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他是腫瘤專家,一生切除腫瘤無數,沒想到自己也成為癌症患者...最後他說了「這句話」!震撼千萬人! 觀看數:20275 人
這篇文章,
值得每個醫生和腫瘤患者深思。
著名醫學專家、北京軍區總醫院主任醫師華益慰
作為一位從事癌症防治工作的醫生,華益慰一生曾經給無數病人做過手術,但是當他自己成胃癌患者,做了全胃切除手術,並接受了腹腔熱化療後。
臨終前,他留下了無比沉痛的話語:「我從前做了那麼多手術,但對術後病人的痛苦體會不深。沒想到情況這麼嚴重,沒想到病人會這麼痛苦……」
他在生命最後階段感悟到:我們當醫生的,不能單純治病,而是要治療患了病的病人啊!
2006年,華益慰醫生去世,《健康時報》刊發這樣一篇文章:《名醫華益慰最後的日子:沒想到手術會這麼痛苦》,除了懷念這位名醫,也意在引發人們對傳統治癌模式的思考,讓更多癌症病人在治療的晚期平靜而安詳地走過人生最後歷程。
在此,截取文章部分內容,與諸位分享......
2005年7月,華益慰的飯量突然減少,消化也不大好,就去進行檢查。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全胃切除手術,就是把胃全部拿掉,將小腸直接與食道連接起來,由於沒有賁門了,鹼性的腸液和膽汁就直往上返,病人會出現返流、燒心等症狀。術後,華益慰返流特別嚴重,食道總是燒得疼,嗓子經常被嗆得發炎,連耳咽管也被刺激得很疼。人只能是半臥著,根本不能平躺。
全胃切除的痛苦還沒有結束,下一個痛苦接踵而來,為了控制癌細胞的擴散,華益慰接受了腹腔熱化療。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對腹腔熱化療的痛苦,華益慰生前說「都不敢想像我是如何支持下來的」:90分鐘躺在那裡不能動,腹腔加溫到41攝氏度,人不停地出汗,大汗淋漓,以至於熱療結束後他得連續換兩套衣服。每次治療後,腹部陣陣絞痛,疼得他在病床上翻來覆去,需要用藥來止疼。華益慰一周化療兩次,一個月內共做8次。期間,人根本沒有喘息的機會,剛緩和一點,馬上就進行下一次。
「他原來身體的基礎很好,第一次手術後體重還維持不錯。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化療期間,華益慰嘔吐得歷害,無法進食,只能靠鼻飼營養液。他和家人都認為這是化療的反應,扛過去就可以恢復進食了。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通常情況下,化療結束後,副反應也會慢慢減輕,病人可以恢復進食。但是,化療結束兩三週後,華益慰仍舊噁心、嘔吐,不能進食。胃腸造影發現,已發生了迴腸末段腸梗阻!
隨著腸梗阻日漸加重,後來連一點大便都沒有了。腹脹,嘔吐嚴重,不僅沒能恢復飲食,連鼻飼營養液都進不去了。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在這種情況下,只好進行以解除腸梗阻為目的的第二次手術。然而手術後,腸吻合口漏了,腸液,糞便、血液流入腹腔,造成嚴重感染,腸道已不可能恢復了。這時即便沒有癌症,人都很難活下去。
第二次手術失敗後,華益慰的身體徹底衰竭。醫院為他安排了特護組,華益慰由ICU病房轉回到肝膽外科。他對戰友們說「 我的病已無力回天了,不要再使用那些昂貴的藥品,做昂貴的檢查了,只要能讓我稍稍減輕痛楚就好,為國家省一點吧。 」這是一生沒有給組織提過任何個人要求的華益慰提出的最後請求。
「我還沒有護理過這樣的病人。」ICU病房特護組護士閆寒說。當時,經過三次手術的華益慰渾身上下插滿了管子:有靜脈輸液的管子——由於他不能吃任何食物,因而全靠各種營養液支持著;氣管切開導管,用以幫助呼吸;從鼻子進入的是腸胃減壓管,管子很細,要隨時看著防止被堵塞;腹腔有兩條管子,用於引流腹腔內的血液、糞便以及腸道其他分泌物,每根管子都由兩根管子套在一起,要防止發生錯位使管內液體外流時引起感染;還有導尿管……此外,由於手術後肛門有分泌物,因而尿墊需兩小時換一次。而護理中最為關鍵的還是隨時吸痰。由於此時華益慰已無力咳嗽,需要外力幫助將氣管中痰液及時吸出,幾分鐘就要吸一次,否則一旦被痰液窒息立刻就有生命危險。今年2月底氣管被切開後,吸痰的工作就更重了,有時睡覺時痰液也會不停地往外湧,需要不停地用紙巾擦試。生命的最後幾天,華益慰曾不止一次地對給他輸液、輸血漿的醫生說:「別輸了,別再浪費了。」也不止一次地對老伴張燕容說:「我不想再撐下去了,我受不了了!」
從前給別的胃癌病人治療時,華益慰也採用全胃切除手術,但是自從他自己接受了全胃切除手術,承受了巨大的痛苦之時,開始了對胃癌治療的方法進行深刻反思。
當時,病房裡住著一位胃病患者,華益慰對他的病情十分關注,有一天特意找到戰友於聰慧說:「聰慧,對這個病人的治療要好好斟酌一下,全胃切除帶來的不光是吃飯的問題,還有術後返流的問題…… 做全胃切除,病人遭受的痛苦太大,以後做胃切除時,能不全切就不要全切。」
