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在混日子?看這一點就夠了
這個世界正在加速拋棄混日子的人。 但是,到底什麼樣的狀態,算是混日子? 我的答案是: 如果總見到和自己差不多的人,就說明你在混日子。我第一次聽到 這句話時,是七年前…..那時,微信還沒有出現,微博上滿是口水, 紙媒還火得一塌糊塗。不少媒體的記者, 月收入都能輕鬆過萬元, 一些報社的年廣告收入,動輒就是數億。 但有一個紙媒同行,毫不猶豫選擇了辭職,投身到當時還不被看好的新媒體領域。 許多人不解, 我也偷偷問他,為什麼要離開。 他的答案,讓人驚訝。 他說,雖然我是報社的資深記者, 但每天做着同樣的工作, 見到的都是和自己一樣的人。 我不會被淘汰,不會被超越,也看不到更大的世界。如果再這樣呆下去,就是在混日子了。 七年前,我還是職場小白, 不大明白這位前輩的回答。 現在再來想,總見到和自己差不多的人, 就說明你在混日子, 這大概是關於職場狀態最生動的描述了。 總見到和自己差不多的人說明你是可以被替代的員工一個人靠什麼才能在公司立足, 不被同事輕易取代?最核心的要素, 無非是稀缺的個人價值和快速成長的能力。 通俗的說,你要成為一個非常厲害的人, 你要成為那個看起來就特立獨行、牛逼哄哄的人。 你雖然優秀,但每天做著差不多的工作, 看到的是和自己差不多的人。 你 80後,大學畢業,工作10年了, 每月工資7K,偶爾請假, 沒有強烈的上進心,你並不羞愧, 因為你發現周圍的人都是這樣活着。 你 90後,來公司 4年了,你沒有一技之長, 下班後熱衷於聚會,你的不少同事也這樣。 這真的不是穩定,而是你的工作狀態非常平庸, 你沒有特別的本事,也沒有自覺成長的意識, 隨時可能被取代。這不是混日子,是什麼? 總見到和自己差不多的人說明你在一個「弱圈子」裡有段話很戳心, 一個三間學校裡的學術大師, 一個普通銀行裡的普通職員, 一個小城市裡呼風喚雨的土豪, 他們總是很容易沾沾自喜。 為什麼會是這樣? 因為在一個巴掌大的圈子裡, 他們看到的都是非常普通的人, 所以輕易的就稱王稱霸與沾沾自喜。 但如果把他們放到一個更大的世界裏,他們的優越感就會迅速消失。一個公司,也就是一個圈子, 日日相處的同事, 也就是我們的強關係好友。 總是見到和自己差不多的人, 表明的,其實是你所在的圈子非常弱, 你的同事並沒有比你優秀太多, 他們難以激發起你奔跑和追趕的慾望。 圈子,決定著我們的格局和命運。 你在沒有危機感的圈子裡,自然只能混日子。總見到和自己差不多的人表示你待在一個死氣沉沉的公司曾經採訪過一個倒閉公司的員工, 至今仍記憶深刻。 他說,在公司倒閉的前一年裡, 自己每天見到的都是「老樣子」的同事, 他和你談的,要麼是不見起色的生活, 要嘛是乏味的伴侶, 要嘛是對公司前途的擔憂。 他們分享的, 沒有關於未來的驚喜,也沒有什麼新鮮事情。 一個成長期的公司,有著嚴格的考核激勵機制, 有著良好的升遷發展空間, 還有著員工成長的管道與機會,有著領頭羊。 員工每天自帶激情與雞血, 相反,一個死氣沉沉的公司, 配套機制不齊全, 員工難免不思進取,得過且過。 這是一個負循環,公司在混著員工的工作,員工在混着日子,也順帶著混了公司的前途。如果總是看到比自己優秀的人你正在走上坡路,繼續加油前幾天,和一位多年不見的老友聚了下。 才知道,半年前,他已經辭去了小公司的副總, 以34歲的高齡, 應聘成一家行業內頂尖企業的中級僱員, 他周末還在複習英語, 準備報考中山大學的碩士。 他說,感覺自己的人生還可以再搶救一下。 有些感慨,我們辛辛苦苦去工作, 要嘛是為了賺錢,要嘛是為了實現理想, 如果什麼都沒得到,卻在混日子,那麼太可惜了。 所以,如果你總是看到比自己優秀的人, 說明你正在走上坡路,需要繼續加油。 如果你總是看到和自己差不多的人, 甚至總是看到不如自己的人, 說明你正在混日子,需要改變。 能夠混日子的人,也有, 但那是在職場早已打下江山的人,他們功成名就。 你還年輕,還沒有資格。你的人生,還可以再搶救一把。 |
轉發 分享 是一種境界 |
你有什麼想法嗎?? 快留言!! |
Facebook 粉絲 留言版 |
623人都推薦這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