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生如棋,落子無悔!面對選擇,莫忘初衷(深度好文) 觀看數:339 人
你會不會常常這樣:
不管做了什麼決定,都覺得後悔,
沒選的那一個,看起來總比較好。
沒錯,就是這樣的!
我們一生就是不停做選擇,
而選擇的機會成本就是遺憾,
得到的另一層涵義便是失去,
不管怎樣,請勇敢接受每個選擇!
記得,人生永遠沒有最佳選擇,
徬徨時,莫忘初衷...
選擇,是人一生必修的課題。
最近重讀歐文•亞隆的《診療椅上的謊言》,
這是本小說,再讀時我仍深深被吸引,
好故事就是有這麼強大而雋永的魅力
文章開頭請思考一下這個問題(來自此書):
「兩個新寡的寡婦,都已結婚 40 年。
其中一位雖受過很大的折磨,但逐漸重拾生活,
並能享受寧靜時刻,有時甚至能喜悅的大笑著。
但另一位境遇卻糟的多:一年後她深陷抑鬱症,
不時有自殺傾向,需要持續的心理治療與照護,
我們要如何解釋這兩個結果的差異?這是個謎。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現在讓我提供一個線索:
雖然這兩個女人在許多方面很類似,
但有一個很大的差異:她們婚姻狀況的不同。
其中一個女人的婚姻關係充滿衝突、沮喪因子,
另一個卻是深情的、互相尊重、成長性的關係。
現在我要問的是:哪一個是沮喪的?
你猜對了嗎?擁有衝突婚姻關係的女人結果更糟。
你可能會想,為什麼不是那個擁有
愉悅深情 40 年婚姻的寡婦境遇更糟糕呢?
畢竟她的損失看上去更大更難受,
失去深愛的人,失去幸福的婚姻,
而另一個女人婚姻從來就不幸福,
丈夫過世,對她不是一種解脫嗎?
這種情況可以有幾種解釋:
想想不幸福寡婦內心深處的痛苦,
曾經花了 40 年在錯誤的男人身上,
她的悲哀不單只是因為她的丈夫,
或許,她也是為自己的生命哀悼。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還有一個解釋是:
關於衝突性婚姻關係的另一點:
死亡將兩人隔在不同時空,衝突永遠存在,
兩人的關係永遠未完成、未滿足、未和解,
無奈人死不能復生,想想那種罪惡感!
想想喪偶的寡婦說:「如果我…」的時刻,
那是多麼後悔又悲傷的情緒迴圈阿…
由此,想到一個朋友和我講的一個故事。
曼妮一直有一個夢想:就是出國讀書。
28 歲那年,她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她申請成功英國的一所大學的研究生。
但是她當時交往了一個男朋友,
兩個人談了一年多的戀愛,感情穩定,
男友不同意她出國讀書,並對曼妮說:
如果你選擇出國讀書,我們就分手。
雖然曼妮真的很愛男朋友,
但是她為了出國讀書的夢想努力了這麼多,
這麼多年,她不斷努力工作賺錢、存錢,
努力學習英語,參加雅思考試,申請學校…
一切都是為了自己的夢想有成真的那天。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於是,帶著分手的傷痛,
曼妮踏上了出國的旅程。
三年後,曼妮回國了,
找了一份新工作,收入和發展前景都很不錯。
她重新聯繫上了前男友,
瞭解到原來他已經結婚生子了,
有個很相愛的妻子和可愛女兒,
過上了屬於自己的幸福的生活。
隨著曼妮的年齡漸長,
當初單身的朋友都已陸續結婚了,
家人親戚朋友們也都開始催婚了,
而她經歷的兩段感情都不是很順利,
她的壓力越來越大…
33 歲的曼妮還是孤單一人,
她開始陷入一種後悔的情緒,
總覺得自己當初出國留學的選擇是個錯誤。
她控制不住地想:「如果我沒有選擇出國,
而是選擇和當時的男朋友結婚,
我現在一定能過得更幸福。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她一遍又一遍地這樣想著,內心煎熬萬分。
對自己當初的選擇的悔恨情緒越來越濃,
仿佛陷入了一個黑洞中,想爬也爬不出,
她開始失眠、抑鬱,最後連工作都無法勝任,
我在心理諮詢中,
常常要與來訪者的各種情緒進行工作,
其中就有「後悔」這一種情緒的患者。
有的人因為選擇了A物件而不是B物件而後悔,
有的人因為草率離婚沒有多堅持試試而後悔,
有的人因為自己在大學讀書時不努力而悔恨,
有的人因為父母離世時沒在身邊陪伴而悔恨…
後悔的人,常常會有這樣一種思維方式:
如果當時我如何如何就好了。
其實這是一種假設性思維,
時間沒法倒轉,我們沒法回到過去,
這也是值得懷疑的,而且無解。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但陷在悔恨情緒中的人不這麼認為,
他們堅持認為當初的選擇是個巨大錯誤,
重新選擇一定會更好,至少會比現在好,
可是生活沒有月光寶盒,無法重新選擇,
所以他們的內心衝突劇烈,生活痛苦。
我會探究:為什麼當時會做出那樣的選擇呢?
