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ve分享

 

中式婚禮的由來是什麼?原本的意義又是為了什麼?都是怎麼轉變的呢?

 

據說中國最早的婚姻關係和婚禮儀式是從伏羲氏製嫁娶、女媧立媒約開始的。在《通鑑外紀》記載過「上古男女無別,太昊始設嫁娶,以儷皮為禮。」在這之後,文中提到的「儷皮」(成雙的鹿皮)也逐漸成為經典的聘禮之一。巧合的是被形容夫婦的「伉儷」之儷,亦是此字,不過是否有所關聯,倒是沒有查到相關的信息。歷史上週代是

 


據說中國最早的婚姻關係和婚禮儀式是從伏羲氏製嫁娶、女媧立媒約開始的。

在《通鑑外紀》記載過「上古男女無別,太昊始設嫁娶,以儷皮為禮。

」在這之後,文中提到的「儷皮」(成雙的鹿皮)也逐漸成為經典的聘禮之一。

巧合的是被形容夫婦的「伉儷」之儷,亦是此字,不過是否有所關聯,倒是沒有查到相關的信息。

歷史上週代是中國禮儀集大成的時代,眾多規矩、原則都自那時候流傳至今,完整的婚禮禮儀也大概在那時開始成形。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那個時候的婚禮叫做「昏禮」,用「昏」字是因為人們娶妻的親迎時間在黃昏進行。

黃昏時太陽將落,明月待升,所以有著「陽往陰來」的象徵。

昏禮在五禮中屬於嘉禮,也是人生裏程碑意義的一禮,在它之前的裏程碑之禮應該算是男子的冠禮或女子的笄禮。

昏禮比較看重「結婚的意義」這件事,覺得代表著夫婦之義、結髮之恩,所以過程很簡單、很安靜,而且基本上都是夫妻二人的事:「共牢而食,合巹而酳」,而後攜手入洞房。

這套禮儀在那時還是比較嚴肅的,基本沒有太多喧鬧,嫁女之家三日不熄燭,表達對女兒的思念,丈夫家是三日不舉樂,為的是安慰剛剛離家的新娘。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據說昏禮所用的「昏服」是黑中揚紅的「玄色」,在五行思想中代表天的顏色,也是頗具神聖意味的。

然後在婚後第二天還是第三天時,要去拜見舅姑,告見家廟,到這時候新娘就算正式、完全的進入夫家家族。


周代的昏禮有著比較規範的一個流程,《儀禮》中合為「六禮」,後來漸漸成為中國傳統婚禮的模板。

「六禮」包括了從商討婚事到最後完婚過程中的六個重要節點。

這一程式最早見於《禮記‧昏義》,周代即已確立:「昏禮者,將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後世也,故君子重之。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是以昏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皆主人筵幾於廟,而拜迎於門外,入,揖讓而升,聽命於廟,所以敬慎重正昏禮也。

」而後,在不斷的變化、增刪中,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被確定為完婚的標準流程。

附上關於結婚六禮的介紹,來自百度,基本比較正確,沒有做什麼更改,供參考。

一、 納采:「納采」為六禮之首,是議婚的第一階段,男方請媒提親後,女方同意議婚,男方備禮去女家求婚,禮物是雁,還一律要活的。

之所以用雁的原因有多種說法,有說雁為候鳥,取其象徵順乎陰陽之意;有的認為「取其隨時南北,不失其節,明不奪女子之時也」;也有說「飛成行止成列也。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明嫁娶之禮,長幼有序,不踰越也。

」後來又發展了新意,說雁失配偶,終生不再成雙,取其忠貞。

二、問名:是求婚後,托媒人請問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占卜當事人之婚姻是否適宜,準備合婚的儀式。

