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41歲藥王日常做了這10個動作,多活20年!每天十分鐘!防止脫髮,消除皺紋,預防疾病,健康長壽! 觀看數:1263 人
相信孫思邈的大名您一定聽說過吧?沒錯,他就是我國古代著名的醫藥學家,被人們親切的稱為「藥王」!相傳孫思邈活到了的141歲才駕鶴西去,可見「藥王」一定有著自己的一套養生方法!下面就讓我們來一探孫思邈的長壽秘訣吧!
孫思邈
孫思邈,唐代偉大的醫學家,生卒時間為公元541—682年,享年141歲。他醫德高尚,醫術精湛,幾度修德,洞明醫理,學貫儒、道、佛三家,對養生學頗多感受。他將自己養生保健的感受寫了一篇「真人衛生歌」,流傳於世,至今仍受百姓的青睞。另外,他有一套日常養生方法,有十個動作,簡稱「養生十法」,其基本方法如下:
1、發常梳
「發為血之餘」。梳頭能疏通血脈,使氣血流通,從而改善頭部的血液循環,疏散頭部的瘀血。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2、目常運
「目運」,又稱「運睛」。
「目常運」可去火,預防眼疾,解除疲勞,保護視力。方法為:
1. 雙目緊閉,然後從左到右,再從右到左,轉眼球18次。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2. 每看書感到疲勞時,起身活動一會兒,站在窗前,雙目遠眺。然後看自己的鼻尖,如此8次。
3. 每在安靜時,摩擦兩手掌令其發熱,用兩手大拇指背,摩擦揩眼14次。
3、齒常叩
「齒為骨之餘」,上齒為胃經所屬,下齒為大腸經所屬。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4、津常咽
口中津液,古人稱「人蔘果」;舌與水相合為「活」字,故「道家以千口水為活」。意思是說,只要將舌下的大量津液,一口一口地吞咽下去,持之以恆,就能維持旺盛的生命力,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口中唾液含有消化酶和具有殺菌作用的溶菌酶,隨時咽下唾液不僅能預防口腔乾燥,而且能中和胃酸,保護胃黏膜,有助於消化與提高食慾,且有防癌作用。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5、耳常鼓
「耳常鼓」又稱「鳴天鼓」。天鼓就是耳中的聲音。鳴天鼓的方法是:用雙手掌心緊掩兩耳門,手指置於腦後,兩手食指壓於中指上,然後食指順中指下滑彈枕骨下沿,如擊鼓之聲,聲音壯盛者為宜。這種方法可以清醒頭腦,消除疲勞,增強記憶,對腦力勞動者尤為適宜。
6、面常洗
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面部。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7、足常旋
足常旋即搓腳心。現代醫學家稱足是人體「第二心臟」。人老先從腳上老。人體的十二條經脈,其中一半以上起止於足,足部有許多穴位與臟腑關聯。同時,足還支撐著整個身體,並不停地運動,且遠離心臟,供血較少,易於受到傷害。所以古人對足部保健十分重視,特別是足底的湧泉穴尤為重要。方法一:在室內提倡赤足或穿薄薄的襪子活動。方法二:赤足,用左手抓住左足趾,突出前足心,以右手四指對準左足湧泉穴搓揉40~80次,然後同樣方法搓揉右足湧泉穴。湧泉穴為足少陰腎經所屬,搓揉湧泉穴,可以起到補腎溫陽、交通心腎、穩健步履、祛風除濕的功效。
8、腹常揉
此法是孫思邈養生長壽的功法之一。揉腹的方法是:一般取仰卧位,用右手以臍心為中心,順時針方向,從小圈到大圈揉按18次為宜;再換左手向右反方向揉按10次左右。腹部是六腑之城郭,胃腸居其中,具有消化、吸收、排泄等多種功能。只有胃腸等六腑功能正常,才能使體內清氣上升,濁氣下降,有利於代謝產物的排出。
9、肛常收
此法又稱「撮穀道」。穀道,即肛門,意思是經常做收肛運動。其可以增強肛門括約肌功能,加速靜脈血迴流,降低靜脈壓,促進肛腸疾病如痔瘡、肛瘺、脫肛等消失;並可提高肛門部位抵抗疾病的能力。方法是:收縮肛門周圍肌肉,然後放鬆,接著再往上提,一提收、一放鬆為一次撮。一般每天練3~5分鐘;如有肛腸疾患,最好每天早、晚各練1次,每次練10~20分鐘為宜。
10、步常散
散步已經成為世人鍛煉身體的有效方法之一。孫思邈的散步方法是飯後散步,練功后散步,春、夏、秋戶外散步,冬季在室內或走廊散步。散步方向以東西走向為宜,老年人一般每天步行兩三里即可,但不要在潮濕之地散步。散步的益處是健腦提神、強心益肺、活血健骨、預防疾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