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62歲大叔患下肢動脈栓塞 ,醫生在其下肢取出80厘米長血栓!有這些癥兆,要及時就醫! 觀看數:1847 人
家住福鼎市的62歲吳大叔突發左下肢疼痛、冰涼就診於閩東醫院普通外科。11月1日,經醫生救治,在他左下肢的血管內取出了80厘米長的超長血栓,重建血運,免除其截肢危險,康復出院。
今年62歲吳大叔在家裡主要從事打石工作,發現下肢動脈栓塞曾就診於某知名醫院,該院認為吳大叔的左腿需截肢治療,這個診斷讓吳大叔無法接受,入院前34小時,吳大叔突然感覺左下肢疼痛、冰涼,並失去了知覺,家人立即帶著他前來閩東醫院普通外科救治。
入院后,醫生檢查發現,吳大叔左下肢觸痛、足趾冰涼,小腿皮膚髮紺,足背動脈搏動消失。急診行雙下肢動脈CTA檢查,考慮:腹主動脈附壁血栓,左側髂外動脈以下全程血栓。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綜合病情,醫生認為吳大叔患的是急性左下肢動脈栓塞、腹主動脈附壁血栓,組織醫療小組討論,認為手術治療最適合吳大叔的病情,經吳大叔及其家屬同意,在林楓主任醫師主持,林峰主治醫師主刀下為吳大叔做了「左側股總動脈切開取栓術」,在其血管內取出了一條長約80厘米的血栓,並幫助他打通了下肢的血管。術后吳大叔左下肢足背及脛后動脈可觸及搏動,小腿皮膚顏色轉紅,疼痛明顯好轉。目前吳大叔已經康復出院。
回憶救治經過,林楓主任醫師說道,針對吳大叔的病情,當時也進行了詳細討論,吳大叔左下肢栓塞時間長,遠端無流出道,病情進展快,若行截肢,截肢平面高達髖關節水平,患者無法接受;若行導管溶栓,時間長,無法快速重建下肢血運,可能導致肌肉壞死,肌溶解腎衰,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因此,最佳方案為手術取栓,但也有術后骨筋膜室綜合征風險,最後經與吳大叔及家屬商議決定還是做手術取栓治療。
「急性下肢動脈栓塞為指栓子自心臟或近端動脈附壁脫落,被血流推向遠側,阻塞動脈血流而導致肢體缺血以至壞死的一種病理過程,因發病急驟而得名。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臨床表現為疼痛、感覺異常和運動障礙、皮色蒼白、皮溫降低、動脈搏動消失。」林楓主任醫師解釋說道,手術是治療急性動脈栓塞的主要手段,肢體缺血壞死時間一般在4-8小時,而手術時間越早越好,否則截肢率隨著動脈栓塞時間的延長而上升。取栓和溶栓為目前急性動脈栓塞主要兩種手術方式,取栓應爭取在6個小時內進行,一般不要超過12小時。動脈取栓術能在短期內快速有效的讓血管減容,重建血供,避免急性缺血導致神經不可逆性損傷及長時間缺血導致肌肉壞死,肌溶解腎衰等嚴重後果。
隨著老齡人口的增加,心臟疾病和動脈粥樣硬化疾病逐年增加,因此動脈栓塞的病例數也在不斷增加,有高血脂、高(血液)粘度、高煙癮的人,特別對於有心梗、房顫、動脈粥樣硬化和腹主動脈瘤的人是高發動脈栓塞的人群。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林楓主任醫師提醒,一旦出現急性下肢冰涼,疼痛,感覺異常應及時就診,把握住時間,這樣肢體救活概率才會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