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50歲大叔擠了一顆「痘痘」,被下2張病危通知書+5天搶救才活了過來......糖友們要警惕了! 觀看數:1885 人
臉上長「痘」,手賤擠一下,生活中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習慣。你知道嗎?臉上的「痘」不是這麼好惹的。
前不久,浙大一院口腔科就接診了一個因擠臉部「痘」,誘發頜面部多間隙感染,患處腫脹、化膿,危及生命的患者,為此,醫生連下了兩張病危通知書。
上嘴唇長了顆「痘」,有點痛,50歲大伯用手一擠,結果嘴巴腫了。
「患者姓張(化名),50歲,家住嘉興,半個多月前急診轉到我們醫院的,來的時候情況很兇險,整張臉基本上都是腫的,尤其是眼瞼部、嘴巴,張口受限,已經不能自主呼吸,高熱,有39.5℃。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浙大一院口腔科副主任汪國華主任醫師說。
(張先生手術后的樣子)
進一步檢查后,張先生的主管醫生、浙大一院口腔科主任劉建華主任醫師發現,他的左側口角腫脹、光亮,有個直徑約1.5cm的組織發黑,且有少量膿血性液體流出,便追問病史。
詢問后,劉主任了解到,張先生患糖尿病多年,平時血糖控制的還可以。入院前幾天,張先生髮現自己左側上嘴唇處長了顆「痘」,開始他沒在意。兩天後,「痘」逐漸長大,約米粒大小,有點痛,他覺得難受,就用手擠了一下,擠出一些白白的東西。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半小時后,張先生就發現自己擠過「痘」的腫了,但因為身體沒有其他不適感,也就沒放心上。直到第二天下午,張先生髮現整張嘴都腫了起來,且越腫越大,還出現頭痛,渾身難受等癥狀,家人這次慌了神,立即把送往當地醫院就診。
「開始,當地醫生也沒查出具體的病因,只是對症處理,給他掛鹽水。」汪醫師說,然而,張先生的病情進展得遠比大家預料的要快,並出現了高熱、呼吸困難等癥狀,且血糖也高上去了。
當天晚上8點19分,張先生被轉運到浙大一院。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經檢查,張先生被診斷為上唇癤腫併發左側頜面部多間隙感染,一種若不及時處理會危及生命的口腔疾病。
連下兩張病危通知書,搶救了五天,患者才脫離生命危險。
儘快切開排膿是治療間隙感染的主要方式,但由於張先生患有糖尿病,治療難度大大增加。
「他在好幾天沒吃東西的情況下,隨機空腹血糖竟然也達到了15.3(正常人在7.1以內),血酮體很高,有2個'+'。臨床上,一個'+'就算嚴重,有發生酮症酸中毒(內科急症,有致命的危險)的風險。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汪國華醫師說,「我們先後給他下了兩張病危通知書。」
考慮到張先生病情的危重性、複雜性,劉建華主任及其團隊請來了ICU、五官科、內分泌科等多學科專家聯合會診。確定治療方案后,張先生接受了切開排膿手術,劉主任在張先生的左上頜部切開一個小口子,切除了一塊約8cm大小的壞死組織,並伸入引流條直到膿腔,讓膿液流出來,術中流出膿液約100ml。
隨後幾天,每天約50-100ml膿液被引流出來。五天後,張先生的病情終於得到了控制,各項生命體征趨於平穩,脫離了生命危險。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一個星期前順利出院,然而,由於張先生的膿腫面積較大,顏面部有所受損,日後還需要做頜面部整形手術。
(張先生手術后的樣子)
面部有個「危險三角區」,長在那裡的「痘」千萬不要擠!
昨天,張先生來醫院複查,聊起那顆「痘」,仍心有餘悸、後悔不已,他怎麼也沒想到自己只是隨手擠了一下,竟釀成這麼嚴重的後果,治療花了三萬多塊錢(約合台幣)不說,還險些丟了性命。
汪國華醫師分析說,長在張先生上嘴唇的那顆「痘」,臨床上稱之為「癤」,和青春痘長得很像,主要表現為局部紅、腫、痛的小結節,以後逐漸腫大,呈錐形隆起。數日後,結節中央因組織壞死而變軟,出現黃白色小膿栓,是毛囊和皮脂腺感染造成的一種疾病;青春痘是皮膚角化過度造成栓塞、皮脂排泄障礙所致的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
不過,無論是癤,還是痘,汪醫師都不建議隨便亂擠,尤其是長在面部「三角區」位置的。
他說,人體口腔頜面部的血管非常豐富,構成深、淺兩個靜脈網,互相吻合,但沒有靜脈瓣(一種類似於閥門的組織),以至於血液既可以向心迴流,也可離心反流。因此,當面部尤其是兩側口角至鼻根部(醫學上稱之為「危險三角區」)發生感染(如,癤、癰等)后,若隨意搔抓、擠壓、挑破、熱敷及意外損傷等,都可導致炎症迅速擴散,嚴重者可危及生命。
若發現面部長了「痘」,醫師的建議是:
1.初起時,可用熱毛巾熱敷局部,塗碘伏或金黴素軟膏,以促使癤腫吸收。
2.當癤腫快熟了(也就是摸著癤子不那麼硬了),就可以塗魚石脂軟膏,這樣可以使癤子儘早潰破。
3.如果癤子已經成熟,並在表面出現黃白色小膿點時,可請醫生用消過毒的手術尖刀或注射器針頭輕輕挑開膿點排膿。
醫師提醒,出現頜面部問題,還是及時交給專業的醫生處理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