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椎穴調理問題多,說是萬能不為過 觀看數:2931 人
大椎穴:
手足三陽及督脈之會,即共有7條經脈再此穴交匯。手足三陽的陽熱之氣由此匯入本穴並與督脈的陽氣上行頭頸。因此是陽氣匯聚的點。寒則補之灸之,熱則瀉針出氣。
取穴方法:
大椎穴位於頸根後,第七頸椎棘突起和第一胸椎棘突起之間.簡單的說,將頭稍微往前垂下,不動肩膀只動頭頸部,會發現有的突起會動,有的突起不動,會動的突起數為頸椎,取穴時只要找會動突起的最下方即可.
適用範圍:
感冒發燒,頭疼,咳嗽,哮喘,肩背痛,腰脊僵硬,小兒驚風,中暑,嘔吐,黃疸,風疹,增強免疫力等等刺血療法是瀉法,不能經常用,拔罐可瀉可補,針對穴位少拔幾處是補法,穴位多,面積大,就是瀉法,艾灸療法是溫補。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一般來說,瀉法不可以長期應用,輕易智謀氣虛。拔一段時間,停一停,平時還要多吃補血補氣的,補養身體比較適宜。因此推舉,刺血拔罐+艾灸結合比較好。下面是具體的做法:
(一)風寒感冒,流鼻涕,咳嗽,艾灸大椎,肺俞,天突,膻中穴。也可以用拔罐的方法,大椎,肺俞,拔罐後拍打揉搓大椎穴,按摩風池,太陽,迎香穴。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上火,口腔潰瘍,也可以用三棱針在大椎穴點刺放血後拔罐,效果更好。日常保健,可以經常揉搓大椎穴,真得可以不感冒的喲!發燒,點刺大椎,肺俞,少商穴,可以很快退燒。我經常用這個方法給孩子退燒,效果顯著,一般一次就好了。
(二)風濕勞累,月子病:導致的肩膀疼,腰腿疼痛,膝蓋疼及其余關節疼。可以先拔罐,後進行艾灸,疏通經絡,祛除寒濕,行氣活血,會有很顯著的效果。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用拔罐+艾灸(或紫外線燈烤灸)的方法醫療月子病-肩膀疼,頸椎疼。也可以用艾鹽包熱敷作為日常保健醫療的一種方便快捷的手法。有朋友也用拔罐的方法治好了折磨她很久的頸椎病。就是拔大椎及四周覺得僵硬疼痛的部位。
(三)過敏性濕疹,鼻咽,哮喘:大椎和肺俞兩個穴位是異常針對性的穴位。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1.過敏性濕疹:大椎,肺俞,隔俞,腎俞,依照膀胱經的位子拔罐,也可以刺血後拔罐,效果更好。還可以加上胳膊上的曲池,大腿上的陰陵泉。拔罐後再進行艾灸,以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說不定,就把其余的什麽病一齊治好了呢。對於局部比較頑固的皮膚病,都可以用刺血拔罐的方法醫療。
2.鼻咽:膀胱經大椎,肺俞,腎俞穴加上面部迎香穴,印堂穴,太陽穴。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艾灸或者拔罐結合艾灸。
3.哮喘:膀胱經大椎,肺俞,腎俞穴加上定喘穴,天突穴。可以用單純用艾灸的方法(包括隔姜灸,就是把艾絨放在2mm厚的紮了小孔德姜片上艾灸),也可以用拔罐結合艾灸的方法,效果應該更顯著的
四肢涼可常按大椎穴:冬季氣溫降低,很多人出現手腳涼、關節疼、頸腰椎疼痛等不適,其實這都和氣血不通暢有關。通過按摩大椎、合谷等穴位,可以起到疏通經絡、活血化瘀、禦寒保暖的目的。
大椎穴這個穴在脖子後面最突起的骨頭下面,腰椎病的患者可以搓擦腰部,具體操作是兩手搓熱緊按腰部,用力搓30次左右。有頸椎病的患者可以經常揉按大椎穴。而合谷穴是陽明經穴,陽明是多氣多血之經,對於經絡氣血的通暢關系重大。如果能每天堅持按摩合谷穴還可以增加機體的抵抗力,提高人體的耐寒能力。此外,經常按摩這些穴位對於保護心血管也有好處.
