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見為憑,孔子所看到真相是⋯⋯?
《眼見為憑,孔子所看到真相是⋯⋯?》
一天,顏回好不容易要到了一些白米煮飯,飯快煮熟時,孔子看到顏回掀起鍋蓋,抓些白飯往嘴裡塞,孔子當時裝作沒看見,也不去責問。 飯煮好後,顏回請孔子進食,孔子假裝若有所思地說:"我剛才夢到祖先來找我,我想把乾淨還沒人吃過的米飯,先拿來祭祖先吧!" 顏回頓時慌張起來說:"不可以的,這鍋飯我已先吃一口了,不可以祭祖先了。" 孔子問:"為什麼?" 顏回漲紅臉,囁囁地說:"剛才在煮飯時,不小心掉了些染灰在鍋裡,染灰的白飯丟了太可惜,只好抓起來先吃了,我不是故意把飯吃了。" 弟子們大家記下這件事,要了解一個人,還真是不容易啊!" 所謂知人難,相知相惜更難。 當你要對一個人下結論的時候,想想:真的你所看到的才是事實嗎?還是你只從一個面,一個點,去觀察一個人呢? 大多數的人根本不了解對方的立場與困難的時候,就已經給了對方下評語了,更何況是在有利益沖突下的場合。 現今的人們擁有高學歷高知識,卻往往過度仰賴高知識,而忘了讓自己在智慧上成長。 很多事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要客觀地跳出成見,才有機會接近真相。 連孔聖人也會對自己最信任的弟子起疑心,更何況我們呢? 我們是不是也常常因為“親眼所見、親耳所聞”,對他人產生了某種印象,從而為他人打上某種“標簽”呢? 孔聖人可以當下就用智慧,輕易了解真相,消除誤會,可是我們呢? 有多少人,因為自己的“親眼所見”,從此耿耿於懷,甚至懷恨在心......可悲的是,到死都不知道,其實是自己“看錯了”?! 兩個人交流時,其實是6個人在交流:你以為的你,你以為的他,真正的你﹔他以為的他,他以為的你,真正的他。 你想,這裡邊會有多少誤會,會有多少誤解?你總在和“你以為的他”交流,你知道“真正的他”的想法嗎? |
轉發 分享 是一種境界 |
你有什麼想法嗎?? 快留言!! |
Facebook 粉絲 留言版 |
992人都推薦這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