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每周三次、每次20分鐘」簡單養成好習慣…建立好的跑步基礎,6 項你不知道的跑步優點! 觀看數:1175 人
(source:http://www.huffingtonpost.com/jason-saltmarsh/morning-running_b_4043946.html)
跑步的理由和好處
消耗熱量
跑步大約每小時燃燒100卡路里的熱量(體重愈重燃燒愈多),所以減重是很多人初學跑步主要的誘因,已經有跑步習慣的人也會為了維持體重而繼續。
增加淨體重
淨體重指的是脂肪之外的體重,包括器官、血液、皮膚、骨骼和肌肉。一般來說,脂肪比例低一點,比較健康。跑步可以減少脂肪,從而降低脂肪肌肉比。
提高最大攝氧量
最大攝氧量又稱最大耗氧量,一般是指身體在從事強度漸增的運動時,可以輸送、使用的氧氣量。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慢慢來
準備就緒以後,先從每周健走三次、每次20分鐘開始;不要連續幾天進行,要讓身體在兩次健走之間有時間恢復。
第二周,如果感覺體能不錯,就可以在三個不連續的日子健走加跑步,每次20分鐘。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適可而止
跑步會讓人感覺很舒服,養成習慣以後,更可以創造身心的奇蹟。但是有一些跑者把習慣變成一種癮頭,逼著自己愈跑愈長、愈快、愈頻繁,反而對他們的心理有害,因為想要多一點跑步的時間,或是不管自己病得多重或多累都要跑,而委屈了家人、朋友、工作、社群——也讓自己冒著致殘性傷害的風險。
請記住:適可而止,好事到了極端,也會變成壞事。
哪種地面比較好跑?
從柔軟的沙灘到堅硬的水泥路面,幾乎任何地方、任何路面都可以跑,但要知道,身體會以不同的方式應對衝擊。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不過草坪也有缺點,地面往往凹凸不平,可能對腳踝不好的跑者造成危險。長草也可能暗藏危險,像是動物洞穴或石塊。溼草會滑,如果平常習慣跑步的路線會經過草坪,就要計畫雨天備案。
林地小徑
許多公園和森林有林地小徑,彷彿專門為跑者而設計,不斷變化的風景讓跑步變得很有趣。小徑若維護良好而平整,以柔軟、排水良好的泥炭土或木屑鋪成,對兩腿衝擊較小,可讓肌肉、韌帶、肌腱和關節有全面的發展。
不過不是所有的小徑都一樣好,只要缺乏維護,場地就會惡化。在森林中,樹根或其他殘餘物可能會造成絆倒的危險;天氣潮溼的時候,小徑也會變得泥濘溼滑。
泥土地
這一類場地不少,從鄉村小路到城市公園,所在多有。土質各地不同,有乾燥的沙土,也有潮溼的粘土。
大多數乾燥土表的硬度在適中到柔軟之間,可以降低過勞受傷的風險,也減低下坡的衝擊力。可惜的是,下雨潮溼的天氣會把泥土小徑變成溼滑的泥濘,在泥濘中跑步很困難,會讓小腿和跟腱這些脆弱的部位壓力更大,也增加受傷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