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輻射劑量是什麼?可以吃嗎?
大家很怕輻射,主要是認為被輻射照到會得癌症、會死,不過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很可怕的東西我們好像都不太關心,像是喝水也會死、吸氧氣會死、吃餅也會死……咦?真的會死嗎?很少聽過有人喝水、呼吸、吃餅致死的啊!是啊,因為我偷偷把「過量」兩個字給藏起來了。
◎關鍵在「劑量」
每次有人問我:「輻射是不是很可怕?」我都會說:「關鍵在『劑量』。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當然這東西也不是我發明的,大約在十六世紀,瑞士醫師巴拉賽爾士(Paracelsus)就曾經說過:「所有的物質都是毒物,沒有一種不是毒物。只要劑量正確,就可以把毒物變成仙丹。」
雖然我強烈認為這是當時為了宣傳效果所發明的廣告台詞,不過就現代毒物科學的觀念而言,卻是一致的,換言之,「○○○吃了會不會中毒」通常取決於劑量,重點是你吃了多少,有了這個概念,對於輻射劑量的理解就通體舒暢了!
所謂「劑量」的概念其實是來自於藥理學。在藥理 學裡,「劑量」的單位就是重量單位(例如:毫克、微克),給你多少的劑量就代表給你多少重量的藥物。一 般來說,藥物劑量給定的標準和年齡、體質有關,在藥 理學裡的「劑量」是指「給了多少」。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輻射劑量的內涵 恰好相反,並不是指客體給了多少,而是指主體「吃了 多少」。舉例來說,今天你去麥當勞買了一份六塊麥克雞塊,因為小鳥胃吃了四塊就吃不下了,剩下兩塊只好 資源回收,拿去照顧豬仔發育。在這種情況下,以藥理學的角度,劑量為六塊,但是以輻射劑量學的角度卻是四塊。
輻射劑量的單位有一大堆,而且都是古人的名字,一般人經常有看沒有懂,以前在醫院工作的時候,常有病人打電話來問:「我那天做了某某某檢查,劑量是多少?」雖然只要有足夠的資訊,我當然可以很輕易地說出一個劑量的數字,但是很懷疑沒有讀過輻射劑量知識的民眾要如何解讀這些數字。
事實上輻射劑量的表示方式有很多種,依照不同場合、配合不同需求,我們會使用不同的單位,即使是科班生,能夠完全清楚搞懂的人也是令人讚嘆的!
那我們就從基礎的開始吧!最基本的「劑量」稱為「吸 收劑量」(absorbed dose),就像剛剛提到的,輻射劑量 學裡的劑量是指「吃了多少」,所以劑量當然是「吸收 劑量」,1 戈雷(Gy) =1焦耳(J)/公斤(kg),就 是每公斤物質因游離輻射照射所吸收的能量。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不同類別的放射線對於細胞的傷害程度也不同,一般來說,我們將X射線、γ射線、電子輻射訂為1,其他種類的放射線則是其倍數,好比說質子是5、α射線是20等。而「有效劑量」則是將等價劑量乘上組織加權因數(tissue weighting factor)的量值(單位還是西弗),因為不同組織對放射線的敏感程度不同,概念上如果我們把全身的組織當成一塊大餅,總和的敏感加權因數是1,那麼性腺這種充滿原生細胞的器官的加權因數比較大是0.2,紅骨髓或肺臟較不敏感是0.12,甲狀腺又再差一點是0.05。
輻射劑量的概念,主要是讓我們容易從數值中理解放射線對生物體的影響,在某些情況下可以用儀器測量,但是在實務上,評估低劑量輻射的風險是非常困難的,截至今天為止,學界還沒有一個明確的定論,幸好我們都知道低於100毫西弗的劑量對人體並無明顯危害,所以雖然沒有定論,我們還是可以十分安心的生活著,不必為了幾乎不存在的風險寢食難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