於聰慧清楚地記得,華益慰特意用兩手比劃著說:「哪怕留一點點胃,就比全切強,病人就沒有那麼痛苦。」通常,醫生首要考慮的是將腫瘤切除乾淨。比如,腫瘤有3厘米,手術時常要將腫瘤以外3—5厘米的組織全部切掉,這樣才不易復發。醫生只關心手術做得是否成功,有無並發症,並不知道病人的感受。而病人通常不懂醫學,甚至認為反應是正常的,就應該這樣。
而華益慰由一名醫生轉化為病人,使他從病人的角度對這一醫學問題有了全新的理解:作為一名醫生,在生活質量和疾病之間進行取捨時,主要看哪一方給病人的益處更大。如果胃全切除後活一年半,但病人要在痛苦中度過;胃不全切除能活一年,但病人可以活得快樂和充實,那麼這時他寧可選擇後者。
於聰慧說:「那時,華主任常常語氣沉重地對我說:「 我們當醫生的,不能單純治病,而是要治療患了病的病人啊!」
「後來,我們接受了華主任的建議,在為以後的胃癌病人治療時,改進了手術的方法:能不全切的盡量不全切;必須全切除的,也改進了術式,想辦法將膽汁和腸液引流掉,使其減少向上返流,並想辦法用腸子成形後代胃,使食物仍可以像在胃中一樣停留一下,這樣病人就舒服多了。」
了解更多
華大夫是新中國第一批8年制醫學畢業生。周圍人對他的回憶:天亮為病人查體前,他總是先搓熱雙手,焐熱聽診器,盡可能地少暴露病人的身體;手術前,他總是在電梯口等候病人,讓患者在麻醉前看到醫生。
退休後每年還要做100多台手術的老醫生,最後一台手術是為63歲的楊華老人做的甲狀腺腫物切除手術。手術當天,他本來已經約好做胃鏡檢查,可為了不影響病人的情緒,他平靜地走進了手術室。
手術後第二天,華益慰就住進了病房。8天後,他全胃切除。
醫生如何面對死亡?醫生面對死亡時,他們也是病人,但出於職業習慣,他們可能仍然在思考關於疾病的問題。
他的臨終感悟,也讓我們更加認識到現代醫學有限的事實。如果能治癒,那就努力去治癒我的患者;如果治癒不了,那就盡力緩解病情、減輕他們的痛苦;如果什麼都不能做,那也要讓他們感覺到,我們已經懷著對生命的敬畏盡力幫助他們了!比如華大夫,他讓人肅然起敬。
如果他們能意識到健康的重要性,懂得養生的重要物質——營養,那麼他們會更好的維護自已的健康從而造福更多人健康。那麼我們談談營養是怎樣調理疾病的:
一,營養是生命的源泉
那讓我們來看這樣一個事實:如果一個健康的人7 — 10 天不吃任何食物,你說會發生什麼事情?不容置疑,這個人肯定會死掉。人用來維持生命的主要東西除了空氣和水以外就是食物,也就是食物裡面的營養給予了人的生命。營養是生命的源泉,從人的胚胎形成的一瞬間到人的生命結束,營養無時無刻不滋養著人的生命,這就是「營養與生命」的關係。
二,藥物控制疾病
看看我們身邊那些身患疾病的人: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痛風、乙肝、脂肪肝、甲亢、關節炎、胃炎、嚴重失眠、癌症等,面對這一大堆常見慢性病,通過藥物可以將疾病治癒?其實藥物頂多就是將慢性病症控制在一定範圍內,能做到這一點已經算不錯了。
三,營養修復細胞
而真正能讓自己康復的絕對不是藥物,因為藥物的成分不是細胞修復所需要的成分。而一旦給足時間,給足營養物質,如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脂肪等這些人體構成所需要的材料,人體就會啟動自我修復的過程。因為所有人身上的細胞在經過六個月左右的時間,大部分細胞組織都會被更新90%,產生新的組織。
胃細胞7天更新一次; 皮膚細胞28天左右更新一次; 肝臟細胞在180天更換一次;紅血球細胞120天更新一次……在一年左右的時間,身體98%的細胞都會被重新更新一遍。只要營養充足,受損的器官通過細胞的不斷「新陳代謝」和「自我修復」,經過一段時間,受損的組織和器官就會被「軟性置換」,產生出「新」的組織與器官。很多很多的疾病,都有機會徹底康復。就這麼簡單?你也許不信,但千真萬確!
許多人最大的失誤是身體壞了,不用原材料來修理,不用營養素來修理,而只要靠藥物來修理。可是我們身體不是用藥物做成的,而是由營養素構成的;這樣修不合理,效果不好,是不可能成功的。現代醫學違背這個基本規律,導致很多病治不好!現代醫學對慢性病束手無策!
比如慢性胃炎就是很常見的慢性疾病。慢性胃炎是多系統功能紊亂的結果,胃藥不能糾正多系統功能紊亂,所以胃病用胃藥很難治癒。而補充足量蛋白質和B族維生素等營養素,發揮身體的自我修復能力,一般兩三週症狀就會消失。
我們身體的每一個部位長什麼樣,身體自己最清楚,記在組織細胞的基因(DNA)上,身體有修復損傷的能力,但前提是您給它提供優質原料、優質營養素。比如外傷導致肝臟破裂,經過及時手術,補充足量的營養素,按照肝臟的基因密碼,一般1-2個月就可以合成一個與原來一模一樣的肝臟;手破了,營養充足時一周就長好了;骨折了,對好位三個月就可長好。
如果體內營養素不足,您的細胞、血液、血管就不可能健康,您的神經系統、免疫系統、血液循環系統都會相繼出現異常,您的每一個臟器都會受損,您就會因此受到各種疾病的困擾。所以均衡營養非常重要,其重要性遠遠超過很多人的想像。營養素可以預防疾病,營養素可以治癒疾病。均衡營養是健康的基礎,也是健康的支柱。