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孩子行為問題的文章,似乎引起了父母們的大討論。
很多父母講起了自己幼兒如何被錯誤對待,給自己留下陰影。
也仍然會有一些父母不太同意我的說法,他們認為,孩子明明就是在撒謊,就是在偷東西,不嚴厲地去管,能行?
可想而知,我們的不少父母,是有多不相信自己的孩子。
我們可以看到的是,對孩子錯誤的寬容本身,可以擁有多大的力量和魔力。
我的一位好朋友,曾跟我講起過一件他小時候的事犯過一個「道德上的錯」,同樣幸運的是,故事裡也有一位智慧的父親。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故事是這樣的:
大概是四歲多的時候吧。
爸爸帶著他去一位叔叔家玩。
他很快被叔叔家小哥哥房間裡的小飛機模型吸引了。
玩了一會兒覺得特別喜歡,真的很想要。
於是趁大家不注意就偷偷揣起來了。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跟爸爸回家的路上,他心裏特別糾結、特別難受,實在忍不住還是跟爸爸「坦白」了,說自己偷拿了人家的小飛機。
爸爸沉默了一下。
他至今清楚記得爸爸當時短暫的沉默,和站在路邊害怕至極的他。
然後,爸爸態度很溫和地對他說:「咱們一起回去把小飛機還給叔叔吧,爸爸以後再給你買一個。
」於是他極不情願地跟著爸爸回去送還小飛機,心裡又捨不得又羞愧得不行,似乎還害怕得哭了。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爸爸只是很平靜地回去跟人家解釋說:「不好意思,孩子不小心拿走了小玩具,現在送回來。
」事情就這麼過去了。
他沒有受到任何責備。
爸爸也沒有將此事再告訴別人。
這位智慧的父親,都做了什麼呢?
首先,自始至終都不曾使用「偷」這樣的字眼去形容孩子的行為。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因為孩子的是非觀念是通過聽取父母的評價、觀察父母的反應而形成的。
不輕易給孩子貼上負面的標籤,不誇大孩子的錯誤,是對孩子的保護。
其次,保證穩定的情緒,平靜認真地想好最適合的解決方法。
不責備,不打罵,不多說教。
在得知孩子「偷拿」了別人家東西時,父親並沒有立刻怒不可遏地非打即罵,也沒有立即開始苦口婆心、長篇大論地講道理。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而是讓自己停下來想了想,再用最簡單有效,最和緩適宜的方式應對這件事。
緊接著,用直接的行動給孩子正確的示範和引導。
其實孩子心裡知道拿別人的東西是不對的。
小男孩子低著頭的那種憤怒和倔強,還是我的朋所說的那種「內心糾結」都可以看出。
所以,其實孩子需要的並不是孰是孰非的大道理,而是需要從錯誤中學會正確的做法。
父親給男孩展示的是寬容、擔當。
我的朋友的父親,也只簡單說了兩句話,一是「一起還回去」,這是從錯誤中學習正確的改正方法;二是「你想要的話爸爸給你買」,告訴他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的正確途徑。
最後,還需要記得的一點是:事情過去了,就是過去了。
不反複追究,不隨意轉述,保護孩子的自尊,給予孩子最大限度的尊重。
孩子雖然還小,但已有了自尊感和羞恥心。
見證孩子犯錯的當時人,若能站在孩子的角度,想到孩子一定不願讓自己不好的行為被更多人知道,即使是家裏人。
所以,不再向別人轉述這件事,就是對孩子自尊的最好嗬護。
思考:
兒童所犯的錯誤,一般達不到道德層面,比如兒童撒謊,常常是在犯了錯的情況下,因為害怕被責怪,只好選擇撒謊逃避,並非有意欺騙。
即便是涉及到道德層面,也請首先控製好情緒,不要輕易給孩子「貼標籤」,思考一下自己的教導方式,冷靜、謹慎地想一想應對孩子不當行為的措施,才不致對孩子成長有負面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