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終究難免一死,但活著的人,為了追求心靈的安定,也會演變出不同的祭祀和追悼方式。引自Pexel
在彰化一代特有的民間習俗,「送肉粽」,今晚在南投,也有一場類似的特殊法會,喪家也先發出預告,提醒民眾如果有忌諱,就盡量避開,以免不安。近來臉書也有網友代貼喪家提醒:「星期六,晚上八點到十一點,桃米坑到愛蘭橋,有送肉粽法事,生人迴避」、「埔里的親朋好友請注意,明天晚上8點到11點,桃米坑到愛蘭橋路段要舉行送肉粽儀式,請大家沒事不要靠近那邊,尤其小朋友要乖乖待在家,平安。」而求證埔里鎮桃米里長曾秀桃,她也證實此事,表示有喪家要辦喪事,怕民眾忌諱,因而預先提醒,好讓不想撞見的人,可以避開!但由於目前南投也在下著旁陀大雨,晚上儀式是否會改期,里長表示這是既定的時間,應該不太可能被輕易挪動。而《蘋果》過去也曾報導,其送肉粽的由來,法師林文旭說,上吊通常以繩子綑綁,如同綁肉粽,才得其名。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早年彰化沿海民眾認為,上吊自殺怨氣重,且煞氣會「捉交替」,亦即會再煞到他人、重演上吊,辦法會是從屍體發現處鄰近廟宇開始,把煞氣送出海,俗稱「送肉粽」,過程中,其實跟一般民眾會想到的「肉粽」,毫無關係,而此傳統已有數十年歷史。至於「送肉粽」儀式過程,沿線會張貼「祭送、迴避」等告示,提醒民眾勿出門,門窗也張貼符令,近年還用臉書分享通知。民俗專家蔡滕建議,類似儀式屬負面磁場,能迴避盡量迴避,若身體不適就到廟拜拜或求助法師;民俗專家蒲慶峰則說,上吊自殺者煞氣重,建議民眾不慎遇此儀式,最好跟完全程,表示送死者一程,回家前再拿法師給的淨符,化於水中潔身。 但南華大學生死學系助理教授楊士賢觀察,不只彰化,其實全國都有類似風俗,而「送肉粽」稱呼源起鹿港,初衷良善,要讓「生死兩安」、「合境平安」,近年經網路和不當報導的渲染,反讓民眾生活不安。(即時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此篇轉述蘋果日報之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