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家庭教育ABC:你承認自己錯了嗎?
|
|||||||||||||||||||||
A
「媽媽,我想要一塊巧克力糖!」
這一天,在德國的一家超市裡我聽到了這句在國內經常聽到的撒嬌聲。
「這裡是公共場合,不要大聲說話,會影響到別人的。
我靜靜地聽著,感覺很難想象這是在跟一個可能只有三四歲的小孩在說話。
只見那個孩子眨了眨雙眼,無奈但卻順從地跟隨著媽媽去了收銀台。 試想,這一幕若是發生在中國,大多情況下是會以家長在孩子的哭鬧聲中妥協為結局的。 而這對母女之間卻沒有任何的責罵與哭鬧,德國家長都習慣於將自己的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來看待,德國的孩子們也不像我們的孩子那樣將哭鬧作為自己達到目的的「武器」。 在德國,無論是公共場合還是我去過的私人家庭,都很少聽到家長的責罵或是孩子的哭喊,你能聽到的,只是他們平等的,互相尊重的對話交談。
B
在中國,小孩兒上高爬低是大人們最為擔心的事,生怕萬一不小心摔著孩子。
而在慕尼黑的奧林匹克公園裡,我卻碰見了一位「膽大」的父親。
慕尼黑的奧林匹克公園依山而建,有很多陡坡和山路。
而正在這時,這位父親卻放開了孩子的手先跑了下來,並喊道:「我勇敢的寶貝,自己跑下來,你一定行的。 」孩子先是一驚,但聽到了爸爸的鼓勵後他定了定神兒,小心翼翼地走了下來。 這時夫妻倆一起抱起兒子,像是孩子做出了什麼壯舉似的,親吻著他,稱讚著他。 父親放下兒子後,捧著他的臉說:「這一次不要依靠別人的幫助,自己爬上去,怎麼樣?」
那一天,只是在經過這一家三口時碰巧看到了這一幕,然而,我卻久久不能忘懷。
與中國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嗬護不同,這位德國父親選擇了引導孩子離開家長的庇護去勇敢地、獨立地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
C
外國的小女孩兒也像中國小女孩一樣喜歡玩兒布娃娃。
我的德國鄰居有一對很可愛的雙胞胎女兒,他們總是喜歡到我們家來串門子,每次來還都是一人推著一個小嬰兒車,車裡睡著一個芭比娃娃。
有一次說起了這事兒,孩子們的媽媽笑著對我說:「這個芭比可不是光用來給她們玩兒的,而是讓她們從小就要有關心和照顧他人的習慣。
同樣的一個玩具,德國的家長卻在玩中注入了他們獨特的家庭教育因素。
中國的孩子總是長不大的,或者更客觀地來說,是中國的家長們不想讓他們長大,或者是不認為孩子可以長大。
兩種教育方式,我們並不能武斷地說出優劣,在中國式的教育下,我們的孩子大都對家庭和家人有著更為深厚的情感。
|
|
轉發 分享 是一種境界 |
你有什麼想法嗎?? 快留言!! |
Facebook 粉絲 留言版 |
5062人都推薦這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