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著,最怕就是自以為是
|
|||||||||||||||||||||
生活中有太多的人,你沒法跟他講道理,因為你講一句,他講十句,他吊在嘴上的話就是,別跟我講道理,我懂的比你多。 有時候談論一個問題,談著談著,你會突然覺得特別無趣。你會暗暗地痛斥自己,我怎麼會跟這樣一群人在一起啊,怎麼會愚蠢到跟他們爭論問題的實質? 人和人之間的分歧並不是意見不合,而是他壓根就不懂得你在談什麼。 不懂倒也罷了,糟糕的是,他還拿出他自以為正確自以為堅定不移的那一套,對你大放厥詞。過分時甚至會嘲笑你挖苦你,你懂個毛線啊—— 當這樣的話砸向你時,估計你撞牆的心都有。
有個故事講的就是,古時一縣官斷案,兩人因為三七二十一,還是三七二十二爭吵不休,後來大打出手,最後打到了縣衙裡,縣官老爺聽了,沒問多余的,直接命令將三七二十一那家伙拉出去杖責二十。打完之後,那人委屈地找縣官老爺問,明明三七二十一,你為何還要杖責我? 縣官老爺捻了半天胡須,憤憤道:“你竟然跟一個三七二十二的人吵半天,還打起了架,不打你打誰?” 此人頓時明白,自此以後,遇到同樣的人,同樣的事,再也不爭。 前些年,我常常在網上,會給讀者解答一些問題,也會跟一些初學寫作者分享一些寫作的經驗。後來我發現,有些道理你是永遠跟別人沒法講的,有些快樂你是永遠不能跟他人分享的。這裡面不只是三觀不同,重要的是,這個世界上,太多的人聽不進別人意見,太多的人有著一個頑症:自以為是。
有次去北京,跟幾個編輯一塊吃飯,談起小說出版,談起編輯跟作者的交流,幾位編輯不約而同地講到一件非常鬧心的事,就是怕聽作者特別強調,他寫的是純文學。 編輯說,一旦告訴作者此作品沒有亮點,沒有賣點,讀者怕不接受。作者馬上會強調,你們為什麼要迎合市場,迎合讀者?我寫的是純文學!相當一段時間,這句話成了那些被拒稿的作者們反抗編輯和出版社的話,也成了他們捍衛自己寫作尊嚴的一件利器。 出不了,或者達不到出版水准,過不了三審。或者書沒賣點,會遭到市場拒絕。
不從作品本身找問題,不從作者自身找問題,而習慣性地打出純文學這件利器。 可是誰告訴你,純文學就出不了?誰又告訴你,純文學的就不受市場歡迎?你知道莫言賈平凹的書起印多少冊嗎?你知道余華的《活著》是經久不衰的超級暢銷書嗎? 他應該知道,但他不承認,他只認他的理,編輯或出版社不出他的書,就是嫌他寫的是純文學。 自以為是者面對世界時總是顯得特別有理,顯得自己十二萬個正確。他認准認定的事,別人不許爭辯。他認知裡的世界,別人絕不能提相反意見。
忽然記起幾年前一個飯局,一幫小城的文人約一起吃飯,其中有位老者的兒子剛剛博士畢業,分配到了東北大學。大家正在跟老者恭賀,不料其中一位站起來,輕蔑地斥責老者說謊,說現在哪有東北大學?還振振有詞地說,東北大學是抗戰期間的事,抗戰勝利,共和國建立後,這大學就改了名。 老者先是禮貌地告訴他,現在真有這麼一所大學,他兒子已經在這所大學工作。不料此人鼻孔裡輕哼一聲,一副不屑的樣子:“笑話,想吹你兒子你換個大學行不,怎麼能無知到拿一個曾經的大學來冒充。” 吃飯的人中當然有不知道東北大學的,見那人說話的態度非常堅決,而且帶了很大的氣,帶了很大的正義感,也就以為世上真沒一所東北大學。
或者以為抗戰時有,現在沒有。 那頓飯自然不歡而散,老者發誓此生再不與此人同座。此人當時還是地方一部門的正職。到現在偶爾提及此事,還能想起當時他義憤填膺捍衛正義的樣子。 人怕的不是無知。怕是拿無知當勇氣。所謂無知者無畏,說的就是這理。 但太多的人,在太多的事面前,常常會把無知當成最有力的武器。 做人怕的真不是無知。世界之大,知識之多,不是每個人都能把所有的知識都掌握透。做人怕的是你明明無知,你還自以為是。 參考來源:https://www.toutiao.com/i6658500980390232584/ |
|
轉發 分享 是一種境界 |
你有什麼想法嗎?? 快留言!! |
Facebook 粉絲 留言版 |
657人都推薦這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