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這些破損衣物一經他的手後,妙手回春到看不出一絲修復的痕跡! 觀看數:1324 人
曾經有這麼一句傷感的話,衣服破了,可以縫,人心碎了,只有疼...
然而在日本,卻有一位老爺子,不但能縫補好破了衣服,還能治癒好人心。
因為,這位名叫松本高雄,今年已經76歲高齡的老爺子,是日本為數不多的「無痕修補」工藝大師,他修補的衣物,對於主人來說無比重要,承載著無數美好回憶。
例如:這件母親送給女兒的衣。
這件岳父送給女婿的西服。
多年好友送給自己的衣服。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這些珍貴的破損的衣服,經過松本老爺子的妙手,全都修復到看不出一點痕跡,完好如初!
▼修補前
▼修補後
▼修補前
▼修補後
老爺子那街角小小的店舖裡,每天都有100多件衣服從日本各地送來的需要修補的衣服。
老爺子和徒弟們每年修復的衣服多達2000件。
最令人嘖嘖稱奇的是,客人們拿到松本老爺子修補過的衣服,竟然常常找不出之前的破損部位。
就連奢侈品行業的設計師和業內同行都和松本老爺子密切聯繫,經常請他幫忙,憑著一根小小的縫衣針,松本老爺子被人們尊稱為「日本無痕修補藝術大師」。
誰能想到,幹這行已經半個世紀,技藝超群的松本老爺子,當年差點因為安於現狀,連同「無痕修補」行業一起,被時代淘汰掉。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松本高雄出生於日本神戶,父親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
家境貧寒的他,因為無法負擔高中學費,只好退學打工,多年來,家裡一直靠母親為別人縫補衣服過活,一天,松本看著辛苦操勞的母親說到:「媽媽,我也能靠縫衣服養家…」
母親狐疑地看著他:「你一個大男人,怎麼可能學會縫衣服,還是幹點別的吧。」
松本認真對母親說:「不,我能學會!我要學最好的縫衣服技術,我要去名古屋拜師學藝!」
周圍的人聽說松本家的兒子去學「縫衣服」,都在背後議論紛紛:「縫縫補補哪是男人幹的活,趁早換工作吧。」
然而,對松本來說,家境貧寒的他沒有第二條路可走,他決心已定,不學好「無痕修補」,絕不罷休。
就這樣,松本傾注全部精力潛心學藝,從小學徒到熟練技工,一步一個腳印,他天生聰慧,手指靈活,又非常勤奮,在當學徒期間,他從每天早上6點,一直工作到深夜。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在學藝方面,不遺餘力的付出一定會得到回報,短短三個月,他變成了店裡最優秀的修補師傅。
1962年,出師的松本拜別師父,自立門戶,那一年,他才21歲。
從那時候起,松本高超的技藝,嚴謹的態度為他贏得了眾多客戶的青睞,他的「無痕修補」技藝也日益精湛。
他最初學到的方法是「拆線編織法」,通常來說,簡單的縫補會在衣服上留下針孔,松本的無痕修復技術,則是尋找這些線之前的記憶。
例如處理這件肩膀上破了一個的洞的外套。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松本首先從外套上拆下一些線來,用於修補衣服,通常是從衣服口袋或者其他看不見的部位拆線,這樣不會影響衣服的美觀。
