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生欠我的,靠自己贏回來!伊能靜自幼被父母留下「只能四處漂泊」 40歲離婚46歲生二胎「終活成勝利組」 觀看數:1050 人
一夜爆紅的伊能靜,擁有亮眼的才華與姣好的面貌,是許多粉絲傾慕的女神,但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她的過去比想像中的還要痛苦,讓她終其一生都在尋找自我存在的價值。
2009年3月20日,伊能靜通過所在公司,對外宣布,與庾澄慶結束9年的婚姻。
這段長達22年的情感,是伊能靜從18歲到40歲的全部。
消息發出後,伊能靜受到大量輿論攻擊。
她被外界稱為隨便的壞女人、不負責任的母親、和只會利用男人的心機女。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從2009年到2011年,她所有的社交帳號,充斥的全是可怕的攻擊留言。
她從試圖解釋、到沉默,最後徹底自我懷疑。
她每日每夜睡不著、吃不下,甚至連工作都無法正常進行。
醫生和她說:「你必須睡覺,不然你怎麼對抗呢?」
拿著醫生開的藥,伊能靜在夜裡,一度想不開。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她想不明白,自己從小到大,一直堂堂正正做人做事,為何最後會落得如此下場。
「我做錯了什麼?就因為我不應該來到這個世界上?這是我的選擇嗎?我有選擇嗎?」
她試圖問天、問地、問每一個她所知道的神明。
她一直是輿論的中心,承受著鋪天蓋地的爭議。
她是歌手、詞曲人、作家、演員、主持人、編劇,是娛樂圈公認的才女;
她是美麗迷人、時尚指標、熱愛粉色、嬌滴滴的小公主;
她是被父母拋棄的女兒、讓前夫無法承受的妻子、離不開兒子的母親。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然而,撤掉這些標籤後,是伊能靜大半生的尋找之旅。
她在尋找一個問題的答案:我是誰?
不被認可的存在
1969年3月4日,伊能靜出生第一眼看到的,是父母的絕望。
伊能靜有6個姐姐,其中有2個走了,有1個患有行動不便。
而這些女兒承載的,是一對渴望兒子的夫妻,無望的夢想。
父親原是山東人,後來因戰亂輾轉來了台北。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母親是極其傳統的中國女人,她把人生貢獻給丈夫,對丈夫言聽計從。
她試圖從沙發上跳下來、喝藥,都沒成功,後來她決定去醫院打掉,路上遇到隔壁的老太太。
老太太說:「你肚子這麼尖,應該是個兒子。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聽到這句話,絕望的母親帶著最後的希望,期待著「兒子」出生。
父親看到伊能靜後,悻悻然離去,並且對著因為頻繁生育、機能損傷,無法再懷孕的妻子說:「我要出去找別的女人生兒子。
」
然而,母親不僅沒有責怪父親,反而認為父親說的是正確的。
她一直認為,家庭破碎是因為自己生不出兒子。
後來,父親在外面結交了很多女人,也生下了3個私生子。
母親為了讓父親回歸家庭,甚至向父親的情人,買她生的兒子。
她揣著家裡僅有的30萬,來到父親情人家門口,思前想後,最後還是怯怯敲了門。
女人抱著孩子開了門,輕蔑地看著她。
母親顫顫地遞出裝有30萬的袋子:「你可不可以把兒子交給我,我可以給你30萬。
」
女人囂張跋扈地說:「你呀,肚皮不爭氣,生不出來。
