,我們的錢就是這樣被賺走的
|
|||||||||||||||||||||
超市的擺設、燈光、音樂,看似隨意,其實都經過了精心設計,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把錢從你的口袋裡「掏」出來。
請記住:你只要踮踮腳或彎下腰,就可能選到物美價廉的產品。 2、最想賣的東西放右邊 超市的購物通道一般是足夠寬、筆直平坦、少拐角的,這是為了盡可能延長消費者在超市的「滯留」時間,避免他們從捷徑通往款台和出口。超市還利用人們習慣用右手的習慣,將最想推銷的、利潤較高的商品,放在主購物通道或展櫃的右側,顧客經過時,會被一些本不需要的商品激起購買欲。一般來說,體積較大的商品常放在入口處附近,這樣消費者會用手推車購買大件商品,並在行進中增加購買。所以逛超市不妨多用左手拿貨。
3、薄利多銷品「守住」入口 走進超市,迎面可能就是一堆特價商品,但你要保持冷靜,越是容易看到、拿到的商品,越是超市利潤較高或急於出手的商品。一般來說,挨近入口的地方,放的多是薄利多銷、購買頻率高的商品,以吸引你進門,比如書本、拖鞋、毛巾等,而菸酒等貴重商品一般放在超市中間偏後區。從消費心理學角度說,逛超市時,人們總認為前面的貨物一般,裡面還有更好的,所以往往越到最後買的越多。 4、新鮮商品擺最裡面 超市總是希望「把先進的貨物先賣出去」。所以,擺放牛奶、酸奶時,喜歡把最新鮮的產品擺在最裡面,每天逐漸更換;冰櫃和冷櫃食品,也都是把新鮮產品放在最下層。
5、蔬菜水果利潤最高 超市中的蔬果大多陳列在中心位置,有兩方面原因:第一,心理學研究發現,由於人類早期長時間居住在陰暗的洞穴裡,因此對色彩繽紛的食物有一種本能的興奮,佔有慾和購買欲容易被激發。第二,農產品是超市裡利潤率高的產品,大多數超市都將這個區域承包給供應商,雖然價格比菜市場貴得多,但在超市也能賣出去。 6、價格「拆東牆補西牆」 超市裡有一整套複雜的價格策略,使用心理學上的「暈輪效應」,將食品、日雜等生活必需品的價格定低一些,讓你形成這家超市比較便宜的印象,並且不自覺地以為所有東西都便宜。然後超市再將別的物品較高定價,把損失彌補回來。像可口可樂這樣價格透明的品牌產品,價格一般很低,甚至比別的超市便宜,但像不知名品牌的毛巾、衣服、鞋、杯子等,價格就可能比外面高。
7、現烤現賣以「味」誘人 超市面包房中飄出的濃郁香味總讓人無法抗拒。一般人認為現場烤面包、做熟食是為了「新鮮」,其實,這是超市的「嗅覺營銷」。研究發現,食物的香味會刺激人體各種消化酶的分泌,調動與慾望相關的情感中樞,即使你不餓,也會在不知不覺中增加食品的購買量。同理,超市裡免費品嚐的食品、飲料也會增加你購買的可能性,即使你不買他們推薦的牌子,也會不自覺地買些別的。 8、兒童的錢最好賺 最容易出現購買衝動的是誰?孩子。
兒童的消費是非理性的,並且佔有欲很強,可以在情緒上操縱父母。正是利用這種消費心理,超市裡有一套賺孩子錢的銷售策略: 第一種就是精心佈置兒童產品(玩具、食品等)展櫃 第二是在孩子必經之路設「埋伏」,比如在中心過道展示,在商場內的自動扶梯兩側放上誘人的食品,既吸引孩子,也吸引了那些抵抗力差的成年人。 第三種方法最隱蔽,由於孩子通常是媽媽帶著,所以有些超市會把兒童產品擺在女性必需品附近。
|
|
轉發 分享 是一種境界 |
你有什麼想法嗎?? 快留言!! |
Facebook 粉絲 留言版 |
2122人都推薦這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