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便」出現這種徵兆,最好去檢查一下,腸道可能「癌變」了! 觀看數:1205 人
腸道,是人體最大的排毒器官,也是人體最大的免疫系統。
常言道「病從口入」,而腸道的主要作用是消化食物、吸收營養、排出殘渣等;同時,整個腸道內還有幾千萬個神經元細胞,這些神經元細胞組成了腸道的神經系統,所以,腸道又叫「第二大腦」。
若腸道功能下降,毒素就會滯留在體內,長時間如此,會被身體「重吸收」,導致身體提前老化,甚至出現體重增加、出現小肚腩、肌膚髮暗粗糙等,還易誘發一些腸道疾病。
《2012國民腸道健康白皮書》中顯示,約九成的人腸道處於亞健康狀態,其中1/4的人平常根本不關心腸道健康,即使出現問題,也只有15%的人會去就醫。
「大便」出現這種徵兆,最好去檢查一下,腸道可能「癌變」了!
1,大便性狀異常
正常的大便呈圓柱形條狀,若腸道內腫物有可能會壓迫糞便,使排出的大便條變細、或呈扁條狀、槽溝狀、細條狀等,有時,變形的大便條上還有一絲絲血痕。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2,出現便血
直腸癌的便血早期量很少,多數在大便條上附有新鮮血痕,乙狀結腸的便血與直腸癌類似,其便血顏色會偏暗。
便血是所有結直腸癌早期的癥狀之一,可能會排出絳紫色、或黑紫色大便。
3,排便習慣改變
排便的時間、次數,及便秘或不明原因的腹瀉等發生改變,要警惕。
當大便次數增多,但每次排便不多,甚至沒有糞便,只有一些粘液、血液,且有排便不盡的感覺,可能是腸道癌變了。
還有可能便秘后出現腹瀉,或大便開始時乾燥而末端變稀,或反覆交替出現便秘與腹瀉,都可能是腸道癌變信號。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腸癌的發病率呈逐漸上升趨勢,且呈年輕化。臨床上,20-30歲年輕腸癌患者越來越常見。
記住,三大誘因會「加速」腸道癌變,最好改一改!
一:「吃」出來的腸癌
現代人的飲食結構出現了很大的偏差,以「多肉少素」為主,導致粗纖維攝入不足。
粗纖維,是人體唯一不能被吸收的營養素,可刺激腸道蠕動,軟化糞便,改善和預防便秘。
粗纖維攝入不足,會使更多廢物滯留在腸道內,與腸道粘膜接觸,從而增加腸道病變的發生。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改善措施:
1,多吃些新鮮蔬菜、水果
新鮮蔬菜、水果是粗纖維的主要來源,還可多吃些粗糧。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成年人每人每天粗纖維攝入量不低於25克,但現代人每人每天攝入量不超過10克。
研究發現,每天攝入35g以上的粗纖維,可使結腸癌的發生率降低40%。
二:「憋」出來的腸癌
有人會驚訝,誰會憋大便?現實生活中,有一部分人會經常憋大便。比如那些經常忙的不可開交,沒時間上廁所的人。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偶爾憋一次、兩次大便,對身體不會有太大礙,但經常憋大便,糞便不能及時排出,水分被重吸收掉,容易出現大便乾燥,會增加腸道病變的發生。
改善措施:
有便意及時上廁所
很多年輕人覺得自己年輕,憋會大便無礙,但憋大便時間太長,大便會「消失」,過了一會兒,想上廁所,就沒有了。
最常見的就是,一清早,時間太趕,沒時間排便,著急上班,到了單位又開始忙工作,一轉眼,排便的事就忘了。
主要是因糞便在腸道內停留時間太長,導致水分被吸收,大便變干,對腸道擠壓作用變小,就會沒有了「便意」。
三:「坐」出來的腸癌
長時間久坐不動,會增加腹部脂肪堆積,還會降低腸道蠕動功能,導致糞便中有害成分滯留在腸道內,刺激腸黏膜,長期以往,會出現便秘。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此外,久坐的人腹腔、盆腔、腰部血液循環會不暢通,容易導致腸道免疫屏障功能下降,這也增加了結腸癌的發生。
改善措施:
1,加強運動,促進腸道蠕動
適量的運動可提高身體新陳代謝,還可促進血液循環,利於毒素排出。
運動還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利於消化;且,能刺激結腸蠕動,減少糞便在腸道內貯留時間;
促進排便排出,可使脂肪分解物中的一些致癌物質與結腸黏膜的接觸機會減少,從而使結腸癌發生的危險減少。
可選擇一些簡單的有氧運動,如慢跑、快走、廣場舞等。
2,按摩腹部
按摩腹部,可促進腸道蠕動,利於糞便排出。
按摩時,順著腸道蠕動的方向,以順時針的方向畫圈按摩每次10圈,且,加強在肚臍左下方、右上角、左下角三處,這三處是大腸彎曲的位置。
肚臍眼左下方,為乙狀結腸部位,是糞便堆積的重要部位,也很容易導致糞便排不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