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是不是總覺得外出旅遊常常大不出來? 原來全是「這個原因」在搞鬼! 觀看數:689 人
作者:吉莉亞.恩德斯, 吉兒.恩德斯
旅途中,兩人幾乎就有一人便祕,尤其是旅行前幾天,根本沒有辦法好好大個便。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百百種,但罪魁禍首多半是因為「腸道是種習慣的動物」。腸道神經會注意我們吃了什麼,大概是什麼時候吃的,知道我們的運動量多大,喝了多少水,也會留心白天與黑夜的變換,以及我們上廁所的時間。當所有元素運行順利時,腸道神經就會工作得很開心,促使腸道肌肉開始消化。
出遠門前,許多事情占據著我們腦子:要記得帶上鑰匙、關閉爐火、帶本書或者準備音樂路上聽,確保大腦處在愉悅的狀態中。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旅途中,一整天吃的面包不是新鮮剛出爐,更別說古怪的飛機餐,或者見都沒見過的香料。真正該午休的時間,我們不是困在車陣中,就是排在售票口。水喝得不像平常那麼多,就怕經常得找廁所。飛機裡空氣特別乾燥,也會讓我們喪失水分。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腸道神經察覺到狀況特殊,滿頭問號,困惑不已,只好先暫停一下,等待接獲可以繼續前進的訊號。在這種混亂的日子裡,即使腸道仍舊執行工作,也成功通知要排便了,卻因為我們覺得時機不恰當,雪上加霜硬是忍著不上。說穿了,原因往往不過是「不是我家廁所症候群」在作祟而已。有這種症狀的人,往往沒辦法把自己的重要大事託付給陌生的廁所。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若是短暫或輕微的便祕,以下有三個訣竅,可鼓勵腸道再度克服恐懼,正常工作:1. 有種東西能稍微推動一下我們的腸壁,刺激腸道工作,那就是纖維。纖維不會在小腸裡消化,所以能在大腸裡和善地敲敲腸壁說:「嘿,有人來了,希望繼續往前走囉。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以下資訊提供給有興趣的人了解:無法溶於水的纖維,能夠活躍運動,但經常引起腹痛。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水若是喝得太少,纖維可是產生不了多大效用的。沒有水,纖維只不過是硬邦邦一團。水能將纖維膨脹成像遊戲球一樣。這樣一來,大腦盯著飛機上的電視螢幕看時,無聊的腸道肌肉也有事可做了。
2. 身體需要多少水,就喝多少水。一旦水分已經充足,喝多了也不會改善狀況。但身體的水分如果太少,情況就不同了。這時腸道會從食物糜中攝取更多水分,造成排便困難重重。小孩子發高燒時,身體蒸發許多水分,導致消化停頓。搭乘長途飛機情況也類似,同樣會失去許多水分。光是待在空氣乾燥的環境中,不用流汗,身體水分就會悄悄流失。有時候要等到覺得鼻子特別乾時,我們才會有所察覺。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喝的水要比平常還要多更多。
3. 不要強迫自己。想上廁所,就真的該去,尤其是和腸子約定好準確時間的人。習慣早晨上廁所,卻在旅行中壓抑便意,就會破壞這份默默的協議。腸子不過是想做好本分工作罷了。即使只是將食物糜接連幾次送回等待航線,也等於是訓練神經和肌肉往相反的方向運動,結果越來越難回到正確的方向。而且在等待航線上,有更多時間吸收水分,會導致排便更加困難。幾天下來,抑制排便的行為就會釀成便祕。所以如果要去露營一個星期,最好要克服對於簡陋廁所的恐懼,免得到時候遺憾!
4. 益生菌與益生質:活益菌與它最喜歡的食物可為疲勞乏力的腸道注入新的活力。相關資訊可上藥房詢問,或者稍微翻閱一下書。
5. 額外散步?這方法不一定有效喔。活動量如果忽然間減少,腸道確實會變得遲鈍緩慢沒錯。但是,若運動情況一如往常,那麼即使是散步,也無法令人達到消化涅槃的境界啦。研究顯示,運動強度要夠大,才測量得出對腸道蠕動的影響。如果不打算剝削自己──至少在希望順利排便上──不一定非得強迫自己散步不可。
有興趣突破傳統的人,可以試試鞦韆蹲坐法:坐在馬桶上,上半身往前傾,貼到大腿,然後再往後挺起身體。動作重複幾次,應該有效。反正坐在馬桶上沒人看得見,有段獨處的時間,正是嘗試不尋常實驗的完美先決條件。
如果日常建議和鞦韆法無法產生效果的話:
腸道神經面對冥頑不靈的便祕,除了不知所措,或者乾脆鬧脾氣外,也需要我們更多的支持。若是試過所有的小建議,仍舊無法開心地吹著口哨從馬桶上一躍而起,就得挖另外一個百寶箱找辦法了。不過前提是要找出便祕的原因,才可以這麼做。若是不知道便祕的來龍去脈,就無法對症下藥幫助自己。
如果是忽然才出現便祕,或者持續時間久得不尋常,一定要去找醫師,因為很可能是有了糖尿病,或者甲狀腺出了問題而不自知,要不然就是你的糞便運輸活動天生比別人慢,是個溫吞的排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