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生 73 ,84歲,兩大門坎,低於60歲都叫夭壽 觀看數:2222 人
俗話說「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這句話令很多老人深信不疑,一到73和84歲就 心神不寧 ,擔心自己過不去這個「坎」。據考證,這和我國古代孔子和孟子死亡的年齡有關。孔子生於公元前551年,死於公元前479年;孟子生於公元前372年,死於公元前289年,分別為虛歲73和84。因為人們對孔子和孟子十分崇敬,稱他們為聖人,而聖人都在這兩個年齡死去,平民百姓就更不容易邁過這個「坎」了。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但這種說法並無科學依據,還帶有一些迷信色彩。現在,人們的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不斷提高, 醫療保健 事業也發展很快,人們的健康狀況有了明顯改善,平均壽命也在逐漸延長,這種說法在事實面前也是不攻自破。
許多一上了年紀的老人,都怕生病。最怕兩個年紀,一個是73、一個是84。我們經常調侃地說過這麼一句話:「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嘛!」 這句話其實是來自於我國民間的一句俗語。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意思是說,人們活到七十三歲和八十四歲,是個不吉利的「坎」,容易在此時期死亡。這句話到底有沒有道理呢?
其實,這句俗語來是有來歷的。
民諺「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這種說法來自儒家信仰,兩數分別是儒家始祖孔子和孟子的生年數。
孔子生於公元前五五一年,死於公元前四七九年,周歲為七十二歲,虛歲是七十三歲;
孟子生於公元前三七二年,死於公元前二八九年,周歲是八十三歲,虛歲是八十四歲。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因為古代人的年齡都是以虛歲來計算的,所以孔子是七十三歲死的,孟子是八十四歲死的。人們認為,聖人的大限尚且如此,何況芸芸眾生呢?
我國古代,對孔子和孟子是十分推崇的,分別尊為「聖人」和「亞聖」。孔孟學說在我國也有巨大的影響,故認為孔子和孟子的死亡年齡是不吉利的,也怕人的死亡年齡學習孔孟,故說是老年人的「坎」。
66大壽為什麼不是順,而是凶?
為什麼很多人說66大順,我告訴你66大凶。所以再讓人去選號,別選66,你選了一個大凶之數。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然而,現實情況是,在我們周圍的老年人中,73歲和84歲死亡的,並不比其他年齡的多。一個人壽命的長與短,取決於多方面的因素,而保持心情愉快是 極其重要的,所以,為這種毫無科學道理的信說法而憂愁,實無必要!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的壽命在逐年增加。歷次人口普查證明,耄耋之年的老人遍及城鄉,而百歲壽星已不足為奇。據老年醫學專家研究,人到70歲之後,衰老的速度和身體原有疾病的發展,反而因代謝遲緩而有所減慢。因此, 73歲和84歲並不是「危險年齡」。
原來這件事還有兩個典故,源於我國古代的兩名聖人的死亡年歲。
孔子生於公元前551年,死於公元前479年,虛歲是73歲。孟子生於公元前372年,死於公元前289年,虛歲是84歲,因為古代人的年齡都是以虛歲來計算的,所以人們認為孔子和孟子的死亡年齡是不吉利的數字。
所以大家往往把這兩個歲數視作不祥的年齡,連聖人都在這個年齡死亡,死何況普通人?所以許多七十三歲和八十四歲的老人,會在這個年齡吃不香睡不著,生怕自己走了。
其實如今醫療和生活條件越來越好,早已沒有人生七十古來稀這種說法。壽命坎兒,也越來越高。如今又有一種說法叫:「70歲是最低,80歲小弟弟,90歲笑眯眯,100歲不稀奇」。
所以各位七十三或者八十四歲的老人不必擔心,該吃吃該睡睡,保持樂觀豁達的心情才是最基本的。而且孔聖人和孟爺爺也是人,死亡的年齡,不過跟健康狀況有關罷了。所以大家都好好活吧,到了那個年齡歡笑度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