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乖孩子是父母的恥辱!「做好事得讚賞」其實是個危險的教育方式…. 觀看數:1501 人
絕大部分的父母都喜歡聽話的孩子,小到衣食住行。
「寶貝,聽媽媽的話,今天天冷,再穿一件毛衣。」
「可是我不冷。」
「媽媽說冷就冷,聽話。」「好的吧。」
又或者是。
「寶貝,聽媽媽的話,喝了這碗湯。」
「可是我不想喝。」
「乖,這碗湯可有營養了,媽媽專門做的,喝了。」
「好的吧。」
「你聽媽媽的話,回老家來考個公務員。」
「可是我想去上海看看。」
「上海有什麼看的,房價那麼高,
壓力那麼大,你受的了嗎?聽話,回來。」
「好的吧。」
又或者是。
「那個女生不錯,聽話,就她了吧。」
「可是我對她沒感覺。」
「你要什麼感覺?過日子就得踏踏實實的,
你們年輕人都太浮了,聽媽的話,媽是過來人。」
「好的吧。」
吃了你愛吃的東西,穿了你覺得要穿的衣服;
找了你覺得好的工作,乾了你愛乾的事;
最後,娶了你喜歡的姑娘。
作家午媽講過自家孩子的一件事,
午媽因為工作忙,總希望孩子能夠聽話,少鬧騰一點。
於是不斷給他灌輸「聽媽媽的話」的意識,
有一次幼兒園的老師打電話過來,說孩子尿褲子了。
午媽很奇怪:
「我孩子都這麼大了,怎麼還會尿褲子呢?」
晚上回家一看,果然,兩條褲腿濕了一半。
午媽問孩子:「寶貝,怎麼尿褲子了?」
孩子:「中午吃飯的時候,老師給我們盛飯,
我想尿尿,憋不住了就尿褲子了。」
午媽:「想尿尿了,為什麼不告訴老師啊?」
孩子:「可是老師說吃飯的時候不能說話,不能亂下座位,
要不飯就該灑桌子上了,灑桌子上就浪費糧食!
媽媽你不是說過,在學校要聽老師的話的。」
孩子一臉虔誠,午媽一時愣住了,
針刺一般,讓孩子聽話,
教育學家李希貴到美國考察時,
發現美國學校的學生上課都非常活潑,
甚至有一點亂鬨哄的感覺,
經常是老師的問題在東,而學生的回答在西,
更讓他驚訝的是,即使這樣的回答,
也通常會贏得老師的鼓勵。
而中國學校的課堂完全不一樣,
孩子們在課堂上井然有序,畢恭畢敬,
連坐的姿勢都是經過訓練的,
連舉手發言的姿勢也是如此工整。
李希貴頓生自豪,放言:
「二十年之後,中國教育必將迎頭趕上美國教育。」
二十多年過去了,斬獲國際各類頂尖級獎項的是美國人,
創立超級跨國型企業的是美國人,
中國學生最想去留學的國家還是美國。
「整齊劃一的坐姿,整齊劃一的服裝,
整齊劃一的舉手,整齊劃一的答案。
作家張一一說。
過分的聽話教育,你養大的不是孩子,
而是那個複製你思想執行你指令的木頭人。
相反,那些看起來不聽話,
而且經常和長輩作對、特立獨行的人,
往往有著非常人所能及的成就。
宋耀如在美國的舅舅茶店裡當夥計,
想去讀書,舅舅死活不同意,
宋耀如當即離家出走,後來遇到查理·瓊斯,
更是考入聖三一學院,奠定宋家王朝的基礎。
《中國合伙人》成冬青兩次高考都沒考上,
父母讓他留在農村種田:
「你啊,這輩子就是這個命。」
他不信命,跪著磕頭,求遍家鄉父老,
籌得一點錢。第三次高考,一舉考進北京大學。
《恰同學少年》青年毛澤東回家過年,
被他老爹鎖在臥室裡不准出去,
硬壓著他留下下來,繼承遺產,結婚生子。
毛澤東趁著月夜,翻牆而過,自己一個人偷偷跑掉了,
這才有了後來的新中國開國主席。
你看,絕大部分成功人士在在開始做某一件事情的時候,
都會遇到阻力,而且阻力,大部分都來自自己的家庭。
一項普林斯頓的心理學研究實驗顯示,
不怎麼聽話的孩子,相較於聽話的孩子,
有幾大關鍵性優點:
過於聽話的孩子可能是這樣的。
「兒子,你聽媽媽的話,考公務員沒錯的。」
「好。」
不聽話的孩子可能是這樣的。
「兒子,你聽媽媽的話,考公務員沒錯的。」
「不,我不想當公務員。」
即使不知道自己要什麼,
但確定自己不要什麼,
並且拒絕父母,還有穩定的工作,
「刀削麵要大份兒的還是小份兒的?」
「咖啡要大碗的還是小碗的?」
「冰淇淋要巧克力味兒的還是香草味兒的?」
對於從小聽爸媽做決定的孩子來說,
這些問題,也許都是問題。
前段時間,《變形記》播出某一富二代女孩,
18歲,卻還是要父母餵飯。
當然,這只是生活方面,心理方面,
對父母像古代臣子對待皇帝一樣,
即使獨立生活,但心理還是奴性,
遇到關鍵性的問題,無法決策,甚至發展成媽寶男。
「做決策之前,考慮決策可能帶來怎樣的後果,
自己能否承擔這個後果。」
在我看來,這是一個人成熟的標誌。
對孩子最有害的三句話:
「孩子你真乖」、
「孩子你真聽話」、「孩子你真懂事」。
沒有獨立意識,無法對自己的生活形成決策,
也不敢承擔責任。
這樣的孩子到最後會把所有的問題都推給父母,
也會樂在其中,並且享受父母對自己的誇讚。
一輩子沒什麼挫折,不經歷什麼大風大浪,
如何有強大的心靈,也就是高逆商。
不聽話的孩子天天被父母批評,
這本身即是一種否定,
在否定中堅持自己的選擇,這就是高逆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