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我兒子才47歲,還小呢」:無私的父母有多悲哀?
 

觀看數:737 人

01朋友轉發給我一條影片,說是非常感人。影片標題是「79歲阿婆,路邊賣小吃替兒子還債」。視頻中阿婆很慈祥...

 


「我兒子才47歲,還小呢」:無私的父母有多悲哀? 觀看數:737 人

 

01

朋友轉發給我一條影片,說是非常感人。影片標題是「79歲阿婆,路邊賣小吃替兒子還債」。

視頻中阿婆很慈祥,79歲了身體依然健朗。她跟87歲的老伴連續7年,每天擺攤,賣一種叫做「油墩子」的小吃。

阿婆人也很有原則,她在採訪中說:「人家要我漲價,我不聽的。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人窮心不要黑,人家的錢是人家的,我自己賺的就是我自己的」。

當記者問阿婆,怎麼想起來擺攤賣小吃的,阿婆答:「還債啊,兒子做生意倒閉了,他欠的債要還啊。」

「兒子把我房子賣掉,給人家投資,沒賺到就倒閉了。我就為了救他……我兒子身體不好,才47歲,我就拼著老命求人家,一共90多萬。」

「我做媽媽的一片心,我兒子不救,救誰啊……」

記者還拍到有好心人來看阿婆,給阿婆帶了點日用品。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阿婆寵溺的嗔怪:「又買這麼多幹什麼,上次都買過了」並且感慨「我要是有你這樣的兒子,要去燒高香了。」

好心男士隨口答:「你就把我當兒子,好吧」。阿婆念叨:「我沒有這個資格,我自己親生兒子7年不來了……」

如果說看影片前面部分,對阿婆是尊敬,感動。看到後面,心裡更多的是心酸。

阿婆79歲高齡,早該頤養天年的年紀,每天日夜操勞。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在一般人在外面站一會兒就渾身出汗的盛夏,從下午兩點鐘,站到晚上7點鐘,對著油鍋,炸2塊5一個的油墩子。滿腦子想的是「我自己兒子不救,救誰」。

可是阿婆的兒子,賣掉阿婆房子又讓阿婆代為還債的兒子,在這7年中卻似乎從來沒想過「我自己的媽媽我不照顧,誰照顧」,甚至連基本的逢年過節的探望和問候都沒有。

父母對子女的愛,從來都是無私的,不求回報的。孩子即使到了80歲,只要自己一息尚存,在我們眼裡,他也依然是個需要保護的孩子。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可是,我們所有做父母的也一定要警惕,保護孩子如果太過度,可能也會在潛移默化中害了他。他會很容易被養育成無助、依賴、自私、能力低下的孩子。

02

前段時間,父親說從前的老鄰居張叔來家裡借錢,說是兒子要結婚,跟家裡提出要一套房子,還要拿出10萬塊錢,給女方做彩禮。

我愕然,張叔家的兒子大亮今年應該已經35歲了,難道還沒結婚?

父親告訴我,何止是沒結婚,連穩定的工作都沒有。「前幾年你張叔拿出錢給他開了個小的汽車修理鋪,他幹了沒多久嫌累,就不怎麼都不肯幹了。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他不幹活,花錢還大手大腳,你張叔的家底早都被他掏光了」。

聽完不禁心裡感嘆造化弄人。我記得小的時候,張叔家是我們家左鄰右舍中條件最好的,張叔會開車修車,人也特別和善。張叔家的孩子大亮,也是我們那片所有孩子羨慕的對象。

他似乎在家裡要風得風,要雨得雨,是全家人寵溺和保護的對象。不僅不用做一點家務,犯錯了不會被罵被罰。甚至有一次大亮耍脾氣打了他奶奶幾下,他奶奶也是護著他,還略帶驕傲的跟鄰居們說「我大孫子這手這才有勁兒呢」。

平時一起玩兒,大亮家人也會時常過來詢問:「冷不冷,給你加件衣服吧」,「你看你這一頭汗,我回家給你拿點水吧」,「別跑那麼快,別摔著,我把那個變形金剛給你們拿過來,你們玩那個吧……」

