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最重要的 1件事情,就是:不要讓自己變得「廉價」!
曾經在網上看到一個讓人心酸的故事, 一個畢業了幾年的女孩 因為買的牛肉麵裡肉少了和老闆爭執起來, 結果哭了, 哭的原因不是因為牛肉的多少, 而是她說:「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她的「眼淚」, 是對自己生活的否定女孩畢業之後打拼幾年, 年輕時候想必曾經意氣風發, 最後卻淪為為了碗裡的幾塊牛肉和別人爭執。 仔細想想,如果她公司的時間價值夠高, 有更重要的事情可以做, 她是不會將自己的精力放在討價還價上? 她的眼淚,是對自己生活狀態的一種否定。 曾想買一本書,貨比三家、再三猶豫後,書賣完了…想到曾經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事。 那時候想買伊坂幸太郎的《金色夢鄉》, 在當當和亞馬遜上都搜一遍, 去淘寶搜一遍,在京東又搜一遍, 比較價錢,幾毛錢差距, 後來發現比活動的時候貴幾塊錢, 覺得不如等滿200減100的時候買; 等滿200減100了, 為了湊夠200塊錢,挑了半天, 結果想買的書售罄, 在網頁上刷了半天,幾小時過去了, 勉強挑了幾本湊夠減免,結果書送過來, 剩下的只拆了包裝,然後去墊桌腳了。 其實最開始只想買一本《金色夢鄉》而已, 最後花了一百塊, 還買了一堆不看的書, 浪費好長時間。 有這些時間, 都已經寫了幾千字, 發了一篇文章,看了半本書, 創造出上百塊的價值了。 這些「時間」,可以創造更大價值…我們時常會為幾塊錢斤斤計較, 為蠅頭小利沾沾自喜, 而忽視本來可以創造出的更大的價值。 我思考了很久,這是為什麼? 經濟學有個概念,叫「機會成本」, 需要放棄另一些東西的最大價值。 同樣的時間,你可以用來追劇, 也可以用來看書, 前者讓你放鬆,得到快樂, 而後者讓你艱難, 卻能讓你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1.你的「抉擇」將會暴露你的特質!在實際行動的詮釋下, 貧乏的言語無力包裝蒼白靈魂: 你做了什麼,你就是什麼值什麼。人的大腦在很多時候是懶惰的, 在其他條件完全相同的情況下, 會選擇更輕鬆的路, 忘記原本打算做的事情, 等意識到時間在流逝而自己卻毫無進展時, 開始感到焦慮和愧疚。 而負面反饋累積, 會造成情況惡性循環, 使得改變越來越難。 2.做出明天的彈性計劃 2~4件事足夠明確事情的輕重緩急, 按照事件優先級安排先後; 大塊時間做重要的事, 碎片時間做細碎的事,不要反過來; 提升自己生命的效率,包括學會說不。 我認識一個人, 很多年在事業上都處于原地踏步的情況, 這人性情很好,我感覺很奇怪。 後來有一次機緣巧合看到這人的工作狀態, 明白了原因。 3.學會「事實」拒絕不要總是當「濫好人」因為他生產效率極低, 這並不是因為他本人懶, 而是他根本不懂得拒絕, 不管什麼人請他幫忙, 他無法開口說不,因為「你人好」, 結果在工作中被無意義的小事包圍, 完成自己的工作靠加班, 每天回到家都很晚, 沒有時間進行自我提升。 當有一天他學會拒絕, 那些曾經受到他幫助的人不僅不感激, 反而說他這個人 「沒信用,連這點小忙都不幫」。 4.不要讓「無意義」的事情和人浪費你的時間!生產效率包括不為其他人的工作幫忙, 不要讓無意義的事情和人 經常性的出現在你的時間線裡, 而是將所有時間花在我們天生就適合去做的工作上, 將其做到最好。 認為你時間不值錢,隨意占用, 且當你拒絕時發怒翻臉的人, 除非是你的上級, 這種友誼也不值得保持。 提升自己的時間成本, 讓自己變得「值錢」遠離這種狀態, 當時間不值錢的時候, 努力擠出來時間, 提升自己的時間成本,讓自己變得值錢。 如果對現狀不滿, 抱怨是是最沒有用處的, 首先要做的是分析情況, 然後寫出計劃,逐步去改變, 掙脫所處的圈子,去往更高的地方。 |
轉發 分享 是一種境界 |
你有什麼想法嗎?? 快留言!! |
Facebook 粉絲 留言版 |
634人都推薦這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