三、納吉:是把問名後占卜合婚的好消息再通知女方的儀禮。

又叫「訂盟」。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這是訂婚階段的主要儀禮。

古俗,照例要用雁,作為婚事已定的信物。

後發展到用戒指、首飾、綵綢、禮餅、禮香燭、甚至羊豬等,故又稱送定或定聘。

四、納徵:「納吉」和「納徵」,這兩項禮目往往並在一起進行。

是訂盟後男家將聘禮送往女家,為成婚階段的儀禮。

這項成婚禮又俗稱完聘或大聘、過大禮等。

後來還採取了回禮的做法,將聘禮中食品的一部或全部退還;或受聘後,將女家贈男方的衣帽鞋襪作為回禮。

聘禮的多少及物品名稱多取吉祥如意的含意,數目取雙忌單。

五、請期:送完聘禮後,選擇結婚日期, 備禮到女家,徵得同意時的儀式。

古俗照例用雁,禮品一般從簡,請期禮往往和過聘禮結合起來,隨過大禮同時決定婚期。

六、親迎:就是新婿親往女家迎聚的儀式。

這項儀禮往往被看做婚禮的主要程序,而前五項則當成議婚、訂婚等過渡性禮儀。

這些形式中有一部分出於社交關係的需要,如女家的「添妝」,到男家時的「開揖」、「鬧洞房」等,都是確立社會關係的儀禮。

純屬親迎部分的儀式,一般用花轎,分雙頂或單頂,扶親婦上轎的「送親嫂」,陪新郎至女家接人的「迎親客」,都各有要求,起轎、回車馬、迎轎、下轎、祭拜天地、行合歡禮、入洞房……每一過程又都有幾種到十幾種形式,大多表示祝吉驅邪。

親迎的季節,一般選在春天,州以農立,適逢農閒,豐收為是,正好婚配。

婚嫁「六禮」過後,進入過渡期,新婦回娘家的「歸寧」,一直到新婦進入育產期,第二代再行誕生禮。

從此,婚禮只作為一種家慶紀念日,按週年慶賀(滿一個「花甲」舉行隆重慶賀儀式,叫辦重婚酒),年年值慶,直至終年。

在國外,結婚二十五年做銀婚禮。

結婚五十年做金婚禮。

這些都是婚禮的追憶儀式了。


自從昏禮之後,漸漸有了賀客和婚宴的習俗,這個過程不詳細展開了,總之儀式中的世俗歡慶氣氛越來越多,這也是受到周邊風俗浸染的結果。

比如胡俗的婚禮多喜慶,也是很多講究的發源地:契丹婚俗鬧洞房,滿族婚俗跨火盆等。

周禮的時候還沒有蓋頭一說,也是到了這個時代紅蓋頭才成了世俗婚禮的象徵。

舊時沒有宴客一說,只是在新房中為新郎新娘專設一席,後來宴請賓客的宴會成了必不可少的一項。


然後我們來看看幾十年前爺爺奶奶和爹娘一輩的婚禮是怎麼個發展軌跡。

50年代的「革命夫妻」基本上就是聚個餐,搬到一起就算禮成了;60年代的時候結婚照成為整個婚禮的重要儀式,偶爾在食堂加個菜,吃頓飯,大部分都是發發糖和水果;70年代流行騎三輪車接新娘,大家會搞點新郎新娘啃蘋果之類的小把戲;80年代,已經有了「標準化」的聘禮——「三轉一響」 :「蝴蝶」縫紉機,「永久」自行車,「上海「手錶為三轉,還有錄音機為一響,那時候甚至還規定櫃子、桌子、椅子加在一起要多少條「腿」。

但一般得有「三大件」或者「三轉一響」,才算具備了結婚基礎。

不過後來聽說三轉一響被電視機、洗衣機、電冰箱三大件取代了。

 

 






據說中國最早的婚姻關係和婚禮儀式是從伏羲氏製嫁娶、女媧立媒約開始的。在《通鑑外紀》記載過「上古男女無別,太昊始設嫁娶,以儷皮為禮。」在這之後,文中提到的「儷皮」(成雙的鹿皮)也逐漸成為經典的聘禮之一。巧合的是被形容夫婦的「伉儷」之儷,亦是此字,不過是否有所關聯,倒是沒有查到相關的信息。歷史上週代是


轉發 分享 是一種境界

  熱門推薦

你有什麼想法嗎?? 快留言!!

 

 Facebook 粉絲 留言版

   3706人都推薦這個。




 





Love分享
 

 

 

 若有文章侵犯到您的權益 請瑱 侵權通知書 本站將會刪除或修正

| 隱私條款 | 侵權舉報 | 著作權保護 | 聯絡我們 | 廣告合作 | 模具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