當初只是羨慕大亮家人對他的好。現在回頭想想才發現,這是明顯的過度保護和溺愛。

父母和長輩以為自己是在保護和關心孩子,以為自己是在盡心儘力的照顧孩子,幫孩子做每一件事。可是殊不知,這是非常失敗的做法。

年紀尙小的大亮,雖然得到了足夠多的寵愛,卻沒有得到足夠多的鼓勵和幫助。家人中似乎沒人引導他去承擔責任,也沒人承認並相信他有能力應付周圍正在發生的事情。

03

處在這種家庭中的孩子,會很容易就意識到父母對自己的擔心。初步探索世界的時候,他得到更多的是父母在「都是為你好」的借口下的干涉和控制。

從該不該加衣服,該玩什麼玩具,該怎樣面對自己闖下的大小禍,都由父母和長輩來主導,孩子自然也就停留在依賴在狀態下。

以後的好吃懶做,不愛挑戰和逃避責任,都是在這一點一滴的成長過程中逐漸形成的。

處在這種家庭中的孩子,還有一種普遍的心裡,就是他們都會有意識無意識的發展出一種,讓大人不停的為自己忙碌的「技巧」,心安理得的享受被照顧,被服侍,被討好的快感。

孩子們會發現,「哦,原來我這樣就可以控制大人,真有趣」。他們會看著自己的父母因為他們提的要求,走過來走過去,忙忙碌碌,感受自己掌控一切的能力和自己在家中的「獨一無二」的地位。

這種孩子看似幸福,實際上只能是「窩裡橫」。等出了家門,見到了其他小朋友,接觸到社會大環境。孩子們就會很快發現,原來自己什麼都掌控不了,生活裡面到處都是搞不定的問題。

孩子們會因此而自卑、氣餒和不願意麵對任何困難。他們甚至會因為自己的不如意而憤怒怨恨,怨恨父母,也怨恨生活本身。

所以有的時候我們看到的是一些所謂的「不成器的孩子」,可是這些孩子背後,也往往都是失敗的,過度保護的家庭教育。

04

著名的家庭教育專家盧勤老師曾經做過一個講座,她分享了自己從事教育工作多年,積累的養兒子和養女兒的「神奇秘訣」。

她說,如果家裡生的是男孩兒,媽媽一定要弱一點。兒子靠著你,他就長不大。你靠著他,他就長大了。

她舉了一個自己的例子,孩子3歲多的時候,有次她抱著孩子上公交車,但是上不去又下來了。兒子問她:「媽媽,你怎麼了」。盧勤說:「媽媽把腿摔壞過,抱著孩子,上不了車」,孩子離開從懷裡下來,給她捶腿。

她就摸著孩子的頭,欣慰的說:「有兒子和沒兒子,就是不一樣」。以後兒子再也不讓她抱著了,有功夫就幫她捶腿。

「有兒子和沒兒子,就是不一樣」是盧勤總結的養兒子秘訣,在孩子做了好事,該表揚的時候,父母多跟孩子說這句話,孩子就會越來越有信心,越來越有擔當。

如果是家裡是女兒,要欣賞她,在欣賞中長大的女孩愛人愛己,在指責中長大的女孩勾心鬥角,小小氣氣。

女兒如果做了什麼貼心的,應該表揚的事情,父母激勵女孩最好的話是:「有個女兒真好」。

其實盧勤老師的話,一方面是在說對孩子要懂得欣賞和鼓勵,但同時也傳遞出了一個事實:父母越捨得用孩子,越鼓勵孩子去擔當去付出,孩子就越出色,越容易有勇氣有力量去面對生活中的一切。

盧勤老師在講座最後還提出了一個引人深思的問題:

「我們究竟應該留給孩子什麼,我們是把財富留給孩子,還是把孩子變成財富?」

關於這個問題,我相信所有父母心中都是有答案的。既然我們沒辦法保護孩子一生一世,我們就有責任有義務引導孩子用合適的方法和態度面對生活。

我們要儘力的保護,也要適度的放手。一點點的把生活,以及生活中的困難、挑戰和解決問題後的滿足感、成就感、都交還給孩子。

這不是比「把孩子培養成各個領域對口有用的機器」更加重要嗎?

文章來源: /search/%E5%AA%BD%E5%AA%BD
 


 
 
   

 

 


 

 

熱門推薦

 

 




 

 


 

大家都在看



這裡滾動定格
首頁
「我兒子才47歲,還小呢」:無私的父母有多悲哀?
  

 

 

聲明:Love分享 生活網,網站內容均從網路上收集或網友提供,內容的完整性正確性本站不負任何法律責任,本站嚴禁使用者發表侵害版權或智慧財產之內容,

由於本站是受到「即時發表」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即時文章。

若有任何文章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瑱妥右方 著作權侵害通知書 ,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或修正。

若文章或是內容有問題請 | 聯絡我們 | ,我們將會第一時間優先處理。

 |  使用注意事項 使用規則   | Facebook隱私權條款   | 隱私條款 | 侵權舉報 | 著作權保護 |   聯絡我們 |   廣告合作 | 模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