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男子去看腸胃病遭醫生“推薦”保健品:是為了病人好 觀看數:535 人
因腸胃不舒服,成都市民劉拓(化名)到四川石油管理局總醫院看病,醫生給他開了藥后,遞來一張名片並告訴他:“我有給航天員吃的産品。”隨后,在醫院外小巷的一間小門面,劉拓向醫生微信轉賬935元后,拿到了包括“國珍”破壁松花粉在內的瓶瓶罐罐,其中還有一瓶冷榨亞麻籽油。
“聽他说睡眠不太好,我才推薦給他的。”12月21日下午,電話裏,68歲的王醫生在保健産品所屬公司年會現場的嘈雜聲中向成都商報記者说道。“我有什麼錯?”她堅稱,“自己是為了病人好”。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四川石油管理局總醫院思政科焦姓負責人表示,他們了解到當事醫生已退還費用,“這個月底合同到期,決定不再與她續聘。”
醫生“推薦”下 病人在小店買了935元保健品
12月19日,星期二,中午,周欣(化名)從南湖國際社區的家裏趕到四川石油管理局總醫院,她的男朋友劉拓因腸胃不舒服,正在醫院看醫生。“我到的時候差不多快結束了。”周欣回憶,她記得醫生姓王,當時拿給男朋友一張名片,並稱自己有給航天員吃的産品,说下午1點過可以聯繫。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男友在醫院拿了80多元的藥,兩人一起吃了午飯后,周欣就去上班了。劉拓说,自己聯繫王醫生后,來到醫院外通濟橋街的一間小鋪面,“當時醫生已經在裏面了,還有另一個人也在買。”王醫生給他拿了破壁松花粉、松花伴侶片等四件東西,其中還包括一瓶冷榨亞麻籽油。“感覺她態度好,像長輩一樣,所以當時也沒多想。”隨后,劉拓通過微信向醫生轉賬935元。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雙方約定星期三退錢,當天下午1點過,周欣來到通濟橋街的這間店面,王醫生通過微信向她退了錢。
醫院稱只知這一起 合同到期不再續聘當事醫生
21日下午,成都商報記者來到四川石油管理局總醫院,在門診2樓消化內科,記者沒有見到王醫生。“王醫生周一和周三坐診。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國家衛計委醫師執業注冊信息的查詢結果也顯示,王醫生確實在四川石油管理局總醫院執業。出醫院走300米左右,記者見到了劉拓買保健品的門店。門店沒有營業,門面寬不到3米,店招上寫着“國珍健康生活館”。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我們也是剛剛知道這件事情。”四川石油管理局總醫院思政科一位姓焦的負責人稱,目前他們只知道這一起。“介紹病人到外面的店裏買東西,我們還沒這方面的規定。”他告訴記者,王醫生年近七旬,是醫院招聘的人員。“12月底她的合同就到期了,院長说了,不再續聘。”
當事醫生:保健品店是用兒子身份開的
“我正在參加年會。”21日下午4時許,記者聯繫上王醫生時,她透過嘈雜的背景音向記者说道。事后從現場遺留的資料以及其他人員處,記者發現,王醫生參加的正是她門店售賣的保健産品所屬公司的活動。
“當時那個小伙因腸胃不舒服來看病。”她回憶,因劉拓说睡眠不太好,“我就給他介紹,我有給航天員吃的産品。”她當時給了劉拓名片,並告訴他門店地址,“说我1點時有空。”今年10月前后她開了這家門店,“是用我兒子的身份開的。”她表示,自己並不常開門。
68歲的王醫生這樣解釋為劉拓選擇那幾樣“航天員産品”:對腸胃有好處。“冷榨亞麻籽油”,她流利地向記者介紹,“海拔3000米以上高原的亞麻籽,通過高科技製成油,是航天員吃的。對於腸道吸收不好的人有幫助,我自己已經喝了四瓶。”
除了劉拓,她印象中還有一名病人也在門店買過東西。“我有什麼錯。”她说。在她看來,自己是為了病人好,店裏的保健産品對病人身體有好處,而且“國家支持”,只是年輕人不懂得功效,以及政策和時代趨勢。
背后
尋訪68歲王醫生 為何熱衷推薦保健品?
“幾十年醫術丟下來以后,不搞這個,我怎麼打發時間?”
昨日,成都商報記者見到王醫生時,她正在金堂一酒店的會議中心,在參加了頭一天的年會之后,一行人又來到金堂縣開展“分享會”。她穿着便裝,脖子上掛着紅圍巾。“上午是北京的老師講課,下午還有航空方面的專家。”她说。
會場裏,一男子正在大講創新、人工智能之類的話題,但很快又轉到松花粉上。王醫生邀請記者進會場去聽,但進場需要票,“我們提前付了錢,才安排預留了票。”她拉着記者,不停往會場方向看去,反復念叨着“何老師呢?”接着,她便領着記者往裏走,要去找“何老師”。
王醫生嘴裏的“何老師”,是她們團隊的一位負責人。“今年3月前后,我在雙流一個廣場上認識了‘何老師’。”王醫生说。
對於記者和王醫生的對話,“何老師”略顯警惕,她試圖打斷對話無果后,轉身進了會場。見狀,王醫生反復向記者強調,自己说的只代表個人,“不代表公司和産品。”
對於醫院的“不再聘用”決定,王醫生顯得有些“灑脫”:“下周醫院要是不讓我上班,我也可以自由地去搞我的‘健康事業’。”
為何熱衷推廣保健品?
“開始我也不相信”
作為一個國家二級甲等綜合醫院的醫生,怎麼會對保健産品如此着迷?王醫生沒有正面回答記者:“最開始我也不相信。”接着,她说,“你了解后就知道了”。
13年前兒子研究生畢業參加工作,10年前老伴離世,1975年開始行醫的王醫生回憶,兒子回家時間少,“年輕人壓力大,對我更多的還是電話關心。”她在家裏的生活很忙碌:每天早上看《朝聞天下》,出門鍛煉;午飯后看《今日说法》;下午休息一下,經常還要看一下專業書;“上班的時候就更忙了。”
在王醫生印象裏,曾有兩個(保健産品)宣傳人員去醫院找過她幾次,“那時覺得很煩,聽不進去。”今年初與“何老師”遇見時,“開始我還是不信,兒子也擔心我被騙。”
“我去了何老師的店裏。”她稱,她在店裏看到的宣傳資料上,有不少知名人士對産品的肯定,“她們也給我微信上發了很多資料,我看到裏面说效果很好,也符合國家的政策。”她稱,自己把資料轉給兒子看了之后,“他也不反對我了。”
“我身體不好,脖子、肝都有問題。”王醫生告訴記者,自己也在吃這個品牌的保健品,並用兒子名義開了這家健康生活館,“投入了6萬塊錢。”但她稱,自己的店還沒有盈利過。“我只是做一個直銷宣傳員。至於我掙多少,最后要看總公司。”
“我幾十年的醫術丟下來以后,不搞這個,我怎麼打發時間?”王醫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