這樣,修補的第一步:材料準備好了。
他用一根線穿過了洞周圍的部分。
為了讓修補完全自然,他必須編出很多分佈的平行線,這差不多相當於用一根針重新編織舊衣服的織紋。
運針的時候,力道要非常講究,用力要平均,稍有用力過猛或過輕,都會讓之前補好的部分鬆弛或緊繃,功虧一簣。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就這樣一針一線,最終修補到完美無痕的樣子。
最終出來的效果也是驚人。
▼修補前
▼修補後
除了「拆線修補法」,還有「內織法」,和「拆線法」大同小異,就是剪下一小塊布料,補到破損的地方。
在補上去之前,松本會先仔細梳理邊緣的線。
之後,他用一根自製的縫針將布片的每條線和衣服織在一起。
最終修補好的對比效果也是驚人。
憑著這幾手師父傳授的絕活,松本的生意一直不錯,後來他結了婚,有了三個小孩,過起了滋潤的小康生活。
然而,他沒有意識到的是,時代在慢慢改變。
70年代,耐用的人造材料服飾開始風靡日本,而到了90年代,人造革和羊毛又開始在市場上大行其道。
松本開始有了麻煩,他發現,對於皮革,羊毛製品,傳統的修補方法「拆線修補」不靈了,因為不能從其他地方拆線修補破損,這類衣物在松本看來,統統成了「不可修補類」。
這一時期,松本開始拒絕越來越多客人的生意,對於拿著皮革或者羊毛製品來找他的客人,松本一律無奈地表示:「抱歉,修補不了。」
年復一年,他不能修復的衣服越來越多……
一天,他在酒吧喝酒,鄰座的客人跟他聊了起來,閒聊中,他透露自己是做「無痕修補」的,那位客人當即大惑不解:「那是什麼職業?也算一種工作嗎?你幹這個能維持生計嗎?」
這句話深深地刺痛了松本,那一刻,他無比痛心:「雖然我從來不指望『無痕修補』能成為什麼高大上的,讓人肅然起敬的工作,但也決不可以讓這份工作淪落到讓人肆意嘲笑的地步。」
他開始意識到,自己這些年一直在得過且過,時代在進步,他自己的技術卻在原地踏步,那時候的他已經快60歲了,如果再不求新求變,他自己會連同「無痕修補」一起,被新時代的浪潮淘汰掉。
不久之後,松本迎來了一個契機,一位乾洗工拿了一件人造革夾克過來,表示自己因為乾洗時不小心,把夾克洗壞了,希望松本能幫忙。
像往常一樣,松本照例打算推掉這單生意,畢竟「皮革做不了無痕修補」的概念已經在他腦海中根深蒂固了。
但是乾洗工急切地央求到:「您是我唯一能指望的人了!」
松本只好勉為其難地接下了這單生意,他第一次嘗試這個幾十年來都認為不可能的任務——對皮革做無痕修補。
他想盡一切辦法讓修補的地方不露出針腳,但最終還是沒能讓自己滿意。
幾天之後乾洗工來拿衣服,松本向他深深地鞠了一躬:「沒能做到無痕修復,我非常抱歉,這一單不收您的錢。」
萬萬沒想到的是,乾洗工看過縫補的地方之後,興奮地表示:「您能修復到這個程度已經非常棒了,我很滿意,謝謝!」
這件事給了松本極大的震動,他開始反思,自己過去技術原地踏步,完全是因為沒有主動挑戰自己,過去學的傳統方法修補不了羊毛製品和皮革,就不去想新方法了嗎?
不去試一試,永遠不知道自己的上限在哪裡?技藝也永遠不能提高!
從那以後,松本開始勇敢嘗試各種挑戰,以前從來沒試過的材質布料,他都照單全收,就這樣,松本終於在學藝多年之後,開始了青出於藍的腳步。
他慢慢提煉出了自己的技術手段和方法,經過多年鑽研,他攻克了皮革修補的難題!