你知道吳敏(伊能靜父親)給他取了什麼名字嗎?單名一個悔,叫做吳悔,代表他不後悔在外面生了這孩子。
」
然而,即使已經離婚,父親的生活,還是依靠母親賺錢供給。
母親始終自責,所以卑微的付出,並且認為一切都是自己活該的。
而這份自責,也完完整整打到伊能靜心裡。
她從小就帶著罪惡感,認為自己不該來到這個世界上。
因為她的出生,導致母親受苦,父親離去,家裡人都聚不了在一起。
後來的人生裡,她極力將自己的人生意義,建立在他人身上。
唯有如此,她才能知道,她是誰。
漂泊童年
父母離婚後,母親獨自帶著5個孩子,還要供養父親的新家庭,日子過得非常艱難。
為了照顧行動不便的女兒,伊能靜從小就被寄養到另一個阿姨那裡。
在6歲之前,伊能靜一直以為,養母是親生母親,而母親則是一個熱心的陌生阿姨。
剛回到母親身邊的伊能靜,覺得養母拋棄了自己。
她無法接受這個現實,於是徒步走了5個小時,再次回到養母身邊。
後來,大人們努力解釋,多次和伊能靜解釋,誰是親生母親,誰是養母,她才逐漸接受過來。
母親為了讓她學習英語,將她送到香港,託付給當時在香港工作的二姐照顧。
後來,在伊能靜13歲那年,母親改嫁去了日本。
伊能靜也跟著去了日本。
14歲那年,伊能靜因為不適應日本的生活,再次離家,回到台灣。
伊能靜的童年,寫著「漂泊」兩個字。
她就像一個人人嫌棄的皮球,被一再踢來踢去。
年幼的她,沒有選擇權,只能聽之任之。
永遠得不到的認可
16歲那年,伊能靜被著名歌手劉文正相中,希望幫助她進入娛樂圈。
母親卻極力反對。
一方面,她覺得自己曾經做過歌女,所以不希望伊能靜走她的後路。
另一方面,她認為伊能靜學習成績好,應該好好讀書,考大學,將來選擇更好的職業。
然而,伊能靜的夢想,卻是儘早出來賺錢。
一是證明給父親看,自己不會輸給兒子,也能像男人一樣當家。
二是覺得只要賺到錢,父親就會願意回家,全家人就能團聚。
因為父親小時候曾對母親說:「家裡只有女的,以後誰來當家呢?」
為了反駁父親這句話,她拼盡全力扮演「長子」的角色。
然而,當她覺得自己終於有機會證明自己時,父親卻突發發生行車意外走了。
熱愛音樂的父親,高興極了:「要當明星哦,我就說我們家小孩,有這個基因嘛!」
第一次得到父親的認可,伊能靜更加認定做明星的決定。
行車意外發生前一夜,父親一反常態,找了伊能靜談心。
談完心後,父親騎著摩托車離去。
3個小時後,伊能靜接到父親出事的電話。
她趕往醫院,見到的卻是在太平間,父親早已僵硬的身體。
她親手簽了父親的離去證明,然後掏光自己所有的錢,買了一盞紙蓮花。
太平間裡,另一家人在為另一個逝者哭哭啼啼,伊能靜則愣愣看著燃燒的紙蓮花。
她忽然明白,父親還沒等到她證明自己,就永遠地離開了。
在後來的人生裡,那天在太平間的經歷,成了一個按鈕。
每到夜裡,就自動播放。
每次戀人離去,就映射出行車意外的畫面。
而她破碎的心,更無法再承受任何一次離去。
星途背後
很多人眼裡,紅頂明星的生活,就算不是奢華的,也應該是輕鬆的。
然而,這一切都是伊能靜沒有的。
一開始,因為母親反對她當明星,所以把她的經濟全面封鎖,並且不讓親戚們借錢給她。
她只能依靠二姐私下的資助,過著非常艱苦的生活。
她租了一間大概只有一張沙發大小的房子,所有的傢具就是一張墊子、一張被子、一個枕頭和一個鍋。
她在這個房子裡,住了將近兩年的時間。
她只能靠著粉絲寫來的信,暗自為自己加油,默默撐下去。
家裡的房租、各種費用,還有父親生前欠下的千萬台幣債務,全都壓在伊能靜身上。
當時,伊能靜一拿到賺來的錢,就會連夜坐車回到台北家裡,然後把錢放到母親房間門口。
