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糖尿病患者少吃或不吃主食餐後血糖可能不高,糖尿病併發症卻來了! 觀看數:693 人
臨床工作中發現,有不少糖尿病患者為控制餐後血糖,每天吃很少的主食,甚至有的糖友不吃主食。
這裡所說的“不吃”主食,是指幾乎不吃麵食;“少吃”主食,是指每天主食的攝入量很少,平均每餐少於1兩。
一是:擔心主食含澱粉高,澱粉能夠升高血糖,所以,不敢吃或不敢多吃。或者糖友在生活中發現,每次吃主食,血糖就會升高,為防止血糖再次升高而有意不吃或少吃。
二是:因擔心血糖高了要吃降糖藥,吃藥有副作用,為了不吃藥而過度控制主食,期望僅僅通過飲食和運動而達到良好控制血糖的目的。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不吃或少吃主食對身體的五大危害
危害一:能量攝入不足
糖類、蛋白質和脂肪是提供人體能量的主要三大營養素。主食的主要成分是糖類,也就是碳水化合物,主要存在於穀類等糧食中。
在漫長的生物進化過程中,不同種類的動物為了適應環境得以生存和繁衍,隨著消化系統的進化,逐漸形成其相應的食物種類,如虎狼以肉食為主,牛羊以吃草為生。
自古以來,人類選擇食物的種類相對動物會更多,但對大多數人類來說,主要依靠糧食作物中的澱粉來給機體供給能量。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每一種食物含有不同的營養成分,如:
穀類等食物中,含有各種豐富的維生素等;
魚肉蛋豆類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
脂肪中,含有人體必需的脂肪酸等。
所以,任何一種食物的營養都不是全面的,不能偏食,更不能挑食,就是為了避免某種食物攝入過多導致營養過剩,或另一種食物攝入不足,導致營養不良。
這就是為什麼建議糖尿病患者食物的選擇要多樣化的原因,防止某種營養素的缺乏或營養不良。
營養素的缺乏與糖尿病慢性併發症有著密切的關係,如缺乏B族維生素,容易發生或加重糖尿病神經病變。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習慣以主食為主的人類,明顯減少主食或攝入極少的主食,為了滿足飽腹感,必然選擇更多的蛋白質或高脂肪飲食,即少吃主食多吃各種肉類等。
肉類中,除了含有一定的蛋白質以外,也含有較多的脂肪。脂肪是三大營養物質中產能量最高的一種,脂肪攝入過多,就會明顯升高血糖和血脂。
血脂的升高主要表現為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一種壞的膽固醇,與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和發展有關。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臨床工作中發現,不吃主食或攝入主食極少的患者,發生糖尿病腎病的機率明顯增加。
可能與患者長期攝入過多的蛋白質有關,因為身體每天的各項生理活動需要能量的供給,如果主食攝入過少,缺乏直接供能的碳水化合物,身體能量供應不足時,就會動員體內的儲存的脂肪和蛋白質,進行分解,產生能量,滿足身體的需要。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這些蛋白質和脂肪在分解過程中,會產生過多的含氮的代謝廢物,這些含氮的代謝廢物主要經腎臟隨尿液排出,長此以往,就會增加腎臟的負擔,導致或加速糖尿病腎病的發生和發展。
特別是,在蛋白質和脂肪的分解過程中,還會產生一種稱為酮體的物質,可能導致酮症,甚至發生酮症酸中毒。
眾所周知,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見的急性併發症,也是一種危險的併發症,如果處理不及時,存在生命危險。
如果主食攝入不足,就會增加低血糖發生的可能,特別是服用胰島素促泌劑的藥物或者注射胰島素的患者,一定要保證飲食結構的合理性,每餐既要有適量的蛋白質,又要保證適量的主食。
為什麼反覆發生低血糖的患者,特別是發生過嚴重低血糖的患者,記憶力明顯減退,就是因為糖是唯一供給大腦能量的來源,即使每天攝入超量的蛋白質和脂肪,均不會代替糖類,滿足大腦對糖的需求。
所以,糖尿病患者不僅要吃主食,而且,每餐要保證攝入適量的主食。
糖尿病指南推薦,糖尿病患者每天糖類的攝入量不應少於130克(1兩是50克)。這130克指的是生食,如生米或生面,1兩生面做成饅頭是一兩半,一兩生米蒸成米飯是2兩半。
這是每天最少的攝入量,具體到每個人,需要根據身高、體重、體型、勞動強度等因人而異,只能比130克多,而不應該比130克少。
也就是說,每天每餐約為一兩或以上,身材高、體型消瘦、勞動強度大或運動量大的還要酌情增加。
如果吃了適量的主食血糖高,那就應該遵照醫囑,該用藥就得用藥。因為,不是所有的患者僅僅依靠生活方式能夠控制好血糖,多數患者還是需要依靠藥物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