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口咸、口苦、口酸、口臭?中醫教你一一應對! 觀看數:698 人
立足科學理念,傳播營養健康,又到了和友們說健康的時刻,今天要和友們分享的健康話題是口裡的味道。一般情況下,人在過度疲勞或睡眠不佳時,會有短暫、輕度的口味異常,通常不需治療,休息後會自行消失;服用某些藥物也會導致各種味覺異常,停藥後會消失。但如果經常感覺口味異常,則要注意了,這往往是體內病理狀態的反映。趕快來看看吧!
1、口咸——腎陰虛咸
中醫認為,咸為腎味,口咸以腎陰虛咸為多,腎陰虛咸患者除了感到口咸之外,還往往伴有腰膝酸軟、頭昏耳鳴、五心煩熱、盜汗遺精、苔少、脈細數等症狀。
對策:養腎補腎,應該少熬夜,多喝水,適度運動,飲食可適當進食如黑色食物等滋腎食物,可選擇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木耳、黑棗、蘑菇、烏骨雞、紫菜等食物。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調理方:山枸杞粥
可用山藥15克、枸杞10克煮粥,滋陰補腎。
2、口苦——肝火旺
《素問·痿論》中說:「肝氣熱,則膽泄,口苦。」中醫認為,口乾、口苦有可能由於肝膽濕熱,其表現有以下症狀:覺得口中有明顯的苦味,並伴有口乾舌燥,兩脅脹痛,小便短黃等。這時候,吃點具有清熱、瀉火、散風、通便作用的牛黃上清丸就可以。
也有可能是胃火熾盛,症見口乾、口苦,多飲而不能解渴,牙齦腫痛,煩躁,胃疼不適等。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3、口酸——肝氣上溢
口中反酸與胃酸分泌過多有關,常見於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等消化道疾病患者。中醫認為口中發酸是肝氣上溢的徵兆,如有乏力、脈弱、情緒低落、不想吃東西,可能是肝鬱脾虛所致,可以到藥店買點大山楂丸吃。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調理方:菊花生地茶
可用枸杞15克、菊花10克、生地黃15克、砂仁6克,加水400毫升煲開5-10分鐘,溫服。
4、口臭——胃火大
口有臭氣、舌痛多為胃火,主要表現有口臭,喜冷飲,或齒齦腫脹,往往伴有舌痛,口乾咽燥,尿短赤,便乾結,舌紅苔黃,脈數。
對策:過食燥熱食物時,會引起胃熱化火,進而出現口渴、口臭、小便黃短、大便秘結等。治療宜清瀉胃火,飲食上多吃苦瓜。
調理方:黃芩生地黃茶
用大黃10克、黃連、黃芩各5克,生地黃15克,加水750毫升,煮取250毫升飲用。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5、口甜——脾熱
現代醫學發現,口甜多見於各種消化酶分泌異常,尤其是唾液中澱粉酶分泌增多,調理以祛除脾胃濕熱為主。中醫認為,脾臟有熱,其中實熱者口中有甜味感,兼有口渴喜飲、尿黃、便干。
調理方:生地黃太子參瘦肉湯
可用藿香葉10克、生地黃15克、山梔子10克、太子參10克煲瘦肉湯喝。也可常喝豆腐白菜湯、野莧菜湯等。
6、口淡——脾胃氣虛
口淡即口中無味,舌頭味覺減退,無論吃美味大餐還是清淡小菜,總是覺得索然無味,甚至在沒吃東西時也感到口淡,多伴有食欲不振等症狀,屬脾胃氣虛。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對策:建議多吃健脾利濕的食物,如蘿蔔、姜、赤小豆、山藥、白扁豆等,少吃甜膩、油膩之品,少吃雪糕、冷飲等助濕之品。
調理方:山藥大棗飲
將山藥、大棗各10克,放在水中煮半個小時,做成山藥大棗飲,每天飲200毫升左右,大約喝一周,情況會得到好轉。
看到這裡,相信友們明白了,口氣重並不全是嘴巴的問題,更多的時候是臟腑出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