然而,不管她怎麼努力,每次把錢交給母親後,母親的答覆,總是還有一筆錢沒交。
她將所有錢都貢獻給家裡,自己過得緊緊巴巴的。
那時,她每天的食物,是一包包白吐司。
因為吐司可以按片算,她一天只需要吃三片,一包可以吃三天。
從18歲到26歲,一個女生最青春的年華裡,伊能靜的全部生活,都在為家裡償還債務。
她沒有童年,也失去了青春。
但伊能靜從不覺得,這有多艱苦。
她在夜裡,總是暗自跟上天談話。
她答應上天,會依靠自己的能力,踏踏實實做人做事,不去埋怨家境貧困。
她將所有業餘時間用在讀書上,並且為自己縫製演出的服裝。
唯一的渴求,就是能讓家人生活好一點。
卻不知,伊能靜其實連高中都沒畢業。
她一直相信,即使沒有學歷,只要努力學習,用知識填充腦子,她不會比任何人差一截。
事實上,她也用行動證明了自己。
她為自己每首歌作詞,寫了數本暢銷書,是娛樂圈內,數一數二的才女。
才華背後,是她多年的不懈努力。
為愛痴狂
伊能靜的愛情,是飛蛾撲火型的。
她曾經坦言,她的人生可以沒有名沒有利,但必須要有很多愛,她一個沒有愛活不下去的人。
她卑躬屈膝、委曲求全,甚至付出一切,這就是她認為的,對伴侶的好。
而這一切,都是母親曾經的感情觀。
她延續到伊能靜身上,甚至變本加厲。
付出的內在含義,是為了回報。
越是缺乏愛的人,越會在愛情裡用盡全力犧牲。
因為他們相信,犧牲能換來同等回報。
18歲的伊能靜,帶著擰巴的個性,與大她8歲的庾澄慶相遇。
從沒得到過父愛的伊能靜,像一隻在沙漠行走的小貓,而庾澄慶,就是她活命的最後一滴水。
她時刻要求庾澄慶保持聯繫,只要兩人一分別,她就會開始胡思亂想。
那時,兩人的事業,都在上升期。
所以,他們相約地下情。
然而,伊能靜卻又因為地下情,總是懷疑庾澄慶在外面曖昧。
她反反覆復分手、哭泣、複合,庾澄慶因為愛,全都一併接納。
她覺得,庾澄慶就是她一生的真愛。
然而,因為兩人的名氣,流言蜚語一直沒有停止過,加上庾澄慶家境優渥,家裡人壓根看不上這個單親家庭的普通女孩。
他們試圖解決每一個問題,然而伊能靜陰晴不定的性格,成了兩人爭吵不斷的導火線。
糾纏了22年,他們終於累了。
伊能靜終於看清現實,看到滿目瘡痍的婚姻,和早已疲憊不堪的愛人。
最後,提出了離婚。
他們以為愛能解決一切問題,卻在最後發現,原來不完整的自己,只能帶給對方消耗。
幸運的是,兒子的出生成為了這段關係的延續。
他們從夫妻,變成親人,因為同一個人,把過去的傷痛化為親情。
尋找自我
與庾澄慶離婚後,伊能靜經歷了5年空窗。
面對紛擾混亂的過去,她陷入極度恐慌。
外界認為,她是一個壞女人,但她的認知裡,她是一個善良的人。
她沒有再像過去,漠視外界的聲音,她選擇深入自己的內心,尋找問題究竟出在哪裡。
看完心理醫生後,她決定放下一切,去印度尋找答案。
2011年1月17日0點27分,伊能靜從瀋陽出發,當時是零下三十度。
她穿著非常厚的衣服,仍舊冷得顫抖。
到了上海時,是17日的下午,當時的天氣,是零度。
她脫掉厚厚的羽絨服,繼續出發到下一站。
17日晚上,她到了新加坡,新加坡溫度上升到24度。
她脫掉毛衣,只剩下夏天穿的小外套。
18日凌晨,她終於到了印度。
她一下飛機,發現印度天氣火辣辣的,全部人都穿著短袖,滿頭大汗。
走出機場那刻,她忽然感覺到,這是一個徵兆。
上天彷彿在告訴她:「現在不冷了,親愛的孩子,你可以脫掉一切,放下它了。
」
伊能靜將自己手裡拿著的羽絨服,扔進機場的垃圾桶。
她聽到了,一種催促她前進的聲音。
課堂上,老師讓大家閉上眼睛,試圖感受重新回到母體的感覺。
伊能靜感受到的,是憤怒,當她想要靠近那個孩子時,孩子甚至試圖想要攻擊她。