大椎穴功效的臨證體會: 大椎穴為督脈之腧穴,又是督脈與手足三陽經之會,統領諸陽經,主一身之表宣通諸陽,故為調整全身機能的重要穴位之一,臨床應用範圍頗廣。
一、有溫通諸陽,解肌發汗之作用,治感冒風寒。病例:姚某女,三十五,二天前,因感受風寒而頭項強痛,惡寒發熱,無汗鼻塞流涕,舌質紅,苔薄白,脈浮緊。在大椎穴施以針刺,並撥一火罐,十五分鐘後,起罐撥針,二次後病痊愈體會:督脈為諸陽經之海,陽者主衛主表,凡風寒之邪外束肌表,而出現頭痛惡寒,發熱之表證,針灸大椎穴能振奮陽氣、調和營衛,達到解肌發汗,驅邪外出的作用。實為治療傷風感冒之效穴。
妙用大椎穴:大椎穴位於第七頸椎棘突下的凹陷中,約與肩平齊,屬於督脈穴。大椎穴在臨床上應用相當廣泛,如果應用得當,可獲得良好的效果。臨床治療熱病-頭項強痛-神誌病及腦病-咳嗽-哮喘等病時,可以大椎穴為主,再根據其他癥狀加以辨證配穴。針刺手法一般實證用瀉法,虛證用補法。針刺方向一般鄉下斜刺0.2--2.5厘米,。現介紹大椎穴在以下病癥治療中的運用。
1. 熱病:大椎有通陽解表,退熱驅邪的作用,為全身退熱之要穴。常配以風池-外關-合谷,用瀉法,不留針,或在大椎穴以三棱針散刺出血,然後拔火罐,使邪熱從血而出。
2. 頭項強痛:大椎穴可通調諸陽經脈,又位於頸部,故可用於頭項痛癥,尤其是頸椎病-落枕-引起的頭項強痛,疼痛,療效頗佳。臨床治療時常合以-風池-天柱-後溪,方法是先針雙側後溪,撚轉法,強刺激,令患者活動頸項部,至疼痛-強硬緩解後,再針大椎等上述諸穴,留針一小時。
3. 神誌病及腦病: 大椎穴在臨床可用於治療神誌病及腦源性疾病,如癲狂-癲癇-大腦發育不全-腦炎後遺癥等。臨床治療癲癇時常配百會-間使-申脈(白天發病取)-照海(夜間發病取)-豐隆及足三裏(痰多口吐白沫時取),發作時用瀉法,平時用平補平瀉法。治療癲狂時可配百會-內關,風池-人中-豐隆等。治療大腦發育不全可配四神聰-後溪-懸鐘等。
4. 外感風寒無汗: 大椎穴可用於外感風寒所侄的惡寒-發熱-無汗-鼻塞等表證,常配合谷-風池解表發汗,諸穴用瀉法。
5. 咳嗽-哮喘: 大椎穴常用於咳嗽-哮喘-氣喘等癥,臨床常選配中俯,檀中-肺腧-定喘等穴治療此病。
6. 脫證: 大椎穴可用於主治昏迷,或大汗吐瀉,元陽虛脫,臨床常取大椎穴-關元穴,用大壯艾柱直接灸,直至陽氣復至,病人蘇醒後臥床休息。
7. 虛勞: 臨床實驗研究證明,大椎穴具有提高免疫力的作用,故臨床多用於虛癥的治療。常配合足三裏-膏盲-脾腧-,針刺用補法並加灸
大椎穴的臨床應用: 大椎穴為督脈本經穴,又為諸陽之會,故大椎穴在臨床上應用甚廣,關於大椎穴的治療作用,古書中記載頗多,大椎穴之臨床應用在古代時就十分廣泛,現將古代醫家的臨床經驗結合現代臨床應用歸納總結如下:
