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豆腐」,人們一般會想到由黃豆製成。
但其實許多號稱豆腐的產品,和黃豆關係不大,營養價值遠不及真正的豆腐,甚至還可能給健康帶來危害,可謂豆腐中的「偽君子」。
專家總結:健康吃豆腐五大注意
「吃豆腐」五大注意!
問題1:引起消化不良
豆腐中含有極為豐富的蛋白質,一次食用過多不僅阻礙人體對鐵的吸收,而且容易引起蛋白質消化不良,出現腹脹、腹瀉等不適症狀。
問題2:促使腎功能衰退
在正常情況下,人吃進體內的植物蛋白質經過代謝變化,最後大部分成為含氮廢物,由腎臟排出體外。
人到老年,腎臟排泄廢物的能力下降,此時若不注意飲食,大量食用豆腐,攝入過多的植物性蛋白質,勢必會使體內生成的含氮廢物增多,加重腎臟的負擔,使腎功能進一步衰退,不利於身體健康。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問題3:促使動脈硬化形成
美國醫學專家指出,豆製品中含有極為豐富的蛋氨酸,蛋氨酸在酶的作用下可轉化為半胱氨酸。
半胱氨酸會損傷動脈管壁內皮細胞,易使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沉積於動脈壁上,促使動脈硬化形成。
問題4:導致碘缺乏
製作豆腐的大豆含有一種叫皂角苷的物質,它不僅能預防動脈粥樣硬化,而且還能促進人體內碘的排泄。
長期過量食用豆腐很容易引起碘缺乏,導致碘缺乏病。
問題5:促使痛風發作
豆腐含嘌呤較多,嘌呤代謝失常的痛風病人和血尿酸濃度增高的患者多食易導致痛風發作,特別是痛風病患者要少食。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可見,豆腐雖好,也不宜天天吃,一次食用也不要過量。
老年人和腎病、缺鐵性貧血、痛風病、動脈硬化患者更要控製食用量。
中醫認為,豆腐性偏寒,胃寒者和易腹瀉、腹脹、脾虛者以及常出現遺精的腎虧者也不宜多食。
3種豆腐要少吃
魚豆腐。
很多人涮火鍋,都會來上一盤魚豆腐。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雖然其成分裡可能含有少量的黃豆,但主要原料為魚漿,遺憾的是,魚漿的來源和品質卻難以保證。
魚豆腐中往往含有大量的糖、油和鹽,並且含有具有增稠等作用的修飾澱粉,徒增熱量卻無營養,此外,修飾澱粉中還含有一定量的磷酸,吃多了會傷害骨骼。
雞蛋豆腐。
雖然其口感與豆腐很像,卻不含任何大豆成分。
雞蛋豆腐主要是以雞蛋為主要原料,加水、鹽等製作而成,可能會讓人在不知不覺中吃進過多膽固醇與鈉,有高血糖、高血脂或高血壓的人群,應儘量少吃。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杏仁豆腐。
吃起來香甜滑順,杏仁豆腐是很多人喜愛的甜點。
其實,杏仁豆腐裡也沒有黃豆,其主要由杏仁、糖、鮮奶或奶粉等製成,還有些會添加含有飽和脂肪酸的精製椰子油,攝取過量會增加患心臟病的風險。
杏仁豆腐的蛋白質含量僅為傳統豆腐的1/4,又含有較多糖,建議不要常吃。
吃豆腐切記勿陷入誤區
一、豆腐吃的越多越好
吃豆腐不能過量,每天最好控製在100—150克,否則可能導致以下健康問題:
1.消化不良。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豆腐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一次食用過多不僅阻礙人體對鐵的吸收,而且容易引起蛋白質消化不良,出現腹脹、腹瀉等不適症狀。
2.促使動脈硬化的形成。
國外曾有報導稱,豆製品中豐富的氨基酸可轉化為半胱氨酸,被人體攝入後會損傷動脈管壁內皮細胞,易使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沉積於動脈壁上,促使動脈硬化的形成。
3.促使腎功能衰退。
植物蛋白質被人體攝入後,經過代謝大部分成為含氮廢物,由腎臟排出體外。
如果長期大量食用豆腐,攝入過多的植物蛋白質,勢必會使體內含氮廢物過多,加重腎臟的負擔。
尤其腎臟排泄廢物能力下降的老年人,腎功能可能會進一步衰退。
4.促使痛風發作。
豆腐含嘌呤較多,易使嘌呤代謝失常的痛風病人和血尿酸濃度增高的患者尿酸結石或痛風發作。
二、豆腐怎麼吃都可以
吃豆腐還要注意搭配,以免出現以下麻煩:
1、蛋白質利用率低。
豆腐所含的大豆蛋白缺少一種必需氨基酸——蛋氨酸,若單獨食用,蛋白質利用率低。
解決辦法:搭配魚類、蛋類、肉類等富含蛋氨酸的食材一起吃,比如,魚頭豆腐、豆腐炒雞蛋、肉末豆腐等,能使整個氨基酸的配比趨於平衡,有利豆腐中的蛋白質被充分吸收。
2、形成結石。
豆腐含鈣量很高,如果常和草酸含量高的蔬菜一起吃,會生成不易被吸收的草酸鈣,可能生成結石。
解決辦法:吃豆腐如果要搭配菠菜、空心菜、紅莧菜、茭白等草酸高的蔬菜,一定要把蔬菜焯一下,減少其中的草酸含量。
3、導致碘缺乏。
大豆含有一種叫皂角苷的物質,它能使人體內碘的排泄過盛,長期過量食用豆腐很容易引起碘缺乏。
解決辦法:吃豆腐時別忘搭配一些含碘豐富的食材,比如海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