老師告訴伊能靜:「你的媽媽不想生你。
你現在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電話問你媽媽,當年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
伊能靜拿起手機,沉默了許久。
她從來沒有跟母親聊過這些事,甚至一直在逃避這種話題。
然而,這次她知道不能再逃了。
伊能靜的內心,彷彿找到了一把鑰匙,她走進關閉已久的大門,終於打開。
她看見父親的不愛,母親的無情,還有從小到大,她所經歷的一切苦難。
而後,她繼續往前走。
她發現了父親的傷痛,母親的無奈,世世代代的經歷,造就了父母的局限和不幸,最後匯成現在的她。
以前,她一直抱怨父母、抱怨愛人、抱怨媒體,抱怨一切可以抱怨的。
現在,她卻發現,原來一切的錯,都是從自己開始,延伸出去。
意外的再婚
從印度回來後,伊能靜幾乎杜絕了一切社交活動。
除了工作,她所有時間都交給和自己對話。
她甚至已經想好,就這樣單身老去,老的時候,建一座姐妹養老院。
她害怕傷害,所以拒絕再次接受愛情。
與秦昊的相遇,完全是一個意外。
當時,社恐的伊能靜正準備離開自己組織的基金晚會,卻被秦昊拉到一旁坐下。
兩人相對無言,坐了整整半個小時。
之後,伊能靜的朋友坐了過來,還跟秦昊有說有笑,秦昊全程沒跟伊能靜說一句話。
兩人各自回酒店後,秦昊發簡訊約伊能靜明天見面。
伊能靜當時根本不想談戀愛,所以直接發信息回絕了見面。
「我已經決定了,不會跟除了未來丈夫以外,任何男人見面,你是不會娶我的,我也不可能嫁給你,所以我們就別見了吧。
」
結果,秦昊卻還是回了簡訊:「你不問我你怎麼知道,我不想結婚呢?」
回到簡訊後,伊能靜瞬間吃驚,但還是回復了一大堆理由,表示兩人沒有發展機會。
面對如此強勢的表白,伊能靜瞬間慌了神。
她馬上召集在身邊的數個好友,聚在一起開了個重大會議。
朋友們一致反對。
一是秦昊年紀比伊能靜小10歲,年齡差距太大;
二是秦昊才跟伊能靜認識2天,就說結婚,太不靠譜;
三是伊能靜經歷過一次娛樂圈婚姻,深知經營非常難,而且最後分開影響很大,伊能靜承受不起。
伊能靜非常同意朋友們的分析,於是決定當面拒絕。
秦昊靜靜地聽,並且默默記下她擔憂的點。
伊能靜講完後,秦昊開始逐一反駁,有理有據,十分冷靜和理智。
秦昊說完後,伊能靜提出兩人各自冷靜,仔細思考後,再決定是否要發展。
這一段關係,從開始就少了些衝動,多了些深思。
戀愛不到半年,兩人決定步入婚姻殿堂。
伊能靜在秦昊身上,得到極大的安全感,這種安全感不是她索求得來的,而是秦昊本身自帶的。
這和伊能靜以往交往過的異性,全然不同。
秦昊從小生家庭美滿,他是家裡老么,家裡人對他都非常寵愛,所以他從來沒有懷疑過,愛是從何而來,也從不覺得愛是需要拿什麼交換的。
在相處的過程中,秦昊總是被伊能靜過度卑微嚇到,他一再糾正伊能靜過度的付出感,並且告訴她:
「你想要我做什麼,你都可以理直氣壯地提出,我能做我自然會做。
但我不願意做,我也會明確表達。
你不需要愧疚,我們是平等的。
」
而更讓伊能靜感動的是,秦昊的父母,對她也存在天然的愛。
他們天生就是善良的人,把伊能靜當做女兒看待,知道她的過去後,不僅沒有嫌棄她,反而十分心疼。
秦昊父親在兩人婚禮上,直接喊話秦昊:「我要跟秦昊說,雖然小靜長你幾歲,但是她還是個女人,你要愛護她、保護她、照顧她。
」
秦昊一家,給伊能靜全新的體驗,還有濃濃的接納和愛意。
他們允許她做任何,她喜歡的、想要做的事,甚至給予極大的支持。
但他們又會因為看到她工作辛苦、懷孕辛苦、育兒辛苦,十分心疼。