1.1溫經通陽鴨
① 溫陽解表:督脈為諸陽經之海,陽者主衛主表,凡風寒之邪外束肌表,而現頭痛,惡寒,發熱之表證,可針刺大椎穴,起到振奮陽氣,疏風散寒,解肌發汗,驅邪外出的作用,為治療傷風感冒,全身退熱之有效穴。
② 溫經通絡: 督脈統督一身之陽,陽主表,凡風寒濕邪侵襲經絡,致氣血陽滯,經絡不通,發為痹阻,形成疼痛麻木之風寒濕痹諸癥。大椎穴有通經絡,和氣血,散瘀滯,止痛正疼痛之作用,對於半身不遂,小兒麻痹及督脈疾病如脊柱強直,角弓反張,腰脊疼痛等癥也有一定療效。大椎灸之,施針肩井,曲池,留針3O分鐘,每日一次,1O次為一療程,針法:平補平瀉,中等刺激量,針刺2個療程後治愈。
③ 回陽固脫: 督脈為諸陽之海,統督一身之陽,凡猝然昏倒,個不省人事肢冷脈浮欲等陽虛欲脫的癥候,以及寒邪中於肌膚,陽氣被寒邪所遇,不能外達,而呈現四肢厥逆,寒戰鼓傈,脈微細或浮,可溫灸大椎穴,用艾條灸大椎穴,以收回陽通脈。散寒救逆之功。
1.2清熱解表
① 清熱開竅:大椎為手足三陽與督脈之全,主通一身之陽氣,可治邪客於表,致三陽經氣閉遏之發熱,以及熱極生風,驚悸不安等癥。小兒為稚陽之體,臟腑嬌嫩,氣血未盛,神氣未充,肌膚薄弱,外感六淫之邪,極易發熱,熱極生風。而致驚風抽搐。針刺大椎穴3次,熱退而愈。
②清熱斂汗: 凡肺氣虛弱,衛陽不固,表虛易感風寒,而致發熱,咳嗽,倦怠,午後潮熱,夜主盜汗之患者,取大椎有益固表,濟陰安營。清熱斂汗之效,故常灸大椎,對體弱多病易感風寒之人,有預防感冒的作用。故《銅人腧穴圖經》之:大椎“療五勞七傷”“風勞食氣”對骨蒸、潮熱、盜汗喘促,之虛勞證亦有較好的療效,平素身體虛弱,易感風寒,時感冒而多日不愈,深為其苦,每日下午潮熱、汗出、伴咳嗽、胸痛、倦怠等癥。脈細弱無力,舌質紅而少津,針刺大椎,曲池,內關等穴,起針後用艾條灸大椎20分鐘,每日一次,l0次為一療程,針灸兩個療程後,其病漸愈,並囑其常灸大椎穴,經常易患的感冒,亦隨之而愈。
1.3清腦醒誌
針瘢止狂: 大椎為手足三陽與督脈之全,主通一身之陽氣,大椎穴屬督脈,督脈入腦,絡心,癲狂癥的發生與心、肝、脾、腎等臟器間的陰陽平衡失調有關。又由於督脈分布於腦脊部位又與足厥陰肝經交會於頭巔。因此,督脈的經氣發生阻滯,則可出現脊背強直,督脈是人體諸陽經的總匯,針刺大椎穴,能激發督脈的經氣,調整和振奮全身的陽氣,使經絡疏通,在臨診時常用深刺大椎穴以70。角從椎間隙正中進針,針尖稍向下壓進I.5寸強刺激,使針感沿督脈向腰背中放射,配百會、內關、豐隆、足三裏、中脘等穴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