普通的修補方法就是用針把裂口從表面縫上,這樣會在衣服表面留下針腳。
而松本則選擇從幾乎同一位置進出針,完美地掩蓋了針腳的印記。
他從皮革表皮三分之一處入針,在這僅一公釐的位置開始縫。
這個過程需要無比的細心和專注,稍有差池,入針的厚度有偏差,就會前功盡棄,甚至越補越糟。
最終出來的效果,就像沒有破損過一樣。
▼修補前
▼修補後
而羊毛製品,松本也想出了用熨斗先熨燙處理,讓羊毛纖維變得平整之後,再用「內織法」搞定。
在這之後的15年裡,松本從中年人變成了老爺子,也走上了職業生涯的巔峰,他開始名聲大噪,成了全國聞名的「無痕修補」大師,日本各地的修補訂單源源不斷地湧來。
而70多歲高齡的他,依然不懼怕任何挑戰。
2014年11月,他接到了一個極難的任務,一位名叫山田君代女士想修復一件紅色針織外套,因為這件開衫承載了她對母親的美好回憶。
因為家裡窮,母親從小沒有給過她任何玩具和洋娃娃,山田26歲時,母親送給她做結婚禮物,那時候這件衣服花了母親很大一筆錢,40年來,山田一直把這件衣服當作最珍貴的東西。
即使衣服都是破洞,她也一直穿著,她說穿著她,彷彿浸潤了母親給的力量。
山田女士表示,無論花多大的代價,她都要修復這件衣服。
衣服送到松本老爺子那裡的時候,上面有7處破損,其中好幾個都是大洞,要修復它,談何容易。
松本老爺子毅然決心接受挑戰...
剛開始修補,他就發現一個大問題,這件針織外套穿的年數太久了,很多地方磨損,他甚至沒法從衣服上拆線修補,找來找去只找到了三根線。
三根線,補不了7個大洞,松本只能到毛線店去尋找缺失的開衫毛線。
對比了很多家,顏色依然有所出入…
老爺子找了很久都沒找到顏色完全一致的毛線,只能用一個顏色相近的線試試。
他先是在最小的地方試著補了一下,發現顏色出入太大,差異太明顯,離「無痕」的要求差得實在太遠,只好剪掉重來。
松本老爺子想來想去,顏色的差異應該是多年磨損,折舊造成的,這樣的話,使用舊毛線會更接近一點,松本老爺子拿出這些年蒐集的各種線頭,終於找到了幾根更接近開衫顏色的毛線。
用這些寶貴的線,老爺子先修補好了腋下的洞,畢竟這個部位是看不見的。
袖口是最難縫的,為了全神貫注一氣呵成,松本老爺子決定休息一天再弄。
到了開工那天,松本老爺子開始著手修補最大的兩個洞,首先,把邊緣鬆了的針腳補好。
他仔細把一排排鬆了的毛線勾起來,再縫到一起。
因為手邊只有三根原裝線來修補這個位置,所以他盡量先把破洞縮到最小。
之後,老爺子開始用原裝線一根根補好破洞。
在補的過程中,松本老爺子留意到,山田女士的左袖磨損得更厲害,原來這些年,山田女士因為右半身癱瘓,一直用左手做事……
松本老爺子決定讓左袖更耐磨一點,於是他把左袖磨薄的地方也補了一遍。
經過兩天精力高度集中的奮戰,這件針織外套的修補終於大功告成!
山田收到這件修復到幾乎完好如初的衣服,激動到不能自已。
睹物思人,她忍不住大哭起來。
談到這件衣服的修補,松本感慨到:「我覺得衣服像醫院裡的病人,我最終治癒了它們,這讓我很有成就感。
衣服承載了主人珍貴的記憶,修復它,就像修復了主人珍貴的回憶,沒有比這更好的事了!」
事實證明,只要與時俱進,傳統工藝是不會沒落的。
如今,松本的手藝不但有很大的用武之地(奢侈品設計師都慕名而來),還後繼有人,他的兒子也在做「無痕修補」工藝。
孫子孫女也繼承了這門手藝。
松本的孫子表示,自己想成為爸爸和爺爺一樣的人,把「無痕修補」這項寶貴的手藝傳承下去。
一路走來,松本深有感慨:「做能力所及的事只會讓人停滯不前,一個人必須經常挑戰看似力不能及的事情,這個過程,首先要把得失心放下,
無論結果如何,你總能在這一次的經歷中學到東西,經歷了各種困難,才能最終成為行業頂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