伊能靜終於得到,空白多年的親情。
她終於明白,原來「家」是這樣的。
孩子的意義
讓伊能靜陷入爭議的,還有孩子。
與庾澄慶結婚時,她生了一個兒子,離婚後,媒體藉此攻擊她是「自私的媽媽」。
為了懷上秦昊的孩子,她拼盡全力調理身體,卻又被媒體攻擊「想用孩子綁住丈夫」。
孩子在伊能靜的人生裡,發揮著極大的作用,甚至引導著她的人生,走向更好的方向。
兒子是精神支柱
跟庾澄慶離婚後,伊能靜一再想到了死,但讓她選擇活下去的理由,是兒子。
因為原生家庭不美滿,所以伊能靜一直希望,給孩子一個美滿家庭。
離婚後,她努力處理好和庾澄慶的關係,最初的目的,是希望減低對孩子的傷害。
然而, 兒子卻一再給了她更多的支持。
當她迷茫時,兒子對她說:
「你和其他母親都不一樣,你一直教導我成為真正的自己。
」
當她自我否定時,兒子對她說:
「我覺得你的人生,比較好玩。
」
「我不知道為什麼你會覺得,我不希望你幸福,因為你是那麼的愛我。
」
他是兒子,同時也是伊能靜非常好的知己。
因為他,見證著伊能靜一路走來的蛻變。
女兒是自我延續
很多人都不理解,為什麼已經46歲高齡,伊能靜還要不顧生命危險,生下女兒。
她曾經做過很多解釋,但我認為,最接近她內心想法的,是她認為,女兒是她的自我延續。
伊能靜婚前,曾經給自己買了一間養老房。
打開房門後,你會發現,裡面的裝修,就是按照童話故事裡,公主的城堡版樣設計的。
隨著年齡增長,她逐漸不再敢展露「粉色的內心」,但有了女兒以後,她就有了理直氣壯的理由。
買了一樣的帽子、衣服還有首飾,跟女兒湊成母女裝。
這個小女孩,終於擁有了爸爸媽媽、哥哥、爺爺奶奶,還有許多愛她的人。
這是她對自己最大的補償——讓女兒替她內心的自我小孩,重新成長一次。
伊能靜曾經以為,自己做的一切決定,都是因為需求。
她為愛所困,浮浮沉沉45年,以為自己追求的,是一個結實的臂彎。
然而,經歷這麼多折騰後,她終於發現,45歲以前的人生,都是在補償。
她所做的每一件事,都不過是在彌補過去沒有得到的親情。
為了愛情,她放棄了曾經擺在眼前的美好藍圖——優秀導演的邀約、成功作品的多次邀請,還有眾多的機遇。
而這些,才是她最渴望得到的,實現自我價值的需求。
愛情不是生命的全部,婚姻更加不是。
她知道了,真正的安全感,是從自己內心的充沛,滋養而成。
如果自我匱乏,那麼不管別人給的再多,自己內心的無底洞,依舊無填滿。
她退居二線,將生活重心放到家庭,但也不拒絕有好的劇本時,重新回到舞台上。
她不再為人生設限,不去刻意追求,要成為一個怎麼樣的人。
她完全接納自己的一切,因為她相信,真實的自己,值得被愛。
她不再試圖變成他人喜歡的樣子,並且不再奢求,他人能夠理解她。
她終於明白,不被理解是生活的常態,而她只需要過好自己的生活。
因為,人生不是過給別人看的。
她從不被認可,到自我認可,經歷了大半生的起起伏伏。
她多次被打敗,但每一次都堅定地站起來,像野草般野蠻生長,從不畏懼。
而伊能靜作為女性群體站出來時,更是一個值得學習的對象。
她為每一個女性展示了,人生更多的可能性。
從原生家庭中解脫,從愛情裡甦醒,深刻理解婚姻不是生活的全部,並且允許自己活出自我,這正是當今每個女性,最渴望的追求。
然而,現實生活裡,許多女性仍在自我懷疑。
她們質疑自己的能力、埋怨他人的不完美,並且將本屬於自己責任的人生,推到他人手裡。
但伊能靜卻站了出來,用自己的人生經歷,向每一個對人生低頭的女性,無比堅定地說:「別怕,你絕對可以做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