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每天刮肝經,無病一身輕 觀看數:2519 人
《黃帝內經》稱肝為「人體的將軍」,這位將軍的任務就是率領「軍隊」,抵禦體內累積以及體外不斷入侵的毒素。
如果肝經出現了異常,身體即會呈現各種不適的症狀,如臉色不佳、喉干、噁心、下痢、陰痛、腰痛、腳的第三指痛、焦燥、缺乏決斷力等。解決這一系列的問題看上去比較費勁,其實,只需要你的舉手之勞——每天刮肝經。
刮肝經的方法
用掌根從大腿根部推至膝蓋處。也可握拳後,用四指的第二個關節向下推。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刮肝經可以消除肝臟內的火氣。肝火旺會讓人出現口渴欲飲、小便黃、發熱、舌紅苔黃、脈弦數等症狀,有些人還會伴隨著易怒、眼乾。我有一個朋友就是典型的肝火旺,上面的症狀在他身上幾乎都能找到。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我建議他每天推刮肝經,肝火兩周後就被清除了。後來他告訴我,開始時感覺大腿根部疼痛難忍(這是經絡被激活),接著痛的位置下移,到了膝蓋內側附近(這是肝火被瀉),幾天後這種疼痛的症狀全部消失了,脾氣好了很多,晚上睡覺也踏實了。最意想不到的是,刮肝經之後,大腿竟然瘦了一圈。
肝主藏血,指的是肝還有疏泄功能,人的生髮之機全都仰賴肝的這個功能。如果一個人經常生氣或心情鬱悶,就會破壞肝的疏泄、生髮功能,導致氣鬱,氣鬱則血流不暢,必然出現渾身無力、四肢冰冷的症狀。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肝還有一個功能是「肝主筋」。所謂的筋,就是連綴四肢百骸,並富有彈性的筋膜。有人出現陽痿、痔瘡等病症,中醫認為這都是「肝主筋」的功能出現了問題,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肝藏血」,當肝臟出現問題,體內的血液就不充足,血液不充足,就無法滋養潤滑身體的筋膜,於是就出現陽痿、痔瘡等病症。
肝臟出現問題的人越來越多,這和很多人不良的生活習慣有關。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刮肝經除了可以瀉肝火之外,還可以打通肝經,讓這條經絡的氣血暢通。肝經的氣血暢通,「肝主藏血」的疏泄功能就會強大起來,體內的筋也會更富有彈性,人的身體怎會不健康、不強壯呢?
肝經病症表現
第一,會「兩脅下痛」。「脅」指從腋下到腰上的部分;然後「引少腹」,「少腹」指肚臍以下的肚子,「引少腹」就是指使得小腹也會疼痛,因為肝經也從小腹處經過,所以它也會造成小腹的疼痛,同時「令人善怒」。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第二,會「目無所見」。「肝受血而能視」,就是說如果肝血足,人就能看見東西,所以當人兩眼模糊的時候,實際上是肝血不足的象。
「足受血而能臥」,如果腳部能夠得到血液的濡養,就能走路。「掌受血而能握」,如果手掌氣血充足,人就有握力。
「指受血而能攝」,攝取的作用,其實是很精細的,比如小孩子,剛開始是抓東西吃,然後才會一根一根地往外挑,這都是肝氣不斷壯大的一個象,是肝血足的一個象。
如果「臥出而風吹之」,即睡醒以後,出去吹一吹風,人就會「血凝於膚者為痹」,出現痹症,因為氣血還沒有很好地輸布開來,會凝於皮膚之間,形成麻痹之症,然後凝於脈。
如果再繼續往裡深入就會「澀」,澀就是指有點像血脂黏稠的象,如果肝血被凝聚了,就會很黏稠、很澀,氣脈不通。「凝於足者為厥」,如果腳受風,就會成為厥症。
第三,「腰痛不可俯仰」。有些人腰痛得很厲害,彎腰都特別難受,如果有這種情況,人可以去按摩一個穴位——太沖穴,它是肝經的一個很重要的穴位,在大腳趾旁邊。
如果人生氣,太沖穴就會有疼痛感,所以大家每天晚上洗腳的時候,按摩太沖穴,可以把疼痛揉開,只要太沖穴不疼,這條經脈就沒事了,就算很通了。
第四,「丈夫疝,婦人少腹腫」。肝經是唯一繞生殖器而行的經脈,它不僅繞男性生殖器,也繞女性生殖器,這樣男女都會出現生殖系統方面的一些問題。
比如陽痿這個症狀,中醫一般把它歸屬為肝病,肝主筋,陽痿就屬於筋的功能出現了問題。
