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ve分享

 

父母對待生活的態度,將影響孩子對待生活的方式

 

父母對待生活的態度,將影響孩子對待生活的方式

 


如果我們接納孩子,將他們視作生活傳遞給我們的訊息,就會帶著虛心和感激向他們學習。

問問自己:當生活不合己意的時候,我會怎樣應對?

我會立即自我批評:「一定是我的錯?」還是會站在對立面宣稱:「我理應得到更好的,這種事怎麼會發生在我身上?」我又是否會對自己說:「我很不幸,生活是如此不公!」這些反應說明,我們的世界觀建立在外在世界的基礎上;也就是說,令人費解的事物釋放出的不可控力量左右著我們的人生。

我們之所以會認為自己「幸運」或「不幸」,是因為我們沒有接受過訓練,不能把生活看作是尋求真我旅程中的一個精神夥伴。

然而,如果我們能在生活的催迫下向自己內心探求有關情感的教益,那我們遭遇的一切都會顯出意義。如果用這樣的心態去看待和應對一切,我們就會發現世上不存在「好運」或「不幸」,生活中的一切境遇都是在為精神的進化提供條件。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明白了這一點,我們就不會再抗拒那些自己原以為不好的事情,也不會再格外祈求那些自認為有利的事情。如果我們將經歷的一切都看作是一種潛在的嚮導,那麼就該接納生活中遭遇的一切。

我們是相信生活本質上是美好的,還是相信生活處處與我們為敵?

這取決於我們成長的歷程。不過,很少有人會在成長過程中意識到,生活的本質是有智慧的。

生活是一位智慧的導師,它樂於向我們展示更高層次的自我,還能對我們的生活方式和教養之道產生革命性的影響。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為了解這一點,我們就得相信,自己身上更高層的智慧會在必要的條件下幫助自己。我們也要相信,生活是值得信賴的,它能引領我們同更深層次的自我獲得聯繫。

我們也得知道,生活的美好是固然的,它能反映我們內心的美好。憑藉這樣的態度,我們將認識到自己同生活中的種種事物是相互聯繫的。因此,我們同自已所處的生活共同創造了屬於我們的現實。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我們不是被動地接受生活,而是在互動中接受生活的經歷。

事實上,我們如何對待自己的生活,孩子就會學著如何對待他們的生活。當孩子總是看見我們對現實消極反應或焦慮不安,他們也會產生類似的反應,被焦慮纏繞。

當他們看見我們對事物妄加判斷、亂貼標籤,他們也會亦步亦趨。反之,如果孩子看見我們順其自然、心態平和,他們在生活中也會從容自若,建立起對生活的信任,並在此基礎上優雅平易地應對世事。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這就等於教給孩子:從一切現實事物中汲取智慧,不必將生命中的某些事視為「好」或「壞」。

生活是要去體驗的,而不是用來戰鬥和逃避的,更不容許我們三心二意。儘管我們有意改變未來,但若想覺醒地生活,就得隨著生活的展開去體驗當下,而不是總想著改變它。把握好生活中的所有經驗,當下一次經歷到來的時候,我們就有能力提升它的質量。

當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生命中的每一次經歷,接下來試著不要沉溺於經驗,而是釋放自己,投入下一次體驗;如此我們便將心靈的力量釋放了出來,而不是將其浪費在消極的抵抗之中。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這種心靈的力量就可以保留下來應用到情感關係的經營中去,尤其是在同孩子的關係中。

當我們的孩子也學會去不著痕跡地體驗自己的經歷,他們就能順其自然地生活。他們享受著生活中最簡單的快樂,完全地活在當下,接受生活的饋贈。

於是,為了讓我的女兒學會享受當下的體驗,而不是對生活產生反感,我就得對她誠實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如果我惱怒,我就說:「我現在要發怒了。」事實上,這就是我此刻的情緒狀態,我是可以允許自己有情緒的,只要不遷怒他人即可。因此,我坦承自己的情緒,不與之抗拒,不被情緒牽著走。

相反,我坦然接受自己所有的感覺和情緒。一旦這樣做了,我發覺自己進入了一種全盤接納與包容的狀態。同樣,塞車的時候,我就說:「我們遇到塞車了。」我避免把它們歸類為「好事」或「壞事」,也避免把當前的經歷與過去的經驗糾纏在一起,更不會把當下帶入未來。關鍵在於,不要讓現實在我們的意願面前遭到扭曲。






父母對待生活的態度,將影響孩子對待生活的方式


轉發 分享 是一種境界

  熱門推薦

你有什麼想法嗎?? 快留言!!

 

 Facebook 粉絲 留言版

   361人都推薦這個。




 





Love分享
 

 

 

 若有文章侵犯到您的權益 請瑱 侵權通知書 本站將會刪除或修正

| 隱私條款 | 侵權舉報 | 著作權保護 | 聯絡我們 | 廣告合作 | 模具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