讓他們看到:那個選擇也許不是最好的選擇,
但在當時,對他而言就是最好的選擇,
或者是最適合他的選擇,
亦或者是他必然會做出的一個選擇。
後悔常來自於對現狀的不滿意,
比如是分手,還是繼續?
你選擇了分手,
假如後來你遇到了合適的真命天子,
跟他從此幸福快樂的在一起後,
你會覺得自己當初的分手無比正確,
如果你一直單身,又常想起前任對你的好,
事業又不順利,你便會認為當初分手大錯特錯。
就像前文提到的曼妮,
她如果回國後戀愛順利,
有一個相親相愛的男友,
她對於自己當初選擇分手,
出國讀書的悔恨情緒就會減輕很多。
我們在糟糕的現實面前,
更容易去美化和誇大另一個未做出的選擇。
我們想要改變當初的選擇,
是基於現在的情景,現在的一個自我認知。
如果沒有這些糟糕的現實,
還是當初的情景,當初的那個自己,
我們仍然會做出與當初一樣的選擇。
我們沒法決定一切,沒法掌控一切,
生活本無常,每件事都有多種影響因素,
所以我們可以決定的東西有限。
因為我們的有限,所以我們會做錯選擇。
而我們可以做的事情是對自己好一點,
接納自己的局限與人生是不盡完美的。
比如可以引導他們認識更多的自己,
看清楚對於自己而言什麼是重要的,
教會他們以後該如何更好地生活。
比如有一個病患總為自己大學四年
沒有好好學習或者做些充實自己的事情,
而只是把時間都花在上網看電視劇,
逛街和室友聊沒意義的八卦而感到後悔。
我讓她看到,她現在還很年輕,
還有很多修正自己錯誤的機會,
她的後悔情緒是在提醒她:
現在和未來要更珍惜時光,
好好充實自己,別繼續虛度光陰。
後悔,是一個好的學習機會,
她可以從中學到經驗和教訓。
我有時還會利用「未來的後悔」
來治療「現在的後悔」:
如果你長久地陷入後悔中,
想像一下當你到了五十歲時,
你會後悔自己花了太多時間用來後悔。
而這個部分會讓來訪者更深入的認識自己,
看到自己的自主意識,學會更好地做出選擇,
並強調,每個人都該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去年有部很火的台劇叫《荼蘼》
講的就是一個有關選擇的故事。
女主鄭如薇和男友湯有彥相戀多年,
某一日,身為企業白領的鄭如薇
遇到了一個千載難逢的升職機會,
只是,得到這個機會的她要前往上海工作,
這也就意味著,她必須開始痛苦的異地戀。
是離開或留下,鄭如薇不知道該如何選擇。
其實她心裡是想去上海的,
原先男友也爭取到了去上海的面試機會。
可在他們出發之前的一周,
男友的父親出了車禍,癱瘓,
而男友是家中唯一的依靠。
於是,男友留了下來,照顧家人。
她是該選擇離開,還是留下呢?
女主有一項很多人都渴望擁有的神技能,
每當面對人生岔路口,必須做出選擇時,
她可以在planA和planB之間隨意切換。
她選擇planA,一個人去了上海,
到了上海後,她發現工作也沒想像的那樣好,
很快公司出現了危機,她有可能會丟了工作,
在異鄉感到孤獨的她,渴望男友的安慰,
可等來的卻是男友出軌了,提出了分手。
在另一個平行空間,鄭如薇選擇了planB,
留在臺灣後,她的工作卻出了問題,
選擇留在家裡照顧男友癱瘓的父親,
很快她和男友奉子成婚,
但是婚姻過得很不幸福,終日為瑣事忙碌,
婆婆把她當傭人使喚,還經常被丈夫數落。
在planA中,女主失戀了,
但遇到了另外一個男人,
經歷了很多好事和壞事後,
她獲得升職加薪,職場經營得風生水起。
但是當她一個人吃飯時,
看著隔壁桌的情侶也會渴望有個人陪伴。
在planB中,雖然她犧牲了自己的事業,
在生孩子時也遭受了很多的委屈,
但是有可愛的孩子,穩定的家庭,
也收穫了和老公同甘共苦的幸福。
劇中,女主說過這樣一段話:
「真的好想好想知道答案以後,再選擇。
可惜,那只是我的癡心妄想。
誰都只能在人生的考卷上慌張地寫下,那唯一的選擇!」
你得到A,必然會失去B,
每一個「是」的背後都有一個「否」。
你沒法魚和熊掌兼得。
我們選擇了一條路,
就意味著還有另一條未選擇的路,
且這條路我們再也沒有機會選擇。
張愛玲說,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
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
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
娶了白玫瑰,時間久了,
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飯粒,
紅的卻是心口上一顆朱砂痣。
只是因為那是我們未曾擁有和度過的人生。
其實,沒有哪一個選擇做出之後
可以保證我們永遠不後悔。
我們可以做的事情是在每次選擇面前,
更多地瞭解自己,傾聽自己的心聲,
看清楚自己真正想要什麼,
然後做出更忠實於自己內心的選擇。
學會用心經營生活,珍惜擁有,
沿著自己的選擇努力將生活過得更好,
好到不後悔當初的選擇。
即便後悔,那也不要緊,
誰的人生沒點遺憾和後悔呢!
《一代宗師》裡說:
人生,要是無悔,該多無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