治療時,有一個大方向,就是一定要使經脈通暢,腎經經脈通暢,才能夠生肝木。
如果人腎精特別虧失,也會造成肝的病變,所以中醫經常說肝腎同源。如果一個人已經得了肝病,不要單純地認為只是肝的問題,因為肝的根本在腎,如果腎出現了問題,人照樣會得肝病,兩者之間是密切相關的。
這就是《黃帝內經》傳遞給我們的一個信息:當人們看任何事物的時候,最好多方面地去觀察,知道事情的前因後果。任何事情都不會突然發生,它一定會有前因後果。
第五,如果肝病發展嚴重了就會「嗌干」,即嗓子會疼痛。咽喉是「要道」,因為凡是上腦的經脈,統統都要經過這個狹窄的通道上去,肝經也是循著咽喉處走的。
所以咽喉病並不是小病,而是重病。很多人會經常犯咽喉病,比如說現在的小孩子,都是非常聰明的,但是他們想得太多思慮太過,所以小孩子現在也經常會犯咽喉病。
第六,如果肝氣外泄,一直上亢,條達之性過分,酸收之性不足,人就會口苦、口乾,比如有些人早上起來口會很苦。
因為肝膽同源,苦,也是病變的一種表現,所以我們大家在日常生活當中,要注意每個細節。
我建議大家最好能有一張中醫經脈圖,掛在自己的辦公室里或者家裡,當你哪個地方出現疼痛的時候,先在經脈圖上找一找,到底是哪兒的問題,這樣你也能向醫生表述得更加準確一點。
而一個好醫生,在問診的過程中,一定會問清楚病人到底是哪兒疼。比如頭痛,是前額痛,還是後腦勺痛,是兩邊都痛,還是偏頭痛,都要問清楚,因為中醫認為頭痛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
前額的頭痛屬於脾胃的病,有些老太太經常在前額勒一個帶子,她們認為是受風,實際上是情志不舒,脾胃有問題,再加上過度思慮,才會頭痛。
如果又不經常活動,濕氣就會很重,會「頭如裹」,就好像裹著濕毛巾一樣有濕重的感覺。兩邊的頭痛,基本上屬於肝膽的問題。後腦勺痛是膀胱痛。與肝經有關的,是頭頂,又叫巔頂的中空痛。
因為肝經是直接上巔頂的,腦子中空痛,就是肝經的疼痛,這種病是所有的頭痛裡邊最難治的一種,因為這是肝血虛的表現,有可能和年輕的時候縱慾過度有關。
第七,會「面塵脫色」。即臉上沒有光澤,「如蒙土狀」,好像蒙著一層塵土,而且面無表情。「色」代表一種表情,比如「喜怒形於色」,就是喜怒在臉上會顯現出來,如果不顯現,「脫色」了,就是肝血虛的表現。
第八,會「胸滿嘔逆」。就是人經常會氣逆,經常打嗝,氣往上涌。在日常生活中,通過按摩胃和肚子,能夠先解決一下,即氣上逆時,你就讓它下行。
假如人鬱悶得很嚴重的話,膻中穴就會被堵,這時,我們可以用大拇指往下捋膻中穴,讓氣能夠降下去。現實生活中,人們的苦惱很多,因為慾望太多。如果鬱悶,就要有自己的一些解決方法,讓自己的氣順暢地下去。
「止怒莫若詩」,「去憂莫若樂」,如果你不喜歡讀詩,不喜歡學音樂,最起碼要學一些基礎的醫學常識,可以了解自己的身體,這對身體也會有一定的好處。
第九,會出現「飧泄」。「飧」是晚飯的意思,「泄」就是拉稀。「飧泄」就是食谷不化,吃什麼東西拉什麼東西。
得這個病的根本原因就是「下焦無火」,腎陽很虛,沒有熱性的東西,沒有力量。拉稀意味著津的功能減弱了,就是人體內的液向外滲透的功能減弱了,這個滲透的功能可以靠「火」來增強,比如熱氣就是「火」。
第十,「遺溺閉癃」。它分兩種象,一種是小便收攝不住,遺尿。有的人經常是咳嗽一聲尿都能出來,這種人的身體不但下焦無火,而且上面有肺寒。
另一種是閉癃,憋得難受,但是尿不出來。要想撒出尿,靠的是膀胱的氣化功能。膀胱屬於太陽經,它的主要功能是氣化,需要由陽氣把尿津出去,如果沒有這個功能,尿就可能會被憋住。
許多人胃的問題不一定是胃病,有的是肝引起的,我們叫肝木克土,引起脾胃方面的問題。所以很多人生了氣以後,不要急於吃東西,要注意疏肝。春天也要注意多舒舒肝氣。喝點玫瑰花茶,刮痧、按摩等手法都可以用上。
疏肝三步曲(王敬)
1)在後背找到肝俞。先塗抹活血劑,刮板與皮膚保持45度到90度從上往下刮,也可以用兩隻手。會洗衣服就會刮痧。
刮痧不一定用很大的力,有病出痧就快,顏色越重說明病重。也可以加上走罐。有結節的地方可以一點點的角推。
2)前面刮期門,胸部刮痧從裡向外刮。前面刮的要比背部輕一點。胸部也可以留罐10分鐘,不要太長時間。
3)腳上的太沖穴,可以自己做點按,肝陽上亢的高血壓的